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井 姐
《我的前半生》:都市中年人終于正常了
文/井 姐
亦舒的作品基本都是關于女性的自我成長,《我的前半生》也不例外,兩位女主角羅子君(馬伊琍飾)和唐晶(袁泉飾)對于事業、婚姻的態度轉變,就是典型的“成長案例”。
原本,劇情拖沓是很多都市情感劇的致命缺陷。但在《我的前半生》里,上來就是女主面臨“老公出軌”,但是沒有臉譜化的、好壞涇渭分明的扁平人物,也就沖淡了“狗血”的觀感。馬伊琍把一個作天作地的全職太太羅子君演得討厭,但觀眾也不免為她的心無城府感到著急;袁泉飾演職場精英唐晶,對愛情有所偏執,但對閨蜜羅子君卻能兩肋插刀;靳東不再是寡淡的譚宗明,而是極富心機和高度社會化的企業高管;雷佳音演的陳俊生,也把在老婆和小三之間抉擇的優柔寡斷和憋屈勁詮釋得觀眾都想可憐他……
劇情完全靠人物的內在動機推進,細節處理也是相當生活化。比如羅子君的妹夫多次投資失敗,妹妹上門借錢,姐妹倆發生了口角,妹妹生氣奪門而出,媽媽一邊飆著上海話罵著妹妹不懂事讓她離婚,一邊不忘記幫著小女兒跟姐姐借錢,走時還嬉皮笑臉地拿走了子君的名牌包和圍巾,招搖過市最后還是給了小女兒……她們走后,保姆吐槽兩個人太不懂事,羅子君卻說:“一個是我媽媽,一個是我妹妹,說就說兩句唄,算了。”這一段處理就點出了中國式家庭關系的復雜性。
這部劇改編自亦舒的同名作品,亦舒的情感作品基本都是關于女性的自身建設,這部描繪了當代都市女性擺脫婚姻困境、找尋自我價值的勵志戲,起點就甩了多數瑪麗蘇言情劇幾條街。連馬伊琍接受采訪的時候都說,被這部劇的臺詞驚艷到。比如劇中子君的獨白——“我完全沒有把這個從穿著到長相都平淡無奇的熟女視為競爭對手,我以為男人拋棄妻子的理由只可能是為美色所動”;“自我嫁給陳俊生以后,我就成了媽媽眼里讓她驕傲的寶貝女兒,而我也自然而然居高臨下地教訓貧賤夫妻百事哀的妹妹,好像只有我這樣的婚姻生活,才算是女人最典范的歸宿”;“然而,看似最好命最容易的道路,卻總是通往極艱難的所在……”
各種反思“殺傷力”廣泛,但又不是咪蒙式經不起推敲的意淫,只讓人感同身受于情感破碎的無奈。前幾年以婆媳關系為主的家庭倫理劇,進入“斗嘴互懟唾沫星子滿天飛”的刻板模式,夸張的人物反應,超多注水的對白,以至于觀眾一提及都市情感劇,就想到了那些婆婆媽媽的家庭倫理劇。更可怕的是,在“扮嫩”文化浪潮下,一撥男女演員前赴后繼趕上“扮嫩”的高潮,年輕有為的霸道總裁人設基本被黃曉明、吳奇隆、鐘漢良、劉愷威等40+的男演員包攬了。看到《我的前半生》時,真想感嘆一聲:不容易啊,終于看到一群適齡演員演繹與年齡相符的情感電視劇了。
跟馬伊琍此前演過的《北上廣不相信眼淚》《中國式關系》相比,《我的前半生》最難得的是接地氣,在看似平淡普通的故事里,沒有激烈沖突卻暗流涌動,戳中你隱秘的想法。更重要的是,國產“都市情感劇”終于又開始腳踏實地地討論“中年家庭危機”“女性自強”話題,跳脫出一直以來“霸道總裁和小白兔”“靠男人上位的偽女權”等人設的死循環。
今天IP霸市成為現實,但選擇什么樣的“IP”以及如何改編,差別巨大。與其選擇那些沒有經過時間篩選的作品,不如從早已獲得各界認可的作家作品中篩選改編,或許能有新的火花。《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經典作品搬上電視熒幕后的好口碑,似乎也證實了這條途徑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