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英明
(沈陽師范大學 文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致歉度的衡量與實現
關英明
(沈陽師范大學 文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致歉度是致歉方在致歉言語行為中表達出的歉意程度,對于致歉方和受歉方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致歉度與冒犯行為產生的冒犯度密切相關。如果致歉方想要成功、得體地實現致歉意圖,致歉度不能低于冒犯度,最理想的實現狀態是“致歉度稍大于或等于冒犯度”。致歉度的實現有語言方式、非語言方式和復合方式。相對低的致歉度普遍由相對簡單的形式表達,而相對高的致歉度則普遍由相對復雜的形式表達,處于中間的致歉度的表達形式則視具體情境而定。
致歉度;冒犯度;象似性原則
致歉度是致歉方在致歉言語行為中表達出的歉意程度。致歉度的高低受多種因素影響,有的因素抬高它,有的因素拉低它。影響致歉度高低最直接的因素是冒犯度的高低,冒犯度高則需要表達的致歉度也高,反之,需要表達的致歉度就低。為了相對準確地實現致歉度的高低,致歉方首先要準確擇定影響冒犯程度高低的相關因素,對冒犯度的高低做出盡量正確的衡量,然后再根據具體語境,擇定合理的致歉策略和表達方式,實現致歉意圖和展現相對準確的致歉度。這一過程需要致歉方具有豐富的所在社會人文背景知識和致歉言語交際經驗。本文嘗試深入剖析致歉度,對致歉度的衡量方法和實現方式做以全面總結和分析,以期對言語交際中的致歉方有所提示或幫助。
致歉度對于致歉言語行為中雙方都很重要。相對準確地實現致歉度可以最大限度地保全致歉方的“面子”。因為客觀地講,致歉言語行為是損失“面子”的行為。當下社會,“面子”是事關大體的事情,涉及一個人的尊嚴,任何人都要努力維護自己的“面子”,都希望少損失“面子”。并且,相對準確地展現致歉度能夠最大可能地得到受歉方的諒解。不難理解,受歉方由于受到了某種程度的冒犯,他(她)對致歉方的致歉度是有所期待的,所以致歉方展現的致歉度只有達到或超過他(她)的期待,受歉方才能真正諒解致歉方;反之,受歉方是不會滿意的,至少不會十分滿意。強調一點,致歉度如果過高于冒犯度,會產生“過猶不及”的交際效果。因為交際雙方都應遵守“合作原則”,其中“量”的準則關注的是話語的信息量,包括兩條次準則:1.所提供的信息應是交際所需要的;2.不要提供交際以外的額外信息或少提供信息,即提供的信息應不多也不少[1]。當致歉度過高時,受歉方可能會懷疑致歉方的交際意圖,會推測致歉方是否有言外之意——揶揄、諷刺等。所以,致歉度是致歉言語行為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影響著行為的成敗和效果。最理想的致歉度是等于或稍大于冒犯度。
致歉度與冒犯度密切相關。冒犯是因,致歉是冒犯引發的果。冒犯行為類型、被冒犯主體自身因素、冒犯行為主體間因素、冒犯者意圖和冒犯情境等都直接影響冒犯度的高低,也間接影響致歉度的高低。
冒犯行為類型影響冒犯度的高低。“通常認為對身體的冒犯要比對財物的冒犯程度高,而對財物的冒犯要比對心理的冒犯程度高。冒犯程度的級差排列呈如下趨勢:對身體的冒犯>對財物的冒犯>對心理的冒犯”[2]。通常情況下,我們接受這種等級排列。不過,如果認真思忖,這種排列并非絕對,僅是一種趨勢,因為被冒犯者自身因素的不同,對冒犯行為的評判很可能不同。例如,被冒犯者是一位特別愛面子的有錢人,那么他很可能會認為對他心理的冒犯比對財物的冒犯所產生的冒犯度高。我們認為被冒犯者評判冒犯度的高低取決于他對被冒犯事物的重視程度,即他越重視的事物受到冒犯,越覺得受到的冒犯度高;反之,則冒犯度較低。馬斯洛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自尊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這五種需要存在于人們的意識中,有時對它們的感觸并不那么真切,因為一般來說,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某種需要會體現得更為顯著。這種顯著需要往往是他剛剛實現的需要或者正在追求的需要。其他需要以顯著需要為中心,依照需要層次依次排列,離顯著需要越近的,顯著程度越高,也越被重視;離顯著需要越遠的,顯著程度越低,也易被忽視。此外,馬斯洛把五種需要由低到高排列成金字塔型圖示,表明人們是按先后順序實現這些需要的,而且越是高層的需要,能實現的人數就越少。
冒犯行為主體間因素的差別也影響對冒犯度高低的評判。相同的冒犯行為在其主體間權勢關系不同的情境下,冒犯度高低不同。如果我們以冒犯方的社會地位作為基準,用被冒犯方的社會地位與其比較,比冒犯方的越高,則越放大冒犯度;比冒犯方的越低,則越縮小冒犯度;與冒犯方的平等,則不影響冒犯度。冒犯行為主體間的社會距離也影響對同一冒犯行為冒犯度的評判,而且情況比較復雜,要根據具體冒犯行為來判斷。例如,對于弄臟別人衣服這一冒犯行為,如果社會距離遠(如陌生人),則冒犯度高;如果社會距離近(如親朋好友),則冒犯度低。再如,對于欺騙別人這一冒犯行為,如果社會距離近(如親朋好友),則冒犯度高;如果社會距離遠(如陌生人),則冒犯度相對較低。冒犯行為主體間的年齡差距也影響對同一冒犯行為冒犯度的評判。一般來說,當冒犯方是成年人時,被冒犯方的年齡比其年齡越大則越放大冒犯度,比其年齡越小則越縮小冒犯度。當冒犯方是未成年人,特別是兒童時,被冒犯方往往會因為其年少無知或童言無忌而包容他們的冒犯行為,在心理上縮小冒犯度。往往是被冒犯方的年齡比冒犯方越大,包容度越高。冒犯行為主體的性別及主體間性別差別對同一冒犯行為冒犯度的評判也有影響,“女性對空間(距離和動作)和言語冒犯敏感于男性;而男性對時間的侵犯最為敏感。”[3]
冒犯度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是各種相關因素復合作用的結果,準確評判冒犯度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冒犯度直接影響由冒犯行為引發的致歉行為,所以,致歉度的高低直接取決于冒犯度的高低。
致歉度的實現主要是依靠數量象似性原則的指導。“按照Givōn的界定,數量象似性指的是:意義越多,越不易預測;越重要,形式就越多。這一條規則的外延比較寬泛,重要性和可預測性的內涵也較復雜。顯而易見的有兩種典型:一種是語言形式的復雜程度;另一種是詞法和句法構造中重疊(重復)現象。”[4]
致歉度的實現有多種方式和手段,下面分別闡述。
1.詞語手段
致歉話語的某個位置上都存在備選詞語的集合,致歉者根據需要從集合中選擇不同的詞語,詞語語義程度的差別,反映著致歉度的差別。
第一,稱謂語。一般情況下,如果從親密程度考慮的話,親屬稱謂、姓名稱謂>社會稱謂、指代稱謂;如果從正式程度考慮的話,社會稱謂、指代稱謂>親屬稱謂、姓名稱謂[5]。此外,在每種稱謂內部,也有一定的級差,如在社會稱謂中,職務的稱謂,特別是較高職務的稱謂,要比職稱、職業等稱謂正式,尊敬程度高。在姓名稱謂中,名或小名的稱謂要比姓的稱謂親密程度高,姓的稱謂又比全名稱謂的親密度高。
第二,致歉標志語。致歉標志語語義程度上的差別,能反映它們所表達致歉度的差別。所以,語義上有“賠罪>道歉>對不起>抱歉>不好意思”的級差,它們所表達的致歉度也有這種“量”上的級差。即一般情況下,選擇使用“對不起”要比使用“不好意思”表達出的致歉度高,依次類推。
第三,程度副詞。致歉標志語“對不起、抱歉、不好意思”都可以受程度副詞修飾[6],眾多程度副詞也有語義上的差別,如“萬分”的程度要高于“十分”,即“萬分對不起”的歉意程度要高于“十分對不起”。
第四,語氣詞。據齊滬揚的研究[7],典型的語氣詞呈離散狀態,分布在連續統的不同部位上:

可見,語氣助詞在傳信功能上是有程度差別的,“的”和“了 1”具有較強的傳信能力,“啊”和“吧”相對弱了一些。它們用在致歉語句中,從傳遞致歉真誠的能力角度看,應有“的>了1>啊>呢”這樣的級差。
2.句法手段
Givōn(1990)從語言表達式越長表達的概念信息量越大這個規則出發,認為語言成分的量與被處理信息的重要性和可預測性是相對應的。修飾性結構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證。在任何一個語言里,若形式X修飾形式A,XA在概念上一定比A復雜,而XYA則比XA復雜,XYZA比XYA復雜。”[4]208致歉話語中,某些組合規則的使用反映出致歉度的差別。
第一,程度副詞與致歉標志語組合,形成狀中結構。
致歉話語中,程度副詞(X)修飾致歉標志語(A)形成的狀中結構(XA)一定比致歉標志語(A)所表達的歉意程度高。例如,在體現歉意程度上,“很對不起>對不起”。
第二,致歉標志語與程度副詞組合,形成述補結構。
致歉話語中,致歉標志語(A)受程度副詞(X)補足形成的述補結構(AX)一定比致歉標志語(A)所表達的歉意程度高。例如,在體現歉意程度上,“對不起得很>對不起”。
第三,基本句法格式。
致歉話語中,致歉標志語所組織的基本語句也體現著“數量象似性原則”。例如,在體現致歉度上,“我對不起你”>“對不起你”>“對不起”。
3.重疊手段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會將兩個或多個相同的物體歸在一起,會在一段時間內重復相同的動作,會表達某種狀態的程度的加深。”“語言成分的重疊或重復顯然增加了成分的數量,是語言形式復雜化的表現;而語言形式的‘量增’,必然導致概念意義的‘量增’,只是這種‘量增’不一定是簡單的量的增加,體現的是一種范疇量的變化。”[4]209
第一,致歉標志語的疊用。
致歉話語中,致歉標志語的重疊復雜化了語言形式,語言形式的“量增”勢必引起致歉語義的“量增”。例如,在表達歉意程度上,“對不起,對不起>對不起”。
第二,修飾致歉標志語的程度副詞的疊用。
致歉話語中,程度副詞的重疊復雜化了修飾語的語言形式,修飾語形式的“量增”勢必引起修飾程度的“量增”,繼而實現其所在致歉語言結構的語義“量增”。例如,在表達歉意程度上,“非常非常對不起>非常對不起”。
第三,致歉句法結構的疊用。
致歉話語中,致歉標志語所組織的語言結構的重疊復雜化了語言形式,語言形式的“量增”也將引起致歉語義的“量增”。例如,在表達歉意程度上,“實在抱歉,實在抱歉>實在抱歉”“我抱歉,我抱歉>我抱歉”。
4.策略手段
致歉策略除了可以指導實施致歉言語行為,它們在表現致歉語義的程度上也有一定差別,能體現歉意程度的高低[8]。雖然致歉策略間很難找到十分清晰的等級序列,但在人們的言語經驗中,大致的等級還是有的。如陳述冒犯事實、解釋冒犯原因等所表達的歉意程度較低,承認錯誤、直接表達歉意、保證改過自新、請求諒解等所表達的歉意程度相對較高,而請求懲罰、自我貶損等所表達的歉意程度就更高一些。
即使是同一個策略,其在語言表達上的復雜程度差別,也能體現致歉度的差別。例如,同樣是因為“遲到”致歉,使用解釋冒犯原因策略,如果是認真地解釋來龍去脈就要比簡單說明原因表達的歉意程度高。“我提前一個小時就出發了,路上遇到交通事故,堵車,想打車都打不到。”應該比“路上堵車了。”歉意程度高。
致歉言語行為中,非語言方式是豐富多彩、復雜多變的。不太可能找到很規則的級差,但大致的程度差別還是能區分的。例如,同樣是說“媽,對不起!”,笑呵呵地說、一臉慚愧地說、哭著說、跪下說,致歉度是不一樣的,應該是越來越高的。
1.不同方式的復合
語言方式僅是一個平面,與非語言方式結合,才能產生聲情并茂的語用立體效果。日常生活中,人們迫于一些特殊原因,不得不利用電話、書信或其他方式致歉時,就失掉了或者表情、或者聲音等非語言因素的助力效果。
2.不同手段的復合
致歉話語中,我們常常能看到多種語言手段的復合使用。語言手段的豐富多樣也能實現語言形式的“量增”,能從多個角度表達致歉的真誠,從而實現歉意程度的“量增”。
3.相同手段中不同語言個體的復合
致歉話語中,每種致歉語言手段下的多個個體也能復合使用,如程度副詞修飾致歉標志語的手段中,“實在很抱歉”應該比“很抱歉”表達出的歉意程度高。
4.致歉策略的復合
依據“數量象似性原則”,我們認為致歉策略復合所指導實施的言語行為比其中某一策略所指導實施的言語行為表達出的歉意程度要高。這里的復合可以是多個策略種類的復合,也可以是同種類策略多次使用的復合。也有其他學者提出類似觀點,“在道歉的語力上,道歉必有手段的兩兩組合或者是三者共現,比相應的單一道歉手段力量要強。”[9]
綜上所述,依據數量象似性原則指導致歉度的實現方式和手段,“相對簡單的概念普遍由相對簡單的形式表達,而相對復雜的概念則普遍由相對復雜的語言結構表達,處于兩極之間的概念的表達形式則依語言不同。”[4]206我們將此觀點具體化些:相對低的致歉度普遍由相對簡單的形式表達,而相對高的致歉度則普遍由相對復雜的形式表達,處于兩極之間的致歉度的表達形式則視具體情境而定。
[1]冉永平.語用學:現象與分析[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56.
[2]周林艷.致歉言語行為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8.
[3]Janet Holmes.《女性、男性與禮貌》簡介[J].當代語言學,2001(1):72-73.
[4]吳為善.認知語言學與漢語研究[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1:206.
[5]關英明,劉晶晶.致歉言語行為主體的角色及其實現[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6):83-85.
[6]關英明,劉晶晶.致歉標志語的句法表現[J].遼東學院學報,2014(5):119-123.
[7]齊滬揚.情態語氣范疇中的語氣詞的功能分析[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2(3):141-152.
[8]關英明,代鈺.現代漢語致歉言語行為的策略類型[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6):84-86.
[9]李軍.道歉行為的話語模式與語用特點分析[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1):11-19.
The Measurement and Realization of Apology Extent
Guan Yingmi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Shenyang Liaoning 110034)
Apology extent is the extent of apology the apology party expresses in the apologetic verbal behavior,which is a significant factor to both the apology party and the apology acception party.The apology extent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ffense extent which is generated by the offensive conduct.If the apology party would like to achieve the apology intentions successfully and appropriately,and the apology extent cannot be lower than the offense extent,the ideal condition is“Apology extent is a little higher or equal to offense extent.”Apology extent can be achieved in a linguistic,non-linguistic way or both of them.The lower apology extent is generally expressed in a simpler way,yet the higher apology extent is generally expressed in a more complex way,and the expression form of medial apology extent is decided by the definite situation.
apology extent;offense extent;iconicity principle
H03
A
1674-5450(2017)06-0091-04
2017-09-06
遼寧省社會科學規劃基金項目(L17BYY011);沈陽市哲學社會科學專項資金資助課題(015054);沈陽師范大學博士科研啟動基金項目(BS201441)
關英明,男,遼寧遼陽人,沈陽師范大學講師,文學博士,主要從事語用理論及語言應用研究。
【責任編輯:趙 踐 責任校對:趙 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