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輝
浩瀚的印度洋碧波萬頃,在印度次大陸的南端,北距印度約600千米,近9萬平方千米的海域里,散布著1000多個大大小小的環礁和珊瑚島,組成了一個名叫“馬爾代夫”的國家。
馬爾代夫地處赤道附近,屬熱帶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28℃左右,并無四季之分。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濕度頗大。熾熱的陽光、豐富的降水,對植物的生長十分有利。隨風飄蕩著氣根的榕樹、眾多側根高翹地面的紅樹林、棕櫚、芭蕉,還有許多不知名的闊葉樹使得各島上無不綠樹成蔭。馬爾代夫1000多個島嶼絕大部分為珊瑚礁,它由珊瑚蟲的骨骼形成,破碎的珊瑚在海浪沖擊與風化之下變成了細細的白沙,形成了絕佳的白沙灘。
馬國的島皆甚小,連首都馬累所在之島也不足2平方千米,人口僅1.5萬人,據說是世界上最小的首都,因為再小些的國家也就沒有“首都”之說了。首都應為在眾多都市中的“首要之都”之意,其實馬爾代夫也僅馬累一城而已,不過因為國土分散,而此地設有國事辦公機構而被視為“首都”罷了。
馬國人口約36萬,分布于200個小島之上,皆為馬爾代夫族,信奉伊斯蘭教,多以捕魚為生。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馬國在印度洋中,光靠吃魚終究有限,何況大型捕撈需有造船、冷藏、加工等工業支持,終非馬國強項,但馬爾代夫地處赤道附近的大洋之中,盡得陽光、海水之利,各島之上椰樹婆娑、灘平沙白,兼海產豐富、水果香甜,乃發展旅游業之極佳條件。于是馬國政府建設交通、加蓋館舍、培訓人員,至今能接待各國游客的島嶼已達70多座。
馬國旅游,各島設施不同、售價不一,接待人員皆當地人,膚色棕黑,臉型有幾分像印度人也有幾分像非洲人,說英語,熱情禮貌,顯然受過專業訓0練。我們所去之島離馬累較遠,需乘水上飛機前往。負責安排我們乘機的小伙子,穿飛機公司的黑色制服,身材高大、明眸皓齒,一頭卷發,面帶笑容,十分討人喜歡。我們十來個人坐在那里,他用手逐一點了好幾遍,似乎才將人數確定下來。
飛機在水面上犁出了兩道白浪,大約、分鐘,調了一個頭便升空了,十分平穩。飛機迎著陽光在印度洋上空向西飛去。透過舷窗向下望去,但見印度洋波平如鏡、水色深藍,馬爾代夫國的一眾島嶼逐一進入眼底,由于飛行高度有限,島上屋宇都歷歷在目。諸島形狀各異,或大或小,或圓或方,或如環,或如弓,但盡皆蒼翠、呈深綠之色,宛如散落在印度洋上的翡翠,四周白色沙灘,看上去如白色鑲邊,真是美不勝收。
飛行約半小時,飛機下降,在水面滑行片刻后戛然而止。下得飛機卻見只是一個躉船,再由島上旅店派來人員及船只接去。船行約10分鐘,到達我們預定酒店的島嶼,這島叫Vakarufalhi,估計是當地人的叫法,讀來頗不順口,我們遂以旅行社的說法稱之為“快樂島”。船到碼頭,但見一排島上職員已在迎候,逐一送上飲水,又送上灑了香水的小方巾,供擦汗之用,果然賓至如歸、十分快樂。走過棧橋便是酒店大堂,全島的客房皆屬酒店管理,事實上,該島并無其他居民,“島即酒店、酒店即島”。客房為一幢獨立別墅式房屋,茅草為頂,房間約40平方米,室內空調、電視、冰箱、酒柜一應俱全。門前露臺上放置桌椅臥榻,供飲茶聽濤之用。
門前十步即是沙灘,沙灘之外即是浩瀚的印度洋,離我們所住之處只十余米。是夜,特意坐在露臺上聆聽印度洋的濤聲,四周靜謐,風聲、樹聲亦或因知我欲聽濤聲而暫匿。所謂“鳥鳴山更幽”,印度洋的陣陣濤聲更顯得這世界無比清靜。及東方發白,知將日出,急取攝影器材,果然,一輪紅日噴薄而出,片刻已是霞光萬道,感嘆世間時日便是如此日日新生,又是新的一天了。
快樂島的面積恐不足0.5平方千米,環行一周僅需3。分鐘左右,有客房約百余間,另有餐廳、酒吧、商店、球場等。工作人員皆當地居民,唯一西人是餐廳大廚。餐廳中除豬肉外,似乎應有盡有,食品十分豐富,烹調亦甚得法,亦有啤酒供應。島上生活安適祥和,游客相見,不論膚色、不分老幼,多相視點頭或揮手致意。
一次如臨世外桃源式的休息,三四天的時間只是放松了一下身心而已。回到塵世,還不時想起那里的陽光、那里的海水、那里的椰林,那白色的沙灘,蔚藍的海水和穿著彩色筒裙、從事各項服務的黑皮膚的小伙子們,那就是馬爾代夫——散落在印度洋上的翡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