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宇華
摘 要:力學部分是高中物理的基本知識內容,其中受力分析是高中物理中的一部分重要內容,學好這部分內容有助于學生突破高中物理中的解題難點,因此,高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地探索與實踐好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好受力分析這部分內容,為學生進行解題等做好鋪墊。針對物理受力分析內容進行探討,為突破解題難點提出相應的研究策略,從而實現高中物理的教學
目標。
關鍵詞:高中物理;受力分析;解題難點
物體都有著它特殊的運動狀態,因為它們的受力情況不同,所以它們在運動過程中也會產生不同的狀態,學會并做好受力分析是解決高中物理問題的關鍵,也是學生必備的基本功,因此,我們在研究物體的運動狀況時,要先把物體的受力情況放在首位。要提高學生做物理題進行受力分析的準確性,在力學方面給他們打下堅實的基礎,提升他們的做題效率。由此可見,高中物理教師要不斷探索與研究受力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學會把抽象的物理變成具體的物理,創新教學模式,進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在學習物理過程中突破解題難點,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接下來我以物理課堂教學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解題難點形成的原因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在進行受力分析時,我們必須根據相互作用時它的各種力的產生條件和方向,來發揮想象力去畫出力來,這種不明顯的受力分析不能給予學生以直觀的感受,而高中生們往往缺少這種抽象思維,所以這是他們學習的一大難點。
2.并不是所有的力都不好判斷,高中物理中有的力還是比較容易畫出來的,比如電場力、重力等,但有些力卻是難以判斷,例如摩擦力、彈力等,這些力雖然產生在接觸點,但是在接觸點這些力的方向和這些力存不存在對學生來說都是難以掌握的。
3.在進行受力分析時,除了要掌握各種力的生產條件和方向的判斷外,還要與物體的運動情況聯系在一起,而這就要求學生能具有相應的物理綜合能力。如果學生對所學物理知識掌握得不牢固,那么他們的分析能力就會下降,這樣下來,相應的解題能力和對受力判斷的準確性與全面性也會受到影響。
4.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學習來說也很關鍵,而有的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符合學生的特點,對學生的要求過高,總想著學生能一次性學會,甚至一開始就給學生講比較難的物體受力情況或者有很多個受力方向的物體狀態,而這都給學生造成了心理上的障礙,讓他們知難而退,認為學習內容很難,從而提不起學習物理的興趣,進而造成學習上的難點。
二、學會受力分析的方法
1.首先要明白力的概念,當有施力物存在時,則必然有受力物存在,而當兩個物體相互作用時,有可能發生力,也有可能不發生力,針對這一點,則需要學生多去研究受力知識,多運用、多練習,來真正理解怎樣去進行受力分析。
2.對于多個物體相互作用時,要運用隔離法,這個方法在物理上很受用,也是需要學生掌握的最基本的方法。在對力進行分析時,首先要確定一個物體的受力作用,并且只對這一個物體進行分析,接下來,就是找出與這個受力物體相關聯的力,進而進行方向等的分析,切記不要把其他物體所受的力強加到這個物體上,以防出現多種力的情況。
3.在對受力物體進行方向分析時,一定要逐個方向進行,不要全方位地去畫力的方向,這樣可能導致分析時出現混淆,在對一個方向進行受力分析時,在其他方向上不分析,從而防止出現力的大小判斷不準確、力的個數不清楚等現象。
4.物體存在一種慣性,而這種慣性通常只單純地是物體的屬性,在考慮物體受力時,這種慣性可以忽略,所以說,對于這方面的常識,學生要多加學習,并要多觀察生活中的物理現象,對基本的慣性問題要了如指掌,從而有效地進行受力分析學習。
三、受力分析在突破解題難點方面上的教學實踐
1.把理論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物理知識中有很多內容是與生活相關的,比如說,我們知道很多有關生活實際的物理發明:雷達是根據蝙蝠發明出來的,蒸汽機是根據沸水發明出來的,通過這些內容,我們可以發現我們生活中處處都有物理,并且物理在生活中的應用也很廣泛。對于高中物理力學這部分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把其中的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善于運用現實生活的實例來進行課堂教學,使學生學會更好地理解與分析物體受力情況。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關鍵,只有當學生有了對物理的興趣,他們才會主動參與到相關知識的學習中來,所以說,在高中物理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引發學生的興趣,激勵他們積極地探究物理知識。例如,在講解“摩擦力分解”等知識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入這樣的生活情境:“我們把一個物體放在斜坡上,物體的受力方向都有哪些?”像這樣的生活情境有很多,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多設計一些這樣的內容,引發學生去思考、去探究,并且讓他們通過生活中
的實際來想象受力的方向,進而幫助他們解決其他摩擦力類的
習題。
2.善用多媒體教學,有效突破受力分析知識難點
信息技術的普及是當前教育時代的一大優勢,它可以很好地幫助老師實現場景式的教學,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身臨其境,同時,多媒體課件以它獨特的方式把教學中的重難點進行簡化,讓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具體,使學生學起來也不費勁。所以說,物理老師在受力分析這部分內容教學時,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學模式,通過在課件上生動形象的動圖展示,使學生能更直觀地學習物理,讓他們更透徹地分析和理解其知識內容。
例如,在對運動中的物體進行受力分析時,老師應該使用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演示物體運動時的動態圖,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更直觀地了解到物體的運動,并對其中的運動過程產生更深刻的印象,而這有助于他們進行受力分析,簡化他們對受力知識的理解,有效提高他們對受力習題的解題效率。
3.注重物理實驗,有效融合受力知識
實驗對物理知識來說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內容,而我們所學的物理課本中,其中涉及了很多物理實驗,因此,高中物理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物理實驗的教學,不斷地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通過讓他們自己實踐來探究物理力學知識,進而加快他們對受力分析的理解。
在物理實驗教學中,老師要讓學生學會去操作實驗器材,在物體受力分析這些內容學習中,所涉及的實驗器材有滑輪、彈簧等,在實驗過程中,老師要引導學生對實驗中觀察到的現象的變化和實驗數據進行記錄,然后再進行科學的分析并得出結論。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對實驗步驟和實驗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能從動手實踐中去觀察到受力現象,這對他們進行習題的解決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4.加深對物理原理的理解,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
第一,在課前,老師要做好充分的準備,要熟知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并且合理恰當地根據這些重難點設計教學環節,為學生進行深一步的學習打好堅實的基礎。第二,老師在課堂上要注重對物理知識的重要內容細心地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去熟練掌握基本的解題思路和解題方法,從而加深對受力原理的理解。第三,老師要適當地布置練習題,鞏固他們的力學知識,從而讓他們在做受力習題時有更清晰的解題思路,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
綜上所述,高中物理是一門抽象性和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其中受力分析是學生學習必備的基礎內容,對于這部分的教學內容,老師要不斷探索與實踐好的教學方法,扎實學生的基礎,加深學生對力學的理解,有效幫助他們突破解題的難點,提高解題
能力。
參考文獻:
[1]陸劍波.淺談高中物理力學題受力分析[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
[2]潘鐵成.淺談高中物理力學題受力分析解題方式[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2.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