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鳳
摘 要:數列求和是數學高考中的重要得分點,基于知識層面,數列應用十分廣泛,從一般物品的陳列計算到儲蓄相關問題,都會用到數列知識。而從教材層面分析,數列是初中教學內容的延伸,其更與之前學習到的函數知識緊密相連,屬于特殊函數,數列的學習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特別是等差公式的推導中,所滲透的歸納、類比、方程、數形結合思想等,都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一般數列;求和;分析
一、數列求和中常用的方法
(一)通項分析法
很多情況下,數列分析在數列求和中占據重要地位,要靈活運用。而相比之下,數列求和中,主要利用的是通項分析法,這一方法靈活多變,強調了學生求解學習中要對數列進行分析觀察,發現數列中的相同點。比如:數列各項前后的差是多少,前后項的比是多少,前后項能否分解,共同分式是什么,能否分組求和等等,在經過分析整理后,再對數列進行求和運算。
(二)錯位相減法
數列求和有很多方法,其中錯位相減法主要利用的思想就是:“某一數列的各項,能利用等比、等差數列對應項乘積”而獲得,其中,對數列每一項進行相同變換后,能獲得新數列,對其位置進行變換后,與原數列相減,以實現簡化。錯位相減法針對的是相對復雜的數列,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分析觀察數列特點,再實現求和運算。對于具有“錯位”特點的數列,其轉化中很容易出錯,因此,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掌握特定規律,要細心觀察,完成數列中各項變換。
比如:an=bncn求這個數列的前n項和,其中bn為等比數列,cn為等差數列,這樣,其前n項和Sn=a1+a2+a3…+an,需要給其等式兩邊分別乘以bn的公比q,這樣,等式就變成qSn=q(a1+a2+a3…+an),這樣我們錯開一位,將此數列與原來的數列相減,就能完成具體運算。因此,綜上所屬,錯位相減法需要利用不同步驟,首先要在數列兩端同時乘以公比q,之后將所得到的新數列與原數列相減,進行變換之后,數列變成(1-q)Sn,而等式的右邊可以化簡,化簡后成為等比數列,再利用公式就能得到其前n項和。
(三)列項相消法
針對部分更為復雜的數列,還可以利用“列項相消法”。其需要對數列重新組合,利用數列中同項相消的方法實現求和運算。此方法針對的是指數型數列、等差數列、對數型數列、無理數型數列等,因此使用范圍廣泛。特別是在數列求和的解題中,要利用數列本身呈現出的規律,利用其特點,在基礎層面利用記憶的方式以實現解題。數列求和中會有很多變化,學生要實現思維轉化能力提升,就要多加練習,要勤于思考。
(四)遞推法
遞推法也是數列求和中主要利用的一種方法,其主要在自然數立方和、平方和問題中的利用率較高,遞推法在進行數列求和運算過程中,需要熟悉數列通項公式,利用數列本身存在的規律簡化數列,將復雜數列變得更加簡單。
二、數列求和運算中的問題及建議
(一)數列求和中的問題
現階段高中數學教學中,針對數列求和部分還存在很多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學生不能對特殊數列進行轉化,也就是不能將其轉化成通項;其次,學生應變能力較差,不能靈活運用不同運算方法;再次,學生缺少基本的對數列分析的方法,數列分析的有效性較低,特別是那些含有參數的數列運算,分析總結能力較低;最后,錯位相減法類別的數列求和中,由于運算量大,因此出錯率較高。
(二)數列求和的建議
數列求和中,學生往往出現的問題較多,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要利用不同對策。首先,數列習題講解中,要鼓勵學生建立發散性思維,要理解并掌握不同數列和的求解方法。其次,要多加練習,強化對數列和的認識,提高運算能力,減少運算失誤。再次,教師要非常注重數列的分析講解,要鼓勵學生綜合利用不同技巧和方法鍛煉思維,利用綜合性較高的習題進行練習。最后,要引導學生對數列進行觀察,注意數列轉換,增強對數列基本概念的掌握和理解,從整體上提高學生解題能力。
教師在教授數列及其運算時,需要利用回歸函數教學模式將數列內容設定為回歸函數本身,要幫助學生鍛煉創新力,拓展數列運算能力,擴大思考空間,提高學習效率。數列內容劃分,本身就隸屬函數類別,函數將有序數列重新組合起來,因此,要潛意識為學生灌輸這樣的思想:其實際上就是定義域為正整數的特殊函數,自變量改變后,值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但是值域展現出某種特性。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列占據著重要地位,特別是等差數列、等比數列的交錯求和運算,其對于學生數學思維培養,數學能力提升具有較大影響。為此,無論是在教學方法使用或是習題講解中,都要強化對學生的訓練指導,在保證基本方法、基本技巧使用的基礎上,提高學生整體運算能力,以達到學生整體思維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褚艷春,楊紅強.關于數列求和問題的一些思考[J].學周刊,2014(11):164.
[2]章春娟.等差數列與等比數列及其與函數的聯系[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究),2013(11):154.
編輯 張曉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