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高等專科學校 馬立強
遼西技師學院 陳志新
黨的十八大提出,要“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這都是黨中央對職業教育工作做出的戰略規劃。汽車現代職業教育是適應當代科學技術和生產方式,系統培育汽車服務一線技術技能型人才,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都很重視。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是我國職業教育領域一項非常重大的賽事,通過參加職業技能比賽,全國各類職業學校的教師學生增加了交流,加深了了解,并通過比賽,了解了行業最新技術,彼此之間的專業技能和技術視野都得到了很大提高,而且通過聽報告和觀摩技術教學演示等增加了教學技能。通過各級各類的職業技能比賽,選拔出大量優秀學生,使這些技能突出的學生有機會到更高一級大賽中得到鍛煉,獲得大獎的同學還獲得面試和升學的好機會,同時也為汽車維修企業選拔優秀人才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渠道和媒介。
(1)汽車維修企業和行業參與熱情比較高。汽車技能大賽的幾個項目由行業協會組織牽頭,汽車維修技術行業企業專家和技術能手參與賽項的設計、組織、命題、裁判、監考和器材提供工作,近千名來自企業一線的知名技術專家和全國重點職業院校行業學者共同組成的賽項專家組組織和設計了全部比賽項目。著名汽車維修相關企業和行業積極參與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提高,成為我國展示職業教育成果的最高舞臺,提高了社會和企業關注與參與汽車維修職業教育的熱情,有效地促進了校企合作和產教結合。
(2)汽車維修職業技能大賽管理更加規范。規章制度管理更加規范健全,大賽執委會制定了一系列規范性文件,其中內容涉及大賽的籌備工作、裁判與仲裁、獎勵工作、標識使用、企業合作、經費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比如在汽車維修職業技能大賽中的故障診斷與排除一項,就要求較高技術的規范化和操作的程式化,而不能根據經驗直接查找故障點。在汽車維修職業技能大賽現場,要求學生用規范的技術操作和步驟程序,操作技術動作規范要符合大賽要求,才能夠完成汽車維修技能比賽相關考點,否則就會錯過或漏掉汽車維修職業技能比賽的考點。
(3)職業院校汽車維修職業技能大賽規定了統一的技術標準。參加汽車維修技能大賽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職業院校學校,由于目前各職業技術院校采用的教材和版本不同,而且相當一部分教材知識老化陳舊,內容當中還有很多化油器發動機時代為主知識體系,這與當前轎車電噴迅速普及,高新機電技術層出不窮,以及技能大賽的要求都是不相符的。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如果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裁判工作將無法進行,學生教師沒有統一技術資料,沒有復習的指導依據。
(4)職業院校汽車維修技能大賽還具有大眾化性質。職業院校汽車維修技能大賽的裁判員有的是來自大專院校的知名教授,有的來自全國汽車維修業內知名專家,他們都具有豐富的汽車維修理論知識,他們帶來了現代汽車維修領域的新技術、新方法和新理念,這就使得參加職業院校汽車維修技能大賽的老師、學生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彼此之間加強了溝通和學習,是一個難得的交流和學習機會,對于汽車維修職業教育更好地與社會適應,更好地為大眾服務提供了一個契機。
(1)更新教學觀念和促進教學改革。汽車維修的比賽項目是根據汽車行業、企業真實的生產管理環境下的典型任務模擬而成,充分地反映了現代社會對人才素質的要求。職業院校可以此為契機,通過對職業技能競賽項目的分析和學習,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術技能訓練,使其貼近生產實際和企業要求。同時,通過汽車專業技能競賽,以推動課程體系的改革、教學方式和方法的創新。汽車競賽項目都是按照企業實際工作崗位的任務和相關內容設置競賽內容、規則,以仿真的工作環境考核學生的專業水平、職業素質和綜合能力。競賽考查的都是當前企業、行業、產業最需要的技能。通過技能競賽這個平臺,各個職業院校教師和學生可以對職業需求、崗位需求有更深刻的理解,更好地進行課程定位。技能競賽的比賽結果能反映出課程或者專業教學的問題和不足,可真正實現以賽促教。
(2)提高汽車職業教育證書含金量。技術技能大賽有利于實現賽考結合、考證結合,有利于真實考察職業院校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和崗位適應能力。一是因為無論省賽還是國賽,在比賽期間都增加了院校間、學校和企業間、行業間的交流環節,指導教師可以利用這個平臺加強與企業、行業的交流溝通,共同開發適合校情的考試系統;二是技能競賽的項目是按照企業崗位所需的技能水平在仿真環境中設置的,它的評價標準和職業崗位評價標準基本一致,可以借鑒技能競賽的評價原則和標準來考核學生;三是由于技能大賽承辦方多為企業或行業,行業規定的一些考證要求可以在校內大賽或者期末考核時融入進來,實現賽證融合。
(3)提高汽車維修職業教學師資水平。尤其是汽車維修實習實訓教學,實習指導教師在給學生技能示范演示時,動作更加標準規范,工具量具和檢測設備使用要準確,要學習職業教育最發達的德國“師傅帶徒弟”模式,沒有高超的技能和實習實訓環境就沒法保證教學質量。職業技能大賽既是對學生專業知識和職業競技水平的考核,也是對教師專業技能水平的考核。這就要求教師拓展自己的專業領域知識,關注職業發展的理論和科技發展前沿,關注職業領域的最新變化,提升教學能力和職業技能。技能大賽不僅需要教師具有良好的理論知識,更需要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專業教師借助大賽這一平臺,可獲得先進的崗位技能知識,或者通過觀摩國家級、省級大賽提高技能水平,從而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比賽,促進教學水平的提升。
(4)改良實訓環境使汽車維修職業教學管理更加規范和系統。技能大賽多是在政府支持下由企業承辦,技能大賽成為校企合作的媒介。很多企業為了宣傳自己,紛紛利用大賽尋找合作機會,或是開拓校外實訓基地,或是提供技術、設備和資金支持校內實訓基地建設。依托行業、校企合作,進行資源共享,充分利用企業的設備和技術優勢,學校的人才優勢,把實訓基地建設、技能比賽開展與技能水平提高緊密結合起來,校企實現相互補充和支持。
(1)引進優秀企業資源,合作建立校內實訓基地。依托校內各單元教學中心而建立起來的校內實訓基地通常可以用于滿足基本的課程實驗和訓練,但要開展綜合性和生產型實習實訓,則要依托相關行業和企業建立校內生產型實習實訓基地。教育部在2007年頒布的《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推薦預審標準(試行)》中提出:校內生產性實訓是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提供設備、技術和師資支持,校企合作聯合設計和系統組織實訓教學的實踐教學模式。這種實踐教學模式的最大優勢是在校內構建起真實的生產環境,實現教學做的統一。為了構建校內實訓基地,職業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的知名度,與設備生產商和用人企業建立三方合作關系。由設備生產商提供免費的設備使用服務(甚至捐贈),建立符合實訓需要的產品生產線;由用人企業幫助建立生產和管理環境,并在生產、管理、教學等各方面提供指導,職業院校則可以通過產品生產和人才培養作為合作中的回報。
(2)聯合學校周邊企業和技術專家,建立校外實訓基地。職業院校以其專業和人才優勢帶動著周邊地區企業的發展,周邊地區企業也可以為學校教學發展提供豐富的資源,從而形成一種相互依托的關系。雙方的合作可以很好地滿足各自的需求,形成一種共贏的局面。企業可以提供良好的實訓環境,但需要能夠勝任工作任務的高技能人才,學校是人才培養基地,但急需企業所提供的職業環境和實訓機會。聯合學校周邊企業建立校外實訓基地,對職業院校而言,具有專業、地緣、人才認可等方面的優勢,因此是一種比較容易實現的途徑。在雙方建立的合作協議中,企業應當預留特定的崗位和工作任務,以滿足學校對實訓的需要;而學校則應當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資源,以滿足企業生產的連續性。雙方如能建立長久合作關系,企業將可以不斷降低人力資源成本,而學校則能夠不斷提升實踐教學質量。周邊半徑5 km以內10余家汽車4S店的有利位置,采用現代學徒制,在企業建立“廠中校”,與10余家汽車4S店簽訂聯合辦學協議,運用“師傅帶徒弟”的辦法,將部分實踐性強的專業課直接搬到了4S店的維修車間。白天,企業一線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以正在維修的各種故障汽車為實訓對象,以維修設備為教具,為學生講述汽車原理、對學生進行技術指導,學生進行現場操作,增加了學生的實戰經驗,提升了學生的實踐技能,解決了實訓條件不足的問題;晚上,學生回到學校,在專業教師的引導下,帶著白天的故障和問題,學習理論,加深了對汽車修理知識的理解和把握。
(3)實習與就業相結合,在生源地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職業院校學生在畢業前所進行的專業實習或頂崗實習是適應崗位需要、提升綜合實踐能力的最佳實踐方式。在《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 中曾經明確提出:“高等職業院校要保證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時間到企業等用人單位頂崗實習”。選擇在二三線城市與當地企業進行廣泛合作,逐步建立和積累一大批實習基地。實習基地與就業基地相結合,不僅有利于學生在實習中實現就業;反過來,當畢業生在用人企業中表現出色,將進一步促進更多的企業吸納本校畢業生前來實習,使實習與就業形成良性互動。
(4)深化校企合作,選擇優勢專業實現校企共建。職業院校面向用人企業實現訂單式培養是一種理想的實踐教學模式。企業獲得的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而職業院校不僅獲得了穩定的實習環境和實習崗位,并且在人才培養規格、“雙師型”師資隊伍等方面都將得到保障。職業院校要與企業全面實現這種模式并不容易,因此,學校可以選擇優勢專業進行訂單式培養。這種培養模式的建立有賴于職業院校積極吸引企業參與辦學,把自身的教學優勢納入到企業發展格局中,形成利益共同體。在這種良好局面下,企業才能夠把職業院校作為自己的教育培訓基地,納入企業的職教計劃,主動負責地同院校一起制定人才培養方案,依據企業的職業崗位和崗位能力要求,明確學生未來的就業崗位要求。
當前,我國一帶一路正如火如荼地發展,各項事業正走向與世界一流看齊的道路。汽車維修技能人才培養的改革,實現職業教育培訓與實際工作環境的“零距離”對接,完善汽車職業技能的培訓內容,是提高我國汽車技能人才技術水平的關鍵,也是我國職業教育面臨的重要問題。我國汽車技能大賽應增加競賽內容,提高競賽設備技術含量,改革競賽方式,與實際工作情景相符合,使我國的汽車技能大賽不斷向世界技能大賽靠近。改革我國汽車維修職業等級培訓的內容,將培訓內容與實際需求相結合,追求高質量、高精度的維修技能,推動我國汽車技能向高科技、高水平發展,培養出技術與品德并存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