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翠燕
摘 要:作為一所位于城郊結合部、農民工子女占大多數的薄弱學校,學校大部分學生地理知識基礎差,學習主動性不高,教師應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找到適合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教學方式,摸索出一條適合本校可持續發展的地理教學新思路。
關鍵詞:地理教學;民工子女;學習興趣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蘇州已經成為第二大移民城市,外來務工人員的到來,使得蘇州某些學校的生源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形成了生源以農民工子女隨遷為主的學校。這類學校的初中地理教師,要針對本校的生源結構,轉變教學模式,做到因材施教,找到適合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教學方式,摸索出一條適合本校可持續發展的地理教學新思路,從而使這些學生真正融入蘇州的學習生活,成為名副其實的新蘇州人。
一、在地理課堂中,從學情出發,關注學生的地理學習
在農民工隨遷子女為主的初中學校,某些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比較差,學習成績不理想,學校領導、學生家長對地理的重視程度肯定不如主課,而地理教師的工作量繁重,經常有老師抱怨學生成績差。針對此種情況,地理老師在教學時,就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找到合適的教學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1.結合學情,調整教學進度,使學生適應課堂
初一的學生在小學階段并未接觸過地理學科,地理教材相對初一的學生而言,在學習上的確有一定的困難。如經線和經度、緯線和緯度、地球的自轉和公轉和氣候類型等內容,需要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想象力和理解能力,初一地理教師在講授這些知識點的時候,要適當補充一些先行知識,并采用由淺入深的教學方法。在講授經緯度的內容時,我安排了5個課時,第一課時補充了宇宙中天體的相關知識,結合視頻圖片,使學生對宇宙中的天體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并將地球儀展示給學生觀察,針對我們生活的太陽系帶學生一起探討地球的形狀,南北兩極點,北極點永遠指向北極星等地理知識。第二、第三課時學習經線和緯線的知識,可展示經緯儀模型,使學生對于經緯線的形狀、長度等知識有直觀的了解。第四課時講經緯網,第五課時則是本課的綜合練習。本節的內容對于初一學生而言,需通過一定的練習加深學生的理解。這樣的教學安排,與課標要求的課時數相比,稍慢了一定的進度,但是在農民工子女為主的學校,學生的地理知識基礎薄弱,需要將進度略微調慢,使學生盡可能適應并跟上老師的教學。
2.用幽默的語言和記憶方法
在農民工子女為主的學校,往往學生和家長都對地理等會考科目抱著無所謂的態度,教師要多為學生考慮,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盡可能用簡潔、幽默的語言來授課,讓學生輕松地掌握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如講八年級上冊地形和地勢中第一、第二級階梯的分界線是橫斷山脈、祁連山脈、昆侖山脈,可以用“很奇怪”來記憶,很:橫斷山脈,奇:祁連山脈,怪:昆侖山里多妖怪。第二、第三級階梯的分界線是大興安嶺、太行山脈、巫山、雪峰山脈,可以用“雪霧太大”來記憶,雪:雪峰山脈,霧:巫山,太:太行山脈,大:大興安嶺。亞歐兩大洲洲界線:烏拉爾山、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可記憶為嗚嗚大哭。嗚:烏拉爾山,嗚:烏拉爾河,大:大高加索山脈,哭:土耳其海峽。八年級上冊34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可用順口溜的記憶方法: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港澳青陜甘,云貴西四北上天,內重臺海福吉安,還有港澳好河山。七年級下冊內容區域地理為主,我在講中東的時候,中東是世界上的熱點地區之一,可歸納為四方面的原因:地理位置、石油、水和宗教文化。在講印度的時候,用“人”“地”“牛”三個字來概括。
3.用圖來加深學生的理解
初中的學生,尤其是以農民工隨遷子女為主的初中學校的學生,他們對地理知識的掌握和理解能力一般比較薄弱,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目前的認知水平,用圖來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如季風的成因是教學中的難點,在解釋季風的成因時,可以在黑板上畫出季風成因示意圖,在相應的位置標注說明氣溫和氣壓的高低。學生可借助圖片來加深對季風成因的理解。在學習34個省級行政區時,可讓學生畫出中國的省級行政區域,從而使學生了解34個省級行政區的分布位置和輪廓,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
二、評價形式多樣,綜合地理試卷成績和地理動手能力
傳統的評價,形式比較單一,一張試卷、一個分數決定了本學科成績的好壞。對于以農民工隨遷子女生源為主的學校,學生本身對地理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的積極性不高,教師在評價形式上更要做到多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針對每學期的期末評價,將期末測驗和綜合動手能力結合起來,期末測驗卷為卷面分80分,綜合動手能力分值為20分,如七年級上學期的綜合動手能力可設計為地球儀的制作,七年級下學期的綜合動手能力可設計為國家地理小報的制作,八年級上學期的綜合動手能力可設計為中國省級行政區域的制圖,八年級下學期的綜合動手能力可設計為蘇州地理(鄉土地理)的探索。
針對地理考試試卷,地理教師要認真研讀課程標準,熟悉教材,分析各章各節的知識點,在試卷中要融入社會熱點時事,如“金磚五國”“一帶一路”即“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等,通過熱點時事來考查學生的地理基礎與能力。還要注意試卷的難度,在以農民工隨遷子女為主的學校,地理試卷的難度不宜過高。試卷題目過難,學生容易在題中受挫,會喪失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地理教師感到試題簡單,而在學生看來可能并不簡單。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來命題地理試卷。
綜上所述,在以農民工子女為主的初中學校,要提高教師的地理教學質量、學生的地理能力,地理教師必須結合學情組織教學。多關愛學生,在組織實施地理教學時講究教學方法。要多關心國際國內大事,從中挖掘出地理信息,并運用到日常的地理教學之中,由此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地理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實踐,才能摸索出一條適應以農民工子女為主的初中地理教學新路。
參考文獻:
[1]朱冠楠.農民工子女教育問題的文獻綜述[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0(10).
[2]邱兵貴.薄弱學校地理教學過程中的幾個突出問題及對策[J].現代地理科學與貴州社會經濟,2009.
編輯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