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利群
《新課程標準》適應時代的要求,明確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和諧地進行人際交往的素養。日常生活中,人們也無時不在表達心意,交流情感,傳達信息,可見口語交際的重要性。在新課程教科書每單元都增設了口語交際的內容,這對更好的培養小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有很大的幫助。但在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卻一直是語文老師的一點困惑。在教了一個學年的口語交際中,我有了一些淺顯的看法和各位老師交流探討。
一、正確處理口語交際課中的師生關系。
口語交際不應是回答問題式的口語表達。毋庸置疑,回答問題可以鍛煉口語表達能力。但是,回答問題時的獨白不能等同于正式場合的獨白式口語交際。從交際對象來看,回答問題僅僅是師生之間的交際,而且是主導權在老師手里的問答式交際,與獨白式口語交際經歷的心理過程是不相同的。正式場合的獨白式口語交際,突出強調“正式場合”“當眾表達”,特別強調交際的對象。強調“當眾”,其最主要的外在表現就是“面向大家”。故事講給誰聽?是站在自己的座位上、面向老師,將老師作為交際對象,講給老師一個人聽,還是站在講臺上、面向大家,將全班同學作為交際對象,講給全班同學聽?我們應該選擇后者,把口語交際從回答老師的問題中解放出來,讓學生能夠真正體會面向大家、當眾表達的樂趣。從一開始,就讓我們的教學形成常規:既然學生是在和全班同學交流想法,那就理應面向全班同學,而不是老師一個人;也就是說,口語交際不是站在座位上面向教師的、與教師之間的一對一的交流,而是面向全班的、當眾的口語表達。這一形式上的變化,看似微不足道,卻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對口語交際的正確認識——課堂上的口語交際,不是針對老師提問的被動的回答,而是面向特定對象的主動的交際。
二、營造愉悅氛圍,激發說的欲望。
不知您是否發現,一年級的學生在課上很會說,但是隨著年級的增高,學生在課上的表達欲卻越來越小,上課時基本上是教師一個人在唱“獨角戲”,偶爾有幾個尖子生充當一下配角,多數學生信奉的是“沉默是金”。教學時,教師最喜歡學生安安靜靜地坐著,認真聽講,讓課順順利利地上完,以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其實,表面上學生好像是在認真聽,但實際上學生成了裝知識的容器,只注重聽的功能,而說的功能卻退化了。聽話、說話是口語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應單單只注重某一個方面。如果只注重培養學生聽的能力,久而久之,學生已不習慣于說,不會主動說,不愿說,不想說,對主動舉手說話不感興趣,以至于到最后,縱有千言萬語也不會說了。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心情愉悅,他的“話匣子”也會自然打開。所以,教學時教師要做個專心的聆聽者,不要隨意打斷學生的表達,注重針對性評價和生成性評價,以鼓勵、表揚為主,少批評,少打擊。鼓勵學生多參與,樹立他們的自信心,使他們始終置身于愉悅的氛圍中。
三、選擇適合的內容與時機
口語交際中,談話內容直接影響雙方的談話情趣,因此,教師應根據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征,選擇他們喜愛的事物為口語交際訓練的內容,孩子會把對事物的喜愛之情遷移到對交際的喜愛上。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往往會被某些外在的新異現象所吸引而產生直接興趣。所以,教師應做有心人,要時時留心觀察學生,當學生受到外來影響而興奮或產生感情共鳴時,教師應趁熱打鐵,抓住時機進行交際訓練。由于捕捉了時機,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了,于是他們會把話毫不費勁地說得既完整又通順,從老師“要我說,要我聽”變成“我要說,我要聽”。
四、引領說的方法,加強實踐運用。
新課標指出:用普通話說,表達要有條理,說話清楚、連貫。與別人交談,態度自然大方,有禮貌。
在口語交際教學中,常會出現學生說話拖長聲,斷斷續續,前言不搭后語的現象,有時還伴著一些小動作。例如:摸后腦勺、捏衣角、吐舌頭等,這些都是由于學生不會說和緊張造成的。此時,就需要教師的規范引領,提供典范語言和規范動作,從而逐步使學生說話態度自然大方。那么,怎么引領才有效呢?
(1)培養學生說話要完整。
有的學生說話往往像回答問題一樣,干巴巴的。所以,教學時教師應首先培養學生說話的完整性。
(2)培養學生說話有層次。
有的學生說話語無倫次,顛三倒四,所以,教學時教師要訓練他們說話的層次性。
(3)培養學生說話有重點。
例如,教學《找春天》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說說自己找到的春天是什么樣的,重點說桃花的樣子、顏色等。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時教師應通過各種實踐來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動、大膽地與人交流,從而不斷提高自身的口語交際能力。
五、給學生創設真實的交際氛圍
所有教學環節的設計,都能體現老師口語交際意識的強弱,體現老師對口語交際的基本認識。因此,每一個細節的安排,都要進行慎重的考慮,針對口語交際教學的特點選擇恰當的活動方式。如導入口語交際課時,不宜出現“口語交際”之類的專有名詞。“今天我們來上一節口語交際課”之類的導入語,會對學生產生負面的心理暗示,會影響學生步入自然的交際狀態。又如,在某一個特定的交際環節中,如果某個學生的交際對象是全班同學,那么,讓他站在座位上面向老師一個人就是不恰當的,應該讓他走上講臺,面向他的真實交際對象——全體學生,并引導他練習相應的交際策略:足夠響亮的聲音,適當的目光交流……
六、讓學生無拘無束,真實表達。
在口語表達當中,有很多同學表現的并不是很好,但是應該多給孩子們一些鼓勵。比如孩子在說話時候可能聲音很小,老師和同學根本都聽不見。這個時候老師可以給一個善意的謊言,你說的很好,內容也很精彩,如果你能聲音再大些,那你表現的就更好了。有的時候孩子表達的和內容根本不是一個路子,這個時候也不要給孩子一些批評,還是讓孩子自由的表達,讓孩子有成功感,還要說一句,你很棒,再重新的說一下這次口語的內容,你要是說這次的口語表達內容,還會更好的。
總而言之,口語交際是一個全新的課題訓練口語交際時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根據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不斷探索,努力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