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銀偉
家庭醫生簽約式服務是以家庭為單位,以健康管理為目標,通過簽約服務的形式,逐步建立起醫生與簽約家庭間長期、穩定、連續、可及的服務關系,為社區居民提供基本醫療、公共衛生服務及運動醫療服務。近年來,浙江省、市、縣三級政府相繼出臺了責任醫生簽約服務文件,明確了簽約服務經費標準和經費來源,醫保差別化支付措施等,提前實現全省簽約服務制度全覆蓋。制定下發了《浙江省全科簽約和分級診療信息化建設需求指南(試行)》,為基層配備移動簽約和隨訪服務包,利用信息化手段暢通預約、雙向轉診通道,為簽約居民提供更便捷的基本醫療和基本公共衛生服務。2016年,全省共規范簽約1175.9萬人,規范簽約率24.28%,其中老年人、慢病、兒童、婦女等10類重點人群規范簽約808.9萬人,占總簽約人數的68.79%。
又是一個忙碌的早晨,嵊州市三界中心衛生院外科的馬知鋮醫生帶著一夜值班的倦意,查房,門診連軸轉了一大早上,時針已經指向10:30。他結束手中的工作,整理好下鄉的隨訪本和體檢回饋單匆匆下樓。住院樓門口,吳祝燕護士長已經等候多時。今天又是他們兩個下鄉任家弄的日子,原本下鄉的時間是下午,但為了分發體檢回饋單及照顧上班的村民,他們決定犧牲中午的休息時間,提早下鄉。
驕陽似火,炙烤著大地。小馬醫生與小吳護士驅車穿過蜿蜒的鄉間小道,車停在了任家弄的老年室的門口。這里早已坐滿了焦急守候著的慢病老人們。見到他們的責任醫生的到來,紛紛圍坐上來,人群中有人嗔怪道:“小馬、小吳,可算把你們盼來了,眼睛都望穿了。”這話引起滿堂笑聲。“來哉,來哉。”小馬醫生一邊回應,一邊排開隨訪的場面。吳護士麻利地拿出血壓計與血糖儀。他們分工合作,一個測血糖,一個測血壓,一邊測量一邊記錄,同時叮囑著老人們要注意的事項,“按時服藥、低鹽飲食、合理膳食、控制血糖”一遍又一遍不厭其煩地告知著不同的慢病老人,每測完一個血糖或血壓,他們又將體檢回饋單交到老人們手中,然后又是一番解釋,“肝囊腫、腎囊腫、蛋白尿、脂肪肝”,一個個疾病的知識在他們的口中轉變成通俗易懂的言語解釋給老人們,讓老人了解了發病的原因,知曉了預防治療的方法。“我這個明天還要找小馬醫生復查一下”“我這個就是太喜歡吃肉了”,人們在七嘴八舌的議論著,而此時的小馬醫生與吳護士早已是口干舌燥,但他們顧不上喝口茶水。一批又一批的村民聞訊趕來,他們倆早已饑腸轆轆,汗流浹背,但也顧不上擦拭額頭的汗水,村民的健康是他們的責任,要對得起這份健康托付。當好任家弄村上下100來戶家庭的健康守門人,這是他們念念不忘的信條。
熙熙攘攘的大廳,人群漸漸散去。早已回家的任老太,又一瘸一拐的折返回老年室里,與兩個年輕人拉起了家常,不經意間從背后拿出兩個玉米,“大中午的都沒吃飯吧?”小馬與小吳一番推脫,“拿著填填肚子,還要去村子里呢。”終究禁不住老人的執拗,接過玉米,收拾東西,烈日當空,小馬醫生與吳護士開始他們的巡村之行。第一站任海云家。2年前的一場腦梗塞讓這個小康家庭從幸福的云端跌到了疾病的谷底,前后住院的花費讓原本單薄的家底更加雪上加霜,治療后遺留左側肢體活動與言語阻礙讓任海云不愿出門,經濟負擔與疾病折磨的雙重壓力讓他愈發避世,不愿與人過多的交流,更不提康復鍛煉了,終日躺在床上,左側肢體慢慢僵化。接手任海云的那天起,小馬醫生與吳護士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就決定上門指導。起初與任海云的家人一起拉拉家常,談談病情,從病情到治療,治療到以后的康復前景,家人與責任醫生一起合力同心,漸漸地觸動了躺臥病床上的任海云。剛開始他依舊抗拒,測完血壓過后就不愿更多交流,但隨著他倆每月一次準時的到來,帶來了特殊門診與上級醫院專家的醫訊,藥物的指導,然后又是跟上了康復鍛煉到功能的復健,在家人與責任醫生的共同鼓勵與指導下,他的抗拒少了,臉上的微笑代替了深沉的冷漠,治療的主動性也增加了,一顆病樹又慢慢地發芽。這次兩位醫生一到,任海云就站起來迎接,言語不利的他示意他們坐下,測完血壓,吳護士把上次的體檢的生化檢查交到他手中,一個指標一個指標的分析道:“血脂、肝功能、腎功能都在正常范圍,特別是血脂正常對你特別有益。”說著就給他一個大拇指。任海云樂開了花,一旁的妻子也開心地笑道:“看小馬與小吳對你多關心,你要繼續鍛煉繼續保持。”“要按時服藥,更要多做鍛煉,多講話,腦梗好起來希望大大的。”小馬醫生也在一旁俏皮地鼓勵道。任海云“嗯嗯”點著頭,爽朗的笑聲充滿著這個農家小屋,出了任家的小院子,二位責任醫生匆匆穿行在村中阡陌小路上,馬全花家、鄭仁招家....一家一戶,監測血壓血糖、發放體檢回饋單、健康宣教,他們的足跡遍布了這個小山村。
一頂小傘擋不住七月的流火,小馬醫生與吳護士早已滿面通紅,汗濕衣衫,走出村口的陳老太家,總算結束了這一次的隨訪。他們相視一笑,累并歡樂著,看到村民們滿意的笑容和一聲聲感謝,這是對他們工作的最大贊許,辛苦與收獲并存,每一次小小的下鄉隨訪,他們都希望能為村民健康加油,將心比心,以心換心,他們希望對得起健康責任的重托,一起守候健康的天空。
浙江省嵊州市自啟動簽約服務后,醫保政策便向簽約居民傾斜,居民與家庭醫生簽約后報銷提高五個百分點,經基層醫療機構轉診到縣級醫院的門診報銷15%,住院起付線也是基層醫療機構最底,居民簽約還不用付費,這些政策吸引了使居民自愿與家庭醫生簽約,也達到了很好的分級診療效果。據統計,嵊州市每個鄉村責任醫生簽約服務每年約為1000人次左右,而居民在家門口的鎮中心衛生院平均年就診5次。
居民與簽約醫生雙向選擇,簽約醫生主動服務意識提高,居民和醫生的獲得感增強。居民與簽約醫生可以根據自已的意愿進行雙向選擇簽約對象,居民可以選擇對自已服務滿意、技術過硬的醫生,從而促進醫生提高自已的技術,改進自己的服務,突出自已的品牌和名聲;醫生也可以選擇依從性較好的居民,篩選掉只想享受醫保的好處,不肯聽醫生的建議的居民,從而提高居民對健康的自我管理意識,也更強了居民和好醫生的獲得感。簽約醫生可根據需要自由組建簽約團隊作后臺支撐,使能力有限的簽約醫生變成有無限能力的團隊,緩解了鄉鎮衛生院人才缺乏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