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奇 湛飛躍 何韌
湖南省汨羅市(以下簡稱“我市”)是湘北的農村縣市,全市總面積1670平方公里,總人口68萬,現有各級各類學校180所,幼兒園103所,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人數5854人,鄉村教師比例占73.57%,在校學生和在園幼兒共84851人。曾獲得全國農村教育綜合改革先進縣市、全國基礎教育先進縣市、全國兩基教育先進單位、全國特殊教育先進單位等殊榮。多年來,我市堅持“強市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的縣域教育發展與教師隊伍建設工作思路,目前全市專任教師學歷合格率,校長、教師持證上崗率,培訓年度計劃完成率均達100%,在2015年湖南省“國培計劃”項目縣申報中,教育部專家綜合評價得分全省最高,項目縣年度績效考評被認定為A類;在2016年湖南省首批“國培計劃”項目縣績效考評中,無論是專家評分、同行評分,還是綜合評分都名列全省前茅。
一、堅持規劃引領與資源保障并重,落實優先地位
1. 規劃引領重在優化頂層設計
2008年以來,我市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干部教師隊伍建設的若干規定》《汨羅市2011—2015年教師隊伍建設及教師教育發展規劃》《汨羅市教師繼續教育“十三五”規劃要點》《汨羅市“國培計劃”項目縣建設3年規劃(2015-2017)》以及教師教育年度工作計劃。特別是出臺《汨羅市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16)》,通過市政府和相關部門綜合協調,從制度上較好解決了教師的地位、待遇,工作、學習、生活條件和人員管理等一系列瓶頸性難題,為未來5年教師隊伍特別是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提供了重要依據和工作指南。
2. 資源保障重在構建培訓體系
(1)完善組織網絡。2008年,我市成立了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領導小組。2016年又專門成立了高規格的汨羅市“國培計劃”實施工作領導小組,由市政府分管教育的副市長任組長,市教育體育局局長任副組長,市教育體育局分管培訓、教研和信息技術工作的副局長,以及市財政局、市人社局、市編辦等相關部門的負責人任領導小組成員,負責全市“國培計劃”實施工作的總體規劃、統籌協調、組織領導等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市教育體育局分管教師培訓工作的副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各市直學校及各規模義務教育學校都成立了相應的機構。
(2)聯通部門職能。我市教師培訓項目,從調研、策劃、實施、督查到績效考核,都在領導小組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在專家團隊成員的專業指引下,市教育體育局由教師教育股牽頭,市教師發展中心、基礎教育管理與研究中心、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管理研究中心、體育工作中心、信息技術中心、民辦教育股、督導室、教育工會、紀監室等單位和各級各類學校共同參與、共同配合、共同組織、共同落實。部門單位之間的整體聯動,形成了培訓合力,產生了“1+1>2”的效應。
(3)整合培訓資源。20世紀80年代初期,我們創建了市教師進修學校,1996年,市教師進修學校整合市電大和市成人教育中心。2005年整合基礎教育教研室、儀電教育部分功能組建了市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該中心2007年被教育部授予“全國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網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2009年被湖南省教育廳授予“湖南省示范性縣級教師培訓機構”。2015年,以市教師學習與資源中心為基礎組建汨羅市教師發展中心,報請市委常委會研究決定,由市教育體育局黨委副書記、常務副局長兼中心主任,一名黨委委員、副局長兼中心黨支部書記,全面加強對中心的組織領導。在加快中心管理團隊、專家團隊、服務團隊、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我市特別注重努力構建“研訓一體”“理實一體”的新型教師專業發展支持體系。一是與湖南省教師發展中心、湖南師范大學、湖南理工學院、湖南民族職業學院等省內高等院校建立了緊密的聯系。二是制定了《汨羅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實驗示范校管理辦法》,從2011年起就相繼出臺系列創建標準,遴選和重點建設了一批教師培訓實驗示范校、課改樣板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示范校、經典誦讀示范校、校本研修示范校、送教下鄉培訓承辦點等培訓基地校。5年來,我市教師發展中心共承擔了70多次市本級培訓任務,并出色完成了國培、省培、地培等上級培訓計劃,培訓基地校共組織開展了60多次培訓活動。
(4)優化培訓團隊。一是培訓管理團隊經驗豐富。市教育體育局主管教師培訓工作的常務副局長兼市教師發展中心主任張正奇,教師教育股副股長劉勝國、市教師發展中心主管和分管教師培訓工作的常務副主任湛飛躍、副主任高怡興等都有10多年的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經歷。2016年暑期,張局長策劃組織,并自始至終參加了與湖師范大學聯合立項的“國培計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骨干教師培訓。市教師發展中心副主任劉凱明帶隊參加了與湖南理工學院聯合立項的“國培計劃”培訓團隊成員置換脫產研修。二是培訓專家團隊精明能干。我市自2000年以來就開始實施“名師工程”,至今已評選了九屆,共評選出市級名師(含模范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等)585人,其中仍在職420人。此外,我市還有在職特級教師6人。近年來,市教育體育局出臺了名師評選的《指導意見》,重點提出了兩個優先,即:優先近兩年擔任國培項目培訓者的教師參加名師評選;優先選聘名師進入培訓者團隊。出臺了《汨羅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培訓者團隊管理辦法》,選聘了一批培訓專家團隊成員,明確了他們的職責、義務和權利。對于培訓專家團隊成員,我們同樣注重提高他們的綜合素養,每年都組織他們參加指定院校(機構)主辦的置換脫產研修,并全程跟蹤管理,堅持年年選、年年培,為我市培訓者專家團隊儲備了一大批人才。
(5)增長培訓經費。我市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投入力度,嚴格按照教師工資總額的1.5%撥付教師培訓經費,學校按不低于公用經費的8%列支培訓經費。同時,本地教師培訓經費與“國培計劃”專項經費,均歸口管理、統籌安排、專款專用。在經費監管上,市教育體育局牽頭建立了專項經費跟蹤審核制度,做到了年初有預算規劃,年中有專項督查,年終有考核獎懲,為教師培訓工作提供了切實保障。2016年,我們爭取市財政專項資金400余萬元,在汨羅市教師發展中心興建了一棟培訓樓,于2017年5月份完成內部裝飾裝修并投入使用。相繼投資4300萬元正在建設全市中小學的“三通兩平臺”(班班通)工程,大力提升了課堂教學與教師培訓的信息化水平。endprint
二、堅持項目支撐與創新驅動并重,激發內外活力
1. 項目支撐重在落實規定動作
一是做好了旨在育種子的教師培訓者團隊的培訓。連續兩年組織培訓者團隊成員參加了置換脫產研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等骨干培訓,全面提升了培訓團隊成員的教育教學能力、培訓指導能力、教師工作坊主持能力等。二是積極開展旨在促常態的送教下鄉培訓。與湖南省教師發展中心和湖南師范大學合作,連續三年組織開展了 “國培計劃”“送培到縣”的培訓,確保了培訓項目的順利、圓滿推進,分別完成了小學、初中、高中語文、數學、英語教師的全員培訓任務。連續兩年認真組織了“國培計劃”“ 送教下鄉”培訓,通過六個階段的學習,切實改進了鄉村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提升了鄉村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建立了專家現場指導機制,校本研修良性運行機制,以及骨干引領全員的機制。三是做實鄉村教師網絡研修。2016年“國培計劃” 網絡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共340人,建成“國培計劃”“教師工作坊”2個,直接參與研修的教師200人。其中,黃翔焱老師主持的初中語文工作坊,100名教師參加省級測評的合格率、優秀率100%,滿分率70%。湛彥娟等主持的小學數學教師工作坊被評為A類項目。四是組織鄉村教師訪名校培訓。幫助教師開闊視野,更新理念,提升能力。五是舉辦鄉村校園長培訓。2016年共對30名鄉村中小學校長和35名鄉村幼兒園園長進行了“國培計劃”項目培訓。汨羅自2012年啟動教師適崗培訓,已經讓幾百名教師成功轉崗并且在2016年的職評中受益。
2. 創新驅動重在做好自選動作
(1)特別注重校長培訓。校長是學校的靈魂。2016年,我們組織實施了多個校長培訓項目。一是張局長親自策劃組織了部分中小學校長赴江蘇海門參加新教育培訓。我市羅城學校、高泉小學、榮家路小學等一批學校已經有了全校性的具體行動。二是積極爭取加入了“教育部—中國移動中小學校長培訓”項目,使我市成為全省5個項目縣之一,共培訓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后備校長227人。三是組織了部分中小學校長在湖南理工學院參加了培訓學習。四是組織了部分中學校長到清華大學、華東師范大學、華中師范大學參加培訓。五是組織全市102名幼兒園園長參加了崗位培訓。
(2)扎實抓好教師培訓。2016年暑期,我們自主組織了一系列教師培訓活動。一是組織了兩批202名教師教學基本功培訓,我市教師參加普通話水平省級抽查,合格率為100﹪。二是組織了151名教師參加市本級適崗培訓。三是組織了110名財務人員參加崗位培訓。四是積極推動校園閱讀,開展書香校園標準化建設和教師讀書標兵評選。組織教師參加湖南省“中小學教師暑假讀一本好書”征文活動,獲獎人數居岳陽市前列。五是鼓勵教師進行集體備課。參加湖南省教師發展中心的在線集體備課,第一階段共獲一等獎5個、二等獎3個、三等獎7個。六是倡導教師自主參加“春暉學院”培訓。平江縣“春暉學院”開講,面向全國招收320名學員,我市教師踴躍報名,其中23人成為正式學員。七是力推傳統文化進校園,突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師德,配備相關圖書資料,讓師生共同誦讀經典,開展一系列演講比賽、主題征文活動,基本形成了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生動局面。八是指導督促各級各類學校開展適應需要、各具特色的常態化校本研修活動。
通過上述各級各類培訓的組織實施,全年共完成20多個培訓項目,培訓中小學幼兒園校園長及教師共計5048人(次)。
三、堅持縣級統籌與以校為本并重,生成培訓常態
1. 縣級統籌重在完善體制機制
(1)通過出臺《汨羅市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16)實施細則》《汨羅市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學分登記管理辦法》《汨羅市“國培計劃”送教下鄉培訓項目實施管理辦法》等文件、方案,加強培訓制度建設。
(2)通過選拔、培養、培訓管理團隊和專家團隊成員,加強培訓者隊伍建設。
(3)通過運用試點先行、競爭擇優、獎優罰劣等辦法,加強培訓工作的基層基礎建設。
(4)通過采用目標管理、工作講評、績效考核等措施,加強培訓工作的運行機制建設。
2. 以校為本重在落實培訓任務
(1)培訓規劃制定以廣泛深入調研為前提。在全面推進國培項目縣建設和開展全市教師常規培訓過程中,我們始終重視頂層設計規劃引領,然而,無論是五年規劃、年度計劃,還是某一個培訓項目實施計劃的制定中,我們總是從學校實際出發,從教育教學出發,從教師需求出發,從廣泛深入調研入手。
(2)培訓模式確認以教師崗位成長為導向。我們在確認每一個培訓項目的模式時,都以崗位成長為前提。師德是教師的靈魂,多年來,我們重視教師的師德教育,通識研修中的師德教育,給我市已有的師德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2016年9月送教下鄉的通識研修階段,我市600名參訓教師,聆聽了湖南師范大學屈衛國教授、永州市南山縣楠市鎮中心小學的盤曉紅老師以及我市所做的師德講座,參訓教師反響強烈。我市在送教下鄉培訓中,以學員崗位進步為導向,理論引路,專家示范,緊緊抓住“一節匯報課、一次校本教研活動、一份研課磨課記錄、一次微創新教研論文、一堂微課視頻”的“五個一”崗位實踐,增強了送教下鄉與校本研修的崗位成長對接力度。
(3)培訓績效追求以全體教師進步為目標。2016年我市送教下鄉培訓的5大項目9個班級600名學員,通過說課、微課展示、小組賽課等多種形式,累計完成研磨課560節次,評選優質課75節、精品課40節,專家講座21次,形成“微案例、微故事、微視頻”等資料436份。這一扎實有效的培訓活動,對我市多年來堅持的校長教師培訓工作產生了強勁的推力,為我市多年來追求的校長教師培訓文化引進了嶄新的動力。全市中小學教師業務理論考試合格率達100%,優秀率達85%以上,全市教師參加岳陽市“金鶚杯”教學競賽,無論是參賽人數還是獲獎人數不僅仍然保持第一名的地位,而且較往年有較大的增加。endprint
四、堅持績效評估與目標管理并重,提升實際效果
1. 績效評估重在項目考評
我市組織對培訓項目進行績效評估時,突出強調了與省國培辦、承辦院校等的對接,重點抓好了以下工作。
(1)明確考評對象。我市開展項目考評,其對象主要包括參培學員、送培學校、培訓專家團隊、培訓基地校等。
(2)細化考評指標。如對參培學員的考評共設置了三大類12個具體指標。培訓團隊設置了5大類14個具體指標。
(3)完善考評辦法。通過采取細化考評方案,強化考評過程,優化考評運用等措施,達到以評促學、以評促改的目的。
2. 目標管理重在綜合考評
在教育事業發展中,“隊伍建設是根本”這一思想理念在我市上下已經形成共識、深入人心。多年來,我市所有培訓項目的考評結果,最終都納入了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目標管理,在全市學校素質教育目標管理體系中,“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得分對單位的最后得分一直起到了一個“修正值”作用。也就是說,如果某單位“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得分不高,盡管其他各項工作得分較高,該單位最后得分也可能因為“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得分“扯后腿”,特別是如果一個單位的“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得分居于后六分之一區間,那么該單位及其主要負責人評先評優資格將被“一票否決”。而在“教師隊伍建設”工作目標管理中,教師培訓工作所占分值占到該項工作的70﹪。而且管理結果與學校及其主要負責人的評優選好掛鉤,與教師的年度考核、學分登記、評優評先、職稱評聘、名師評選、特級教師申報、崗位績效工資發放、教師資格定期注冊等利益直接掛鉤。
正是因為確保了師資隊伍建設的優先地位,所以盡管我市教育系統各類會議一再精簡,但每半年的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專題講評會、每年的教師隊伍建設工作專項總結表彰會卻是堅定不移。
嚴密的管理帶來了實實在在的成效。
一方面,培訓工作獲得了認可。以“國培計劃(2016)送教下鄉培訓為例,我們在快樂學習中見證了成長,收獲了感動,培育了文化。①培訓氛圍輕松快樂。縱觀整個培訓過程,我們始終把快樂學習擺在首位。如學員自發組織到白水鎮西長村“四季花海”賞花、到屈子祠碑林誦詩臨貼,讓參培教師在愉悅中品味文化、接受熏陶;在“多感官體驗”主題的引領下,組織在課間表演節目、展示才藝,讓參培教師在互動中快樂交流、共同提升。②學習體驗見證成長。成長得益于培訓活動的組織嚴密、內容充實,更得益于自身的積極參與、全心投入,很多參培教師實現了從“不知所措到豁然開朗”的飛躍。③研訓情懷收獲感動。感動來自基地學校的優質服務,感動來自參培教師的不懈堅持,感動來自基層學校的普遍認同,感動來自培訓過程的相互關懷,感動來自高度中肯的反饋評價。④國培項目洋溢書香。音樂學科通過改編歌曲、小學語文學科參培教師楊敬寶老師通過填詞的方式,表達了對送教下鄉培訓的肯定與認可。同時,為了促進校本研修,支持書香校園建設,引領教師走向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我們向五個項目的九個班級的600名學員贈送了1200冊專業書籍,學員通過閱讀和自學,在自己的課堂上運用理念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水平。⑤宣傳報道花開四季。湖南教育新聞網、紅網、岳陽新聞網、時刻新聞等媒體對我市教師培訓工作做了全方位、多視角的宣傳推介。
另一方面,教師素質得到了提升。①教師專業能力不斷增強。2016年,我市教師參加全省中小學教師普通話水平抽查,合格率100%,位居岳陽市第一,湖南省先進;全市5341人參加第一次教師資格定期注冊,4613人注冊合格,合格率86.5%;全市分中、小學進行的教師業務理論考試合格率達100%,優秀率達85%以上。②名優骨干教師不斷涌現。市一中副校長張小廣、羅城學校校長湛勇,被湖南省教育廳認定為“未來教育家”培養對象,湛勇成為《教師》雜志2016年第1期封面人物。市教師發展中心教師熊擎宇癡迷教材收藏與之一起成長的事跡,在《湖南教育》2016年8月推介。市教師發展中心教師熊周蓉,被湖南省教育廳認定為首批“教師培訓師”培養對象。羅城學校教師周令、湛彥娟,被湖南省教育廳認定為“青年精英教師”培養對象。黃柏中學教師黃翔焱,被湖南省教育廳認定為“教師培訓骨干”培養對象。市二中熊立紅老師參加湖南省教師教學技能競賽以第一名獲化學課一等獎。羅城學校體育教師劉昕被評為“全國十佳中學體育教師”。
(作者單位:湖南省汨羅市教育體育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