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瑩
“課前十分鐘”對提升民辦學校大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探索
王 瑩
為了提高民辦高校學生的表達能力,使學生們能在將來就業中展現出良好的能力與素質,設計課前十分鐘演講,以促進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筆者從課前十分鐘演講的現實意義分析入手,對課前十分鐘實施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進行闡述,提出應對措施,為將來工作的開展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課前十分鐘 大學生 表達能力
(一)養成不遲到的良好習慣
通過對民辦高校學生的觀察發現,有一部分90后甚至是95后的學生,生活習慣很不好,晚上不睡早上不起,上課遲到,時間觀念不強。為了使上課遲到的現象得以改進,要求學生早上第一節課提前十分鐘進教室。也為了能讓學生更好地利用早上的大好時光,第一節課上課前的十分鐘,以課前演講的方式,使學生們盡早地進入良好的狀態,提高聽課效率。
(二)鍛煉口語表達能力
課前十分鐘演講,是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或是闡明事理或是抒發情感的一種語言交流活動。演講要主題明確、鮮活生動、感染聽眾、引起共鳴。通過課前十分鐘演講這種看似簡單的訓練,會提高學生們的口語表達能力,讓學生們敢于大膽張開嘴說,使學生能用優美的語言準確、完整、流暢地進行表達。
(三)豐富知識,鍛煉思維能力
想做到口語表達滔滔不絕,需要有豐富的知識和充分的材料做基礎。語言是邏輯思維的外化,只有思路清晰,才能表達清楚;只有思想深刻,才能曉人以理。這就要求演講者,要注意積累,要厚積薄發,要多思多想。
(四)提高綜合素質,為就業作準備
當今社會,就業競爭壓力與日俱增,一個自信樂觀、踏實肯干、思維縝密、語言流暢、表達清晰、善于溝通交流的學生,定會在競爭中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課前十分鐘演講正好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良好的平臺。
(一)演講者認識不深刻,思想不夠重視
對于課前十分鐘演講,有的學生認為是鍛煉自我的好機會,而有的學生則認為是這只會增加負擔、增大學習壓力。基于這種想法,他們不認真準備,應付了事,只是機械地為了完成任務而做這件事。只是在臺上念稿這樣的“演講”,不僅演講者自己沒激情、沒吸引力,就連聽眾也會覺得索然無味,無法激起興趣、產生共鳴。最終只會導致演講的失敗,日子久了,就會流于形式、失去舉辦這類活動的意義。
(二)考核評價不及時,不嚴謹
課前十分鐘演講活動,要求輔導員以及班級負責人對每一名演講者給予評分,根據演講者的演講內容和現場發揮等進行方面綜合評定。由于演講是在正式上課之前進行的,有的學生演講時間長,為了不耽誤正常上課,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現場評價,同學們不知道自己的不足在哪里,以后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改進。這樣慢慢會削減同學們對課前十分鐘演講的熱情。
(三)內容和形式還需要不斷創新
課前十分鐘演講,就是利用早上第一節課正式上課之前的十分鐘時間內進行演講活動,以達到訓練口語表達能力的目的。課前十分鐘演講的內容可以是生活感悟、讀書心得、美文欣賞、專業知識分享等等,要學生自己寫稿。同時要求學生上臺脫稿演講,配合一些適當的肢體語言,合適的時候可以與講臺下學生互動。
(一)加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意識
大力開展對學生們的宣傳教育工作。課前十分鐘演講,不僅僅是一個口頭表達的訓練,更是邏輯思維訓練與文字表達的訓練,對提高學生自身綜合素質大有裨益。
(二)注重點評,建立完善考核評價機制
現場點評是給予學生評價最直接的方式。采用現場點評的方式,可以使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反饋信息,演講者本身也很希望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評價。成立學生評定委員會,讓普通學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還能讓學生體驗到不同的角色,可以使同學們在互評交流中共同進步。
(三)循序漸進,拓展內容創新形式
從演講的內容上,根據學生的成長規律以及不同階段面對的問題的差異,可給不同年級擬定不同的選題。比如低年級的同學多一些未來規劃等方面的選題,高年級學生可以是與將來就業相關的招聘與面試的選題。從演講的形式上,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命題演講和即興演講。低年級的學生可以施行命題演講。高年級的學生比低年級的學生歷練的多了,可以采用即興演講。
課前十分鐘演講是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它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展示的平臺,鍛煉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還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知識儲備,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因此,要堅持長期開展此項活動,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總結成功經驗,努力將“課前十分鐘”打造成最有實效、最具影響力的品牌活動。
[1]李麗艷,丘文福.大學本科師范生課前簡短演講的定位及對策——以F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為例[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4(05).
[2]袁婧,張琳鈺.淺談課前十分鐘演講對大學生能力培養的作用[J].知識經濟,2016(16).
(作者單位:長春光華學院)
王瑩(1981-),女,中共黨員,長春光華學院金融學院輔導員,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