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交通技師學院 韓會臣
技工院校教育是為企業培養生產一線的技能型人才,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最適宜采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方式。為培養技能型人才,很多技工院校紛紛對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教學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以滿足汽車維修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但是許多學校教學模式仍沿用本專業最傳統的教學模式——“板書教學”,即使是實訓教學,也是老師說得多,學生做得少,“圈羊式”教學還占主流,真正意義上的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還有待實施。
隨著汽車制造業蓬勃發展,帶動了相關零配件供應產業,為此也為社會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促進了經濟發展。但是汽車維修等服務技能型人才卻供不應求。目前的技工院校教學存著與市場需求脫軌問題,不能滿足汽車服務業的崗位需求。技工院校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具有基本理論知識和熟練操作技能、適應崗位要求的技能型人才。目前周邊地區各個職業學校和技工院?;旧隙际茄赜昧藗鹘y三段式教學,即文化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這種模式適合文化素質較高的學生和有極大學習熱情的學生,卻不適應“技工院?!睂W生的教學,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學習目標不明確。學生學無目標,學無標準,畢業以后從事什么崗位,無具體定位。因而采用傳統式和探索式教學,有“走到哪兒,算哪兒”的趨勢,急功近利,發展方向不明確。
(2)措施不當。人為將整車進行分割,帶來人力、物力、財力和實訓場地的浪費,實訓設備使用效率不高,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等方面難以形成有機結合,不僅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和場地,避免了“盲人摸象”的后果,而且便于管理,整體效果較好。
(3)教學方法不妥。實訓教學大多是教師演示性操作,難以使學生學會分析故障的系統性技能。雖然各技工院校進行了教學改革,采用實車直觀教學法,但技工院校的學生大多文化基礎差,邏輯思維能力差,缺乏空間想象力。
(4)實訓設備缺乏。實訓設備更新換代不及時,加之理論教學與實訓教學不在同一地點,不利于理實一體化教學,帶來了教學的不協調,比如,在教室學習專業理論,再到實習場地實習,兩頭跑帶來管理與教學的不便。
實訓教學基地建設是實訓教學體系正常運行的關鍵環節,目的是保證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學生的培養得以分層次提高,必須通過多次的、反復的實訓操作來達成,其途徑分為校內和校外兩種形式,它們在能力培養上相互補充,不可缺少。
(1)校內實訓教學基地。應主要滿足學生不同能力的培養,如采用發動機故障診斷與排除、整車電氣設備、ABS控制試驗臺、安全氣囊試驗臺、汽油機點火系統試驗臺等設備進行訓練,讓學生在教師的巡視指導下完成實訓,不僅有利于教學組織和管理,還可以避免教學事故的發生,可在不同的情況下進行反復訓練。
(2)校外實訓教學基地。技工院校教育最終目的是要得到各汽車維修企業認可,為實現培養技能型人才,務必要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實訓教學活動中來,學會理論聯系實際。然而,校外實訓教學基地普遍存在聯系難、日常管理難等問題。汽車維修企業更注重經濟效益和安全生產,不愿接受學生實習,即使接受也是被動接受,學生親自實踐和動手的機會很少,導致學生實習的效果不理想。想改變這種現象,最理想的就是校企合作建立實訓教學基地,既可以作為學生實習、實訓場所,又是企業真實的汽車維修實際環境,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煉,夯實基礎,熟悉基本技能,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拉近了與汽車維修企業的距離。
技工院校教育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要跟隨實踐發展,學生在求學目標、基礎知識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異,這些特點要求技工院校的教師必須是“雙師型”的。所謂“雙師型”教師,是指集普通教師素質和技師素質于一體的教師,既是教師,又是技師;既能從事專業理論教學,又能指導技能訓練的新型教師。但是,目前技工院校的教師基本上都是從學校到學校,教師自身動手能力如果不強、經驗和技術不達標。要解決“雙師型”教師缺乏的實際問題,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法。
(1)制定一些硬性規定,比如規定理論教師每工作2年必須要有2個月及以上的時間到企業實習實踐,這樣既可以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又可以保證他們掌握的知識不過于陳舊,對推進實訓教學嘗試有很大的幫助。
(2)在教師隊伍中必須有一半以上的教師具備“雙師型”教師教學能力,這樣可以實現以一幫一、以老帶新,從而培養和充實“雙師型”教師隊伍。
把汽車維修職業技能資格考試內容融入專業實訓教學體系,使學生在拿到畢業證書的同時,還獲得相應的職業技能資格證書,即所謂的“雙證”,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總之,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實訓教學在技工院校人才培養體系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加強實訓教學,克服各種不利因素,才能培養出一流的高技能高職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