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欽
[摘 要]現代高校教育中,教師是教育活動的主要運行者,教師的教學質量是影響學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高校必須要做好教學質量評價工作,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文章主要分析了教學質量評價的概念和評價內容,同時也對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研究,并嘗試提出提高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水平的對策,通過采取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實現科學化管理,提高高校教師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地方高校;教學質量評價;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11-0196-03
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建設是現代教育必須要解決的課題之一。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主要是根據教學目標以及評價標準建設而成的,因此在體系建設上,要重視教學目標的內容,根據相關要求進行體系的建設。現代高校要想實現教育改革,就必須要重視評價體系的建設,讓教師能夠從教學評價中認識自身的不足,了解自我,觀察自我,改善自我,從而提高教學質量與水平。
一、 教學質量評價的概念和內容
(一)概念分析
2010年7月,國家發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其中的“提高質量”,實際上就是要提高教育質量,主要是指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地方高校在現代教育發展中,要全面落實提高教師教學質量的要求。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價,為教學行為的改進和發展提供數據支撐。
根據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特點,可以將教學質量評價看作是提供決策服務的過程;還有部分學者堅持認為: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實際上具有較強的目的性,是按照一定的方法、標準研究教師的教學行為,獲得評價結果,通過客觀評價和價值判斷來實現評價目的的過程。
筆者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進行定義:教學質量評價是建立在課堂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充分利用教學相關信息,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將教學中主客體行為進行質量評價的過程。
(二)評價內容
教學質量評價指標是根據教育目的和教學評價標準建立起來的,評價主體為“課堂中教與學活動”以及“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內容為教師的教學行為。具體的教師質量評價包括教師教學(教學活動信息,包括課堂練習、課堂測驗以及課后作業等;師生交流,包括師生問答、教師引導以及學生回答等)以及學生學習的相關信息等,在實際評價中,還包括學生的學習狀態以及個性特征評價。
二、地方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功利性問題
現階段地方高校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具有較高的“利益性”,以鑒定性和獎懲性為基本功能,對教師的教學質量以過往的教學情況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這種僅僅針對教學工作展開的教學評價,難以將教學質量評價的基本功能完全表現出來。在地方高校,常見的教學質量評價方法如下:
從表1的評價方式中可以看出地方高校缺乏對教學質量的正確認知,單一的對教師的教學工作進行評價,而教師在評價中也僅僅是獲得了相對應的等級和排名,無法從評價中找尋到自身教學的優缺點,長此以往教師會傾向于獲得更好的排名或獎勵,增強質量評價的功利性,無法發揮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形成性、導向性,難以促進教學優化。
(二)評價體系的設計缺乏彈性和針對性
目前,我國高校建立了多種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主要是將教師的教學行為作為最基本的評價對象,但由于受到評價個體的限制和評價時間的約束,導致教師教學評價指標的設立忽視個性,僅僅將教師教學活動中的“描述性、表面性以及易于量化”的因素作為評價標準設立的要求,導致最終設立的教學質量評價指標缺乏彈性因素。
高校受到長時間傳統教學的影響,忽視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建設,經常使用固定化、程式化的指標來衡量高校教師的教學行為,忽視學生或教師的個性,導致教師無法根據評價結果觀察到自身的不足,從而限制了教師教學自主性的發揮。
(三)教學質量評價方法單一、統一化
高校教師教學是一項非常復雜的活動,教學質量評價標準也比較復雜,單一的量化標準無法全面、有效地進行質量評價。在對地方高校教師的教學質量進行評價時,管理人員為了達到方便管理的目的,一般應用單一、統一化的評價標準。這種評價標準忽視定性與定量的聯合作用,難以有效發揮質量評價的效果,并且在實際評價中也會忽視評價對象的本質特征。部分高校對教師教學的質量評價,應用量化的方式,對教師的教學能力“劃等級”,忽視影響教師教學水平的一些軟性因素,如教師的職業素養、教學情感的投入等,這些軟性因素無法通過量化來簡單進行判斷。
(四)評價結果處理不當,反饋滯后
高校教師對教學質量評價結果的處理缺乏科學性,忽視評價結果的共享性,一般是將教學效果作為現代教學管理的內部信息,只重視教學效果,忽視教學質量評價的過程,導致教師無法及時改正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另外,教學質量評價結果的反饋比較滯后,極少高校會即時公布評價結果,且公布的結果多為分數,缺少具體的問題評價,這就導致教師的參與意識較弱,積極性低下,教學質量評價無法發揮激勵、監督作用。
三、提高地方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對策
地方高校要重視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系的建設,要根據質量評價問題進行相關建設,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按照院校課程設置的具體情況進行質量評價,確保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具有較強的實施性。
(一)重視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建設
地方高校要想提高教學質量評價體系建設水平,就要重視制度建設,要將其作為高校日常工作來推進。制度層面上,高校要不斷健全、完善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要重視制度建設,能夠根據高校課程設置的具體情況制訂一套合適的質量評價體系,不僅重視“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評價,還要對教師的教學品格以及教學態度等客觀因素進行評價,通過制度來落實教學質量評價體系。endprint
在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建設上,可以按照以下目標來進行(見表2):
(二)重視教學環節質量評價
地方高校在進行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時,要對教師教學所有環節都進行評價,切不可只針對某一方面進行教學質量評價,避免評價片面化。地方高校在進行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時,對教師的教學準備、教學過程以及課外輔導等都要進行質量評價。因此,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應該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充分體現出教學質量評價的全面性。
(三)學生的有效學習是評價的落腳點
在地方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原則上,學生的有效學習是評價的最終落腳點。高校教師的教學最終目的是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成長為社會發展和自身需要的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因此在教師教學質量的有效性評價中,要對學生的學習收獲和學習有效性進行質量評價,要將學生自身的真實感覺納入教學質量評價體系中。如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具體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根據學生的反饋來進一步的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觀察高校教師教學是否能夠提高學生的知識積累及能力。對學生學習收獲進行質量評價是進行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直接手段之一,同時也是不可忽視的評價手段。
(四)按照不同的學科特點進行評價
地方高校進行教師教學質量評價,要考慮,不同的學科特點,避免高校教學質量評價過于單一。在實際操作中,要充分考慮不同學科的個性以及特點,按照學科的教學目標進行相對應的質量評價,由此建設區別化的評價標準,提高評價的質量。首先,地方高校要充分認識本校學科設置的特點,要明確教學評價的相關規范,能夠通過指引性文件來明確教學質量評價內容,指出教師均應達到的基本要求;其次,要根據不同的學科特征,來制訂針對性的評價評價方法與標準,實現評價的共性與個性要求,防止出現教學質量評價的盲目性;最后,在教學質量評價的實際操作中,要嚴格按照評價標準對教師教學進行評價,要將定性評估和能動性評價結合起來,提高評價質量,同時還要重視評價結果的及時反饋,采取有區別的教師質量評價,能夠把不同學科的特點表達出來,讓教師能夠在質量評價中不斷進步,提高教師的自我效能感,提高教學質量。
地方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建設是極為重要的,是提高高校教學質量的必要手段。高校教師在教學中,會受到教學環境、教學基礎設施以及教師的專業素質等因素的影響,要重視對教師教學的每一環節進行質量評價。同時,高校要針對自身的特點,主動建設高校教學質量評價機制,明確相關制度,促使制度能夠為教學的質量評價提供參考意見。另外,教師教學質量評價要分學科進行,重視學科的差異性,能夠按照不同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質量評價,提高評價的準確性;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不能夠忽視學生的學習質量,應該將學生的收獲作為質量評價指標之一,提高質量評價的全面性。地方高校重視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不僅是高校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教師自我發展的要求,能夠幫助教師認識自身的優缺點,促進教師教學質量的提高。
[ 參 考 文 獻 ]
[1] 張瑜,沈玉潔,段其偉.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6(10):34-35.
[2] 馮云英.高校《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文教資料,2015(2):170-171.
[3] 馮利英,任良玉,劉益東. 高校教師課堂教學效果評價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4(2):19-23.
[4] 宋建尊,張甫仁,楊雅怡.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科技視界,2012(22):89-90.
[5] 梁文明.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科教文匯,2014(29):25-26,33.
[6] 曹明平,毛光周.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問題分析與對策研究[J].中華醫學教育雜志,2016(2):317-319.
[7] 高武.基于博弈論的地方本科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機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9):77-79.
[8] 王莉.地方新建高校教師教學質量評價工作研究[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3(11):73-74.
[9] 陳友華.基于層次分析法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權重分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6(2):45-47.
[10] 董海艷.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目的、作用和原則[J].中國醫藥指南,2015(21):295-296.
[11] 曹春麗,文志誠,賀紅香.高校本科課堂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研究[J].中國高等教育評估,2014(2):58-60.
[責任編輯:鐘 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