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嫻
課堂教學即時評價是即興的評價,講究時效性、功能性,是評價中的一種最為快捷的方式。在運用即時評價的時候,教師往往來不及仔細推敲,也不能在課前就完全預設。課堂是活生生的,充滿未知的變數,具有動態生成的特性,因此可以開發利用的課堂教學即時評價會突如其來,也會稍縱即逝。
但你若高明地運用即時評價,則會在“山重水復疑無路”的時候,迎來“柳暗花明又一村”。
[案例1]教學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學生讀完古詩后,讓他們根據注釋提供的資料,結合自己對古詩的理解,說說詩句的意思。
師:哪位同學愿意把自己的體會說出來同大家分享?
生:“少小離家老大回”的意思是賀知章小的時候就離家出走……
(“哄——”教室里爆發一陣大笑。)
生(插嘴):老師,賀知章小時候離家出走,他是個不良少年。
(哈哈哈,教室里像炸開了鍋,剛才回答問題的學生滿臉通紅,站在那兒不知所措。這時候,老師的態度和觀點會十分微妙地影響整個課堂的氣氛。如同學生靜聽老師的下文,我們也往下看吧。)
師:賀知章從小離家,出走在外,現在請大家來討論一下他離家另走他鄉的原因?
生:因為賀知章父母工作調動,他跟著一起去。
生:賀知章的父母早亡,他去投奔遠在他鄉的親人。
生:賀知章家里窮,他從小就得跟人到外地做生意賺錢。
生:賀知章的父母從小就送他出國留學。
生:賀知章全家移民到外國去。
……
師:在這一個環節里,大家做了一回自由的思想者,并且頗有趣味地用現代人的觀點來理解古代的詩句。這個問題我以前從沒有想過,備課時也沒有考慮過這個話題……
這時,學生都情不自禁地把目光投向那名同學,那學生有點羞澀,但眼里的自豪和興奮分明流露。到這時,一切都盡在不言中了。后來在繼續的學習過程中,學生都自覺或不自覺地說“賀知章從小就離開家鄉……”沒有人再去追究“不良少年”的事情了。
“課堂教學活動首先應該被看作師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構成部分。” (葉瀾)教學,最重要的不是學生是否百分之百地學會了什么,而是學生是否以健康積極的情感態度參與課堂。課堂教學應成為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心靈溝通、智慧碰撞的對話過程。在這種理念的關照下,當學生的表達與一些固有觀念發生矛盾的時候,教師就不應該做放任自流的旁觀者,或是毫無價值趨向的中立者,或是不分青紅皂白的獨裁者。教師的即時評價在尊重學生的同時,或啟發爭論思辯,或進行富有人情味的說服引導,目的在于搭建一個思想自由交匯并綻放光華的平臺。
[案例2]教學《小英雄雨來》,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大都暢所欲言,就自己的理解與老師交流。這時,老師注意到旁邊有一位學生好長一段時間都一言不發,眼睛直盯在課本中的插圖上。
師(走到那名學生身邊):我看你一直全神貫注地在思考著什么?能夠如此吸引你的問題一定很有意思,可以說出來讓我們聽聽嗎?
生:老師,我在想,日本鬼子為什么不在屋子里就把雨來槍斃,而非把他拉到河沿上去呢?
師:你問得多有意思!給老師的感覺就好像眼前有一道光在閃過。同學們,老師現在請你們就這個問題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生:我認為鬼子在多此一舉,不過幸虧他們這樣,要不然雨來就逃不掉了。
生:我覺得這是鬼子的陰謀,他們是想告訴村子里的人們,如果不跟他們合作,就是雨來這樣的下場。
生:這叫殺一儆百。
生:這叫殺雞駭猴。
生:還有一種可能,我認為鬼子是想引出李大叔。
師:說說你的理由。
生:鬼子根本就不想殺雨來,而只是想乘機引出李大叔,把李大叔抓住才是鬼子的真正目的。如果李大叔知道雨來被抓之后要被槍斃,一定會奮不顧身跑出來救他。電視里的共產黨員都是這樣做的。
生:我覺得這是作者故意安排的。如果鬼子不把雨來拉到河沿上去槍斃,就不會有后來雨來死里逃生的事了,這樣一來,文章開頭寫雨來的游泳技術高這一部分就是多余的了。
……
調動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教師的作用在于穿針引線,在于給學生開發出思維的空間,而有些教學的資源來自學生的無心插柳,這里彰顯教師即時評價的功用。試想開頭,學生那么旁若無人地坐著發呆,教師若不由分說訓斥一頓,或借題發揮糾出學生的陳年老帳一起數落,其結果就會大相徑庭。即時評價有時體現了教師敏銳的洞察能力和準確的判斷能力,有時則需要教師用發展的眼光來對待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的異乎尋常的舉動,有出格的、怪異的表現不可怕,教師始終不可只圖一泄心中之氣就了事,多替學生想想,多用妙語點撥,多用情感融洽,那么事情就有可能會處理得好看又圓滿。
[案例3]人教版第七冊《積累?運用六》中有一篇短文《雪化后是什么》,文中提到關于“雪化后是什么”有三種答案:一是雪化后變成冰;二是雪化后變成水蒸氣;三是雪化后變成春天。對于文中“雪化后變成春天這個答案是最好的”這句話,在一個班上課時,由于教師沒有對這三個答案做評價,因此課堂教學就由平淡開始,平淡收場。而在另一個班,教師當即表示了自己的一番評價,從而引發了學生的思維風暴。我們且看這位老師是如何做即時評價的。
師:文中關于“雪化后變成春天”的說法是對的,但說這個答案就是最好的,卻未必。答案無所謂“最好”,也沒有“唯一”。就好像榴蓮,有人說它清香撲鼻,入口香甜,有人則認為它氣味怪異,難以下咽。老師想聽聽同學們自己對這個問題的與眾不同的答案。
生:我認為雪化后變成春天,因為冬去春來。
生:雪化后不一定就變成春天,比方說北方,冬天的時間長,雪化后在很長的時間內還是冬天。endprint
生:雪化后變成河流。
生:雪化后變成瀑布,從山上飛流直下。
生:雪化后是綠色的世界。
生:雪化后是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生:雪化后變成災難。老師說過,一旦南極洲北冰洋的冰融化了之后,地球上的一些沿海城市將會被水淹沒。
生:雪化后變成豐收,俗話說,瑞雪兆豐年。
……
再看另一個例子,課文《威尼斯的小艇》的學完了,有學生追問老師“雇定”一詞是什么意思。在學生站起來說完自己的理解的時候,一旁有一個學生在小聲地自言自語:“威尼斯的小艇就像‘船的。”“船的”這個稱呼是學生從“的士” 中化出來的,教師聽到學生這話之后,接下去說:“‘船的這名字取得真好,你是個會聯系生活實際想問題的學生。同學們,你們覺得小艇除了運載客人,還會有別的用途嗎?在威尼斯,如果你有一艘小艇,你會用它來干什么?”學生:“我的小艇是一個流動醫院。”學生:“我的小艇是一個小商店,專賣本地特產,也賣旅游紀念品。”學生:“我的小艇是個臨時維修站,誰的小艇出了問題,盡管來找我。”學生:“我是個環保志愿者,抓那些往河里亂丟垃圾的人。”學生:“我是水上交通警察,在河道狹窄的地方指揮交通。”……
在這里,教師的即時評價有如一股清風,吹皺一池春水;也恰似一位智者,將學生引領到一個海闊天空的環境中,讓學生走出課文的局限,自由地去想象,去描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課堂教學即時評價是什么?是一種教學策略,是一種教學模式,也是一種教學智慧,更是一種教學境界。它體現教師的教學思想,也體現教師的綜合素養。
[案例4]教學《金色的魚鉤》,老師讓學生用一定的速度讀完課文之后,完成一道填空題:這是一個 的老班長。小組合作討論之后,學生代表發言。
生:這是一個舍己為人的班長。
生:這是一個誠實守信的班長。
生:我反對,老班長沒有做到誠實守信。
(這名學生的話音剛落,立即招來同組學生的指責。在其他學生看來,這異樣的聲音暴露了他們組沒有達成共識的秘密,這是為了出風頭而不顧大局。成為眾矢之的的這名學生哭了。)
師:我建議同學們先別急躁,你們都靜下心來聽聽他的理由,好嗎?
生:老班長答應過指導員,無論多么艱苦,也要把三個小戰士帶出草地。而在還有二十多里就要走出草地的時候,老班長卻死了。所以我說他沒有實現自己的諾言。在老班長奄奄一息的時候,他自己也親口說“我沒有完成黨交給我的任務。”
師:老師很喜歡聽到你這樣的觀點,這說明你看書認真,而且認真思考,這個方法值得所有的學生學習。生命誠可貴,難道老班長就不愿意讓自己好好活下去嗎?請同學們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想,老班長為什么就不喝那救命的魚湯?
(學生讀書思考。)
生:我從“奄奄一息”這個詞看出來老班長快要死了,他知道自己就算喝了魚湯也活不下去,所以他就說別浪費東西了。他不喝,是要省下來讓給三個小戰士喝。
生:我覺得老班長常時間營養不良,身體十分虛弱,他喝了那魚湯,有了點精神,能再堅持走一段路,可這樣他就會成為三個小戰士的負擔。
師:你這種想法也很有新意,請具體說一說。
生:就那么點魚湯,喝了也不能解決什么問題。這樣一來老班長就反過來需要三個小戰士照顧。本來還有二十里路就可以走出草地,按原計劃需要一天,但現在可能就需要兩天、三天,甚至更長,也許,他們這四個人就永遠走不出去了。
生:因為他們四個人都成病人了,出去找東西吃就很困難,如果沒有東西吃,他們就會寸步難行。
生:這讓我想到了《馬背上的小紅軍》這篇課文,小紅軍和老班長都是為別人想得多的人。
師:現在我們再回到最初的那個話題,老班長是個講誠信的人嗎?
生:我覺得是,他答應指導員要把三個小戰士送出草地,事實上三個小戰士是平安走出草地了,老班長說到做到了。
生:老班長如果自私一點的話,死的就不會是他了。他為了實現諾言,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生:老班長和《軍神》中的劉伯承一樣,讓人肅然起敬。
……
把握課堂內與眾不同的聲音,教師就能讓自己的課堂煥發出不能預設的精彩,在這時候,教師的即時評價成了畫龍點睛之筆,課堂的亮點在教師即時評價過后出現,帶給人無限的驚喜。運用課堂教學即時評價來調動學生積極思維的熱情,教師要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在即時評價用得好、用得巧的課堂里,學生才能“敢于直言”“暢所欲言”,經過這樣的鍛煉,學生才有可能做到“言者善繪”“聞者有味”,或者“言者善辯”“聞者善斷”。
在實施即時評價時,面對學生一些反常的舉動,教師要化被動為主動,隨機運用自己的教育機智,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讓開小差的思想重回正軌,讓激發的矛盾復又平息。在這里,教師的權威并不重要,誰說教師一定要賢于弟子?其實弟子未必不如師。學生閃爍的靈光、獨特的見解有時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教學資源,而這樣的教學資源,又有哪一個教師能提前預設呢?可教師若能準確抓住這些可遇不可求的信息,巧妙地運用即時評價,就可以讓課堂額外生成一份美麗。的確,常運用能調動學生積極情感的即時評價,可以讓課堂環境更寬容更開放,讓學生的心靈更自由,學得更輕松。
(作者單位:湖南省桃江縣教師進修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