蘇州工業園區工業技術學校 顧小冬
職業學校汽修專業“雙師型”師資建設策略
蘇州工業園區工業技術學校 顧小冬
職業教育必須保持教學內容與就業市場需求相匹配。汽車技術日新月異,對職業學校汽修專業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雙師型”教師是職業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備高水平的“雙師型”師資是我國職業教育深化改革和持續發展的基本前提。因此,建設一支與時俱進的汽修專業“雙師型”師資隊伍,是每個汽修職業學校當前應當正視的問題。
什么是“雙師型”教師?目前學術界沒有明確的界定,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雙證說”,是指既具有教師資格證書又具有其他行業技能等級證書的教師。第二種觀點“雙職稱說”,是指既具有教師系列中級以上職稱,同時又具有本專業技術系列中級以上職稱的教師。第三種觀點“雙層次說”,是指既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能指導學生獲得與個人稟賦相匹配的職業的教師。筆者認為,“雙師型”教師并不是簡單的兩種證書或資格的疊加,需要教師在理論知識及實踐能力都具備的前提下,同時運用組織、溝通等社交能力,把理論和實踐進行有機的融合,最終達到1+1>2。
2.1 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
目前許多職業學校的汽修專業均處于發展中階段,師資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教師普遍年紀輕、學歷高、職稱低,缺乏學科領頭羊。這種師資隊伍的組合,無論是專業教學理念方面,還是專業技能操作方面,相對于高速發展的汽車行業顯得極不相稱。主要表現為教師對汽車新技術不了解,對企業工藝流程不熟悉,既不能動口又不能動手,對職業教育教學規律的把握更是無從下手。這樣勢必造成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相脫節,從而影響汽修專業人才培養的良性持續發展,也制約著整個學校辦學品位和綜合能力的提升。
2.2 “雙師型”教師比例低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汽車行業作為一個朝陽產業,職業學校汽修專業也持續快速發展,導致了教育資源,尤其是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真正意義上的“雙師型”教師簡直是鳳毛麟角。目前職業學校的汽修專業教師一般是來自技術師范院校或相近專業轉崗,而從一線生產服務企業引進的師資是少之又少。據有關統計,汽修專業師資從大學畢業就直接到職業學校任教的比例約占90%以上,而來自于企業的一線技術骨干卻不到10%,這與學生的成才、行業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所需求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水平差距均較明顯。
2.3 “雙師型”教師成長周期長
按照最簡單的“雙證說”。第一,職稱證書,目前晉升一次職稱至少需要5年時間。第二,職業技能證書。職業學校汽修專業教師平時的主要任務就是教學,教學期間,每天忙于應付繁重的教學任務而導致與企業接觸較少,與企業技術專家相比,缺乏實踐工作的體驗,缺乏對企業相關崗位實際能力要求的了解和對企業文化的學習。汽修教師能力的提升除了平時教學之外,主要依托教育系統內部培訓或到企業實踐,但往往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亦或缺乏政策和制度的保障,效果并不見好。盡管有些教師也通過努力取得了相應的行業技能等級證書,其中不乏有證無能、所學非所用的現象,并不能及時運用和掌握行業中的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方法。
3.1 加強對“雙師型”教師的激勵
“雙師型”教師是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等綜合能力都有較高水平的群體,因此,要大膽的改革創新,科學制定對“雙師型”教師的認定標準和激勵政策。如榮獲“雙師型”教師資格者,學校在評定職稱、晉升職務、評選先進、學習進修等方面優先考慮。同時提高“雙師型”教師津貼,調動教師參與“雙師型”教師建設的積極性。學校鼓勵青年教師提升學歷、提高職業技能等級,利用寒暑假、節假日到企業實踐,以提高實踐能力,幫助企業解決各種技術問題,逐步將自身發展為“雙師型”教師。
3.2 完善“雙師型”師資結構
近年來,汽修專業的規模增長迅速,教師數量增加相對滯后。針對汽修專業教師數量不足,教學工作量較大,師資結構不合理,制定合理的人才引進及培養計劃。根據師資結構現狀及專業發展分析,構思人才引進計劃,重點引進具有企業工作經驗的技能人才,增強師資隊伍的實踐能力,使師資隊伍結構合理化。同時,開展汽修專業教師校內傳幫帶,校外企業培訓,參與技能比賽,邀請專家指導,快速、有效地實行“雙師型”師資培養計劃。
3.3 兼職專家引領“雙師型”師資建設
職業學校通過建立兼職教師聘請制度,每年聘請汽車行業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專家和同行專家來校兼職講課,以課程教學、專題講座、綜合實驗、指導實習等形式與汽修專業中青年教師一起共同承擔教學任務,幫助汽修專業教師提高實踐能力,了解行業發展態勢,掌握行業崗位需求。專家也參與汽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動態調整修訂、校本教材編寫、課程教學改革和專業實訓基地建設,使汽修專業的發展速度跟得上行業需求。
3.4 校企合作促進“雙師型”師資建設
利用職業學校、汽車企業不同的教學環境和資源,以及各自的優勢,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汽車企業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通過汽車企業參與學校教學,汽修專業教師了解汽車企業的生產組織、工藝流程、產業發展方向;熟悉汽車企業的管理方法、規章制度;學習汽車前沿技術,如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能及新工藝;完善汽修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進教學方法、共同開發校本教材等,促進“雙師型”師資建設。
2016-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