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忠仁
良好的學習習慣會使人受益終身。每一位教師都在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交給他們適合的學習方法。希望自己教出來的學生都是優秀的。同樣,每一個學生都希望自己是班上學習最好的孩子。但由于種種原因,相同的老師,相同的作業,班級里往往也會出現一些成績不好、學習習慣差、行為表現差的學生,也叫后進生。
一、尋根起源,全面分析
所謂后進生,一般是指在學校里表現較差的學生。他們基礎差、接受新知識難度大,甚至出現“越學越糊涂”的現象。究其原因,一般是由以下因素造成的:
(1)學生自身原因。有些學生的心理素質不好,貪玩好動,學習目的不明確,對學習缺乏信心,甚至自暴自棄,發展成厭學;或者學習方法不當,即怎么學和學什么不明確;或者學習習慣不好,邊玩邊學、玩夠了再學、急于求成等。
(2)家庭原因。由于家庭某些原因造成學生情緒低落,學習壓力大,使學生的學習成績下滑;一些家長忽視或者根本沒有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導致學生在家不能安心學習。
(3)教師原因。良好的教育條件和老師正確的教育方法,是學生身心發展和成長的肥沃土壤。有的教師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在教學工作中急于求成,生怕完不成教學任務,課堂上總是喜歡提問優秀生,對差生動輒就訓或變相體罰,缺乏關心與引導或者聽之任之,放任自流。使這部分學生慢慢產生了抵觸心理,喪失了學習的動力,學習壓力也逐漸增大,越來越跟不上步伐,造成了惡性循環。
二、因材施教,對癥下藥
針對以上后進生產生的原因,我們要針對不同類型的孩子,采取不同方法和手段,因勢利導、因材施教。
后進生一般心理素質差、學習目的不明確,教師應該耐心和誠心地教育他們,幫助他們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樹立遠大的人生理想,鼓足他們的學習勇氣,使他們認識到知識的價值,用愛心喚醒他們的自尊心,產生“我能行,我也可以”的想法。后進生往往因為自己成績較差,在課堂上不敢發言,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大膽表述出來。常常受到其他同學的歧視,容易產生自卑感,教師要善于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多表揚、多提問、多啟發誘導,多給予他們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使后進生認識到自己是班級大家庭的一員。老師的鼓舞可以增強后進生的信心;提問能鍛煉他們的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啟發可以幫助他們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老師做的這一切都是為了逐步培養后進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這樣學生才會勇于進步、勇于學習、勇于發現問題。只要學生邁出了這一步,那么,他們才能慢慢地進入學習狀態,才會趕上其他同學的。
認真做好家校聯系工作,家訪是教師的一項重要的工作,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這一點對于后進生的轉化尤為重要,教師與家長的相互溝通和配合是促進后進生轉變的一個重要環節。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家里,學生都應有一個穩定的、充滿關愛的學習環境。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深刻地影響學生的成長。因此,在做好學校教育的同時,我們教師還要及時和家長取得聯系,建立班級QQ群、微信群等,同時做好家訪工作,及時了解學生在校外的學習情況,采取相應的措施,讓家長知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需要什么,怎樣使孩子身心都能健康成長,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使家長能夠配合教師的工作,共同為后進生的進步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加速后進生的轉化。
三、用心交往,春風化雨
“教書育人,愛生如子”。首先,教師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尊重學生是教育的前提條件,也是教育的基本方法和途徑。教師要俯下身來,成為學生的朋友,和他們推心置腹,以誠相待,使學生感受到老師的愛,讓他們感得老師可親可敬,“親其師,信其道”。從而愿意與老師溝通,傾訴他們的煩惱,這樣,老師才會能發現和掌握學生的具體情況,不斷給其充電,使他們慢慢地轉化。
四、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為了進一步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其中協調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是十分必要的,良好的同學關系是后進生轉化的催化劑。教師要有意識地將品學兼優的學生和后進生劃為一個小組,再進行引導和幫助,利用同齡人之間易于交流的優勢,讓他們之間汲取營養,讓后進生學習表現好學生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學習方法、作業習慣等,這樣長期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彼此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使優等生進一步鞏固自己所學的知識,鍛煉自己的能力。正如唐代大文學家、教育家韓愈指出的那樣:“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與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 ,如是而已”。
總之,在多年的教學工作中,我充分體會到做好后進生轉化工作是一項耐心而細致的工作,要想做好這項工作,教師既要提升自身的素質,又要從細節入手,注意自身的一言一行,有毅力、有耐力,切忌急躁、冷落。要想收到好的效果,對后進生既要熱情關懷,又需要嚴格要求,既要平等地對待他們,和他們交朋友,又要幫助他們增強信心,提高學習的興趣,以表揚鼓勵為主,恰當婉轉的批評為輔,既了解學生,又要和家長相互溝通,還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教育,適時引導,既要減少后進生的形成,又要努力轉化當前的大多數的后進生,這樣教師在后進生的轉化過程中才能起到催化劑的作用,才能使整個班級里充滿朝氣和活力,讓他們充分挖掘自己的潛力,方可達到成功的彼岸。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潭縣羊永九年制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