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患頸椎病而不自知
為救孫女病情加重險癱瘓
方大媽為什么會差點癱瘓在床呢?故事還得從一天上午說起,家住安吉縣的方大媽和往常一樣去河邊洗衣服。“那天,我帶著孫女去洗,一不小心有件襯衫飄進河里去了,孫女立馬跳進水里去撿,等我反應過來的時候,她已經離我有點遠了,我趕緊跑到岸邊去拉她,想把她拉上來。”方大媽回憶說,“可是我一低頭,突然感覺四肢無力,身體很重,自己也掉進水里了,最后是好心人把我們救上來的。”
隨后,家里人趕緊將方大媽和孩子送到醫院,經檢查,孩子并無大礙,但方大媽情況不太樂觀,頸椎第3、4椎體前下緣骨折,頸椎管有多處狹窄壓迫脊髓,脊髓損傷導致四肢癱瘓、大小便失禁,為進一步治療,轉診到浙江醫院。
經檢查發現,這是典型的脊髓型頸椎病(輕微外傷引起的脊髓損傷可導致患者癱瘓),醫生推斷方大媽的頸椎病應該有很多年了,可能之前都沒有引起重視并檢查治療。詢問后得知,方大媽4年來一直有手麻的癥狀,1年前開始出現屁股疼、走路不穩等現象,她一直以為是年紀大,髖關節出了問題,壓根就沒想過是頸椎病。
由于方大媽此前未檢查出病因,延誤了治療,加重了病情,現在必須把受壓的脊髓徹底解放出來,才有可能恢復四肢的感覺功能和運動功能。醫生仔細研究了方大媽的CT和磁共振等影像資料,發現她有多節段脊髓壓迫,決定實施頸椎管擴大椎管成型術。手術很成功,方大媽麻醉一蘇醒,大家都圍著她觀察四肢的活動。“兩條腿可以抬起來了,手也能微微活動了。”家屬激動得喊了出來。
走路不穩、握物無力是先兆
越早手術效果越好
脊髓型頸椎病是頸椎病中最嚴重的一種類型,且多發于中老年人,其發病原因是頸椎椎間盤退化(如椎間盤突出、椎體后緣骨刺、后縱韌帶骨化、黃韌帶肥厚或鈣化、椎管狹窄或椎間不穩等)造成對脊髓的直接壓迫,引起脊髓缺血,繼而出現脊髓的功能障礙。
“走路不穩和握物無力是脊髓型頸椎病的最早出現的癥狀,逐漸發展為雙側或單側下肢疼痛、麻木、僵硬發抖、無力,常有踩棉花感。重者下肢痙攣,行走困難,易跌跤,甚至臥床不起。但也有患者出現頸肩痛伴頭暈、嘔吐、手腳麻痹等,易誤診為神經性疾病。”茹選良說。
脊髓型頸椎病一經確診,如果有行走不穩、四肢麻木等現象,應盡快手術治療,才能獲得較好的效果。不少人一提到手術就很害怕,覺得進行手術可能會有癱瘓的風險,非得拖到不能再拖時再治療。其實脊髓型頸椎病手術治療并沒有患者想象的那么危險,相反,目前這是一項非常精細和成熟的技術。像方大媽這樣,如果早期檢查治療,及時手術,不至于一低頭就掉水里導致癱瘓。雖然手術后,四肢尚能活動。但根據臨床經驗,方大媽要恢復到正常狀態比較困難,因為脊髓損傷情況太嚴重了。
5種方法
可有效預防頸椎病
長期低頭伏案工作或頸部活動頻繁者,如辦公室工作人員、電腦操作人員、教師、會計、司機等,是脊髓型頸椎病的高危人群。長期睡眠姿勢不當,如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高枕、坐位睡覺及慢性咽喉部感染等,是頸椎病發病的主要原因。
“預防頸椎病的有效方法就是改變不良生活、工作習慣,少低頭玩手機,減少頸椎向前屈曲的狀態。”我為大家總結了5種有效防治頸椎病方法。
5分鐘頸椎操。端坐在座位,單頭部運動,分別做低頭、抬頭、左轉、右轉、前伸、后縮;順、逆時針環繞動作。
簡單按摩法。兩手手指互相交叉,放在頸部后方,來回摩擦頸部,力度要輕柔,連續摩擦50次,頸部發熱后,會有很放松和舒適的感覺。
戶外運動。游泳、打羽毛球、練瑜伽等能鍛煉頸項肌,是防治頸椎病的最佳選擇。
做大鵬展翅動作。看電視的時候,你可以學一學大鵬展翅:輕輕彎腰至90度,兩個手臂模仿大鵬飛行一樣伸展開,越高越好,但切忌將頭抬起來,堅持5分鐘。這個動作可以幫助你增加頸椎部肌肉的韌性。
熱敷。熱敷可改善頸背部血循環,緩解肌肉痙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