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放華
摘 要:隨著科技的發展,互聯網開始在全球普及,信息化時代開啟了一個新紀元。目前,信息技術開始滲透在各個領域,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開始在國內大規模普及。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是教育界的一場深刻的革命,具有顛覆性的意義。
關鍵詞: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問題;解決策略
當前,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一直沿襲傳統的教育模式,對高中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缺乏有效的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有待提升。此外,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由于教育質量滯后,出現了一系列問題。如何根據現存問題提出解決策略,就成為了本文研究的重點。
一、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現存的問題
(一)掌握程度差異顯著
因為高中生的生活環境等因素,導致個體綜合素質不同,接觸的信息技術的范圍也存在著個體差異。同樣是一個年級的高中生,有的學生對于計算機的應用能力非常強,可以熟練上網,進行信息獲取、歸類、處理;有的學生對于計算機知識只是初步了解,稍有涉獵;有的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一無所知,毫無根基。因此,根據這樣的學習現狀,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可以提升學生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
(二)自主學習能力不足
傳統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以教師為主導作用,忽略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參與課堂積極性不高,實踐能力薄弱,由此導致了信息技術課只能停留在教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學生無法熟練掌握信息技術知識,學習興趣銳減,學習能力不高。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只有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本位的現狀,以學生作為課堂學習的主體,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才可以使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不斷完善。
(三)學習動機嚴重缺乏
高中階段的信息技術課程在國內學校教育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這就導致學生學習動機缺失、學習目的不強,在上課期間注意力不集中,對于教師布置的教學任務不感興趣,最終導致不能有效完成學習任務。
二、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解決策略
(一)分層教學,因生施教
眾所周知,信息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因此,結合不同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能力的差異,采取適合不同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通過大量的實踐操作和練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爭取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在信息技術課中掌握相關知識,在實踐中提升自己運用計算機的能力。
例如,分層次教學可以使不同的學生完成各自的學習目標,達到教學要求。同樣,根據教材的難易程度,為每個學生提供不同的學習任務,其中包括課堂實踐、課外作業等多種學習模式,有利于師生之間充分互動和交流,使學生在實踐中學好計算機知識。
(二)立足實踐,以趣促學
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是一門實用性、趣味性很強的課程,授課不應該停留在應試教育階段,因為理論傳授和機械記憶嚴重消解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創造力得不到提升,嚴重阻礙了素質教育的發展。
例如,高一年級《信息與信息技術的基本特征》這節課,由于這節課是初中向高中過渡時期的第一節課,因此教師提供的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對于高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開啟做了鋪墊。因此,本節課教師要注重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改變傳統教師為主體地位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學過程要付諸實踐,引導學生在討論和思考中求真求實,在實踐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寓教于樂的學習過程中掌握信息技術專業知識,這不僅是教育走向全面發展的最佳途徑,也是素質教育的
起點。
(三)明確目標,激發動機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不難發現很多學生缺乏明確的學習目的,認為上信息技術課就是掌握計算機的基礎知識,而該課程不在高考考試范圍內,導致了學生學習動機缺失。因此,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的,就成為信息技術教師教學工作的重點。
例如,《認識信息技術》這節課,通過信息技術和社會以及人類之間的關系進行課堂教學,教師在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中應該正確引導,幫助學生認識到計算機技術是一場深刻的科技革命,它作為先進生產力的代表,對人類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具有顛覆性的作用。未來的發展是以信息技術為主體的發展,信息技術正在滲透到人類生活的各個領域,人類的生產和生活離不開信息技術,信息技術和人類之間的關系是血肉依存關系。未來的人才也是以信息技術為主體的科技型人才,每個人都應該學好這門課程。因此,要對學生正確引導,使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課程不僅僅是可以用來消遣的工具,除去娛樂功能以外,還有更重要的社會功能和使用價值。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在國內還尚未形成科學有效的體系,由于這方面教育機制的不完善嚴重制約了信息技術課堂的發展,因此這一領域存在的問題頗多,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在教學中不斷地進行完善,最終找到有效的解決策略。
參考文獻:
[1]李自清.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1):247.
[2]李莉.高中信息技術中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4(16):167.
編輯 范昕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