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武
摘 要:當今已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對新時代的勞動者也提出來新的要求,因此普通高中歷史課程也根據歷史發展的特點和歷史教學的特點,要求歷史教學充分發揮教育的作用,尊重歷史、追求真理,努力汲取人類文明的杰出成就,弘揚愛國精神,培養人文主義精神。通過歷史學習,使學生增強歷史感,從歷史的智慧中學習研究,開闊視野,了解中國和世界的發展趨勢,增強歷史的洞察力和歷史使命。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師角色;轉變
高中歷史課的學科特點以及課程標準的規定,對高中歷史教師做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高中歷史教師轉變自身角色,以適應學生發展的需要。傳統觀念上的高中歷史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人類文化的傳承者,因此高中歷史教師的新角色除了傳道授業解惑外,還應該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運用科學手段評價學生,努力在教育教學的研究活動中豐富自己。
一、教師是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者
教師不僅扮演著向學生傳遞知識、傳授經驗、傳播文化的角色,更多的應該是扮演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高的角色。“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與其給學生傳播知識,不如讓學生學習獲得知識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中習得自動獲取知識的能力。在教育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新型的教學方式,例如:開展合作學習。教師可以針對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或者需要研究的課題,在班級內開展合作學習活動,以小組為單位,由學生根據自身特點與能力分工合作,在合作交流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探究能力和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活動中,團結協作,感受強大的集體力量,從而培養學生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合作意識。
在教授必修一《古代希臘民主政治》一課時,我在課前就布置給學生預習的作業,讓學生在上課之前能夠預熱,了解知識的背景、內容以及知識之間的聯系。因為對于高一的學生來說,他們各方面的能力,比如理解能力、泛化能力還遠遠達不到課標要求的能力,所以針對這一問題,我采用了小組合作的方式,集大家的智慧來解決問題。我把自主性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自由分組,以組為單位,共同決定課題,并且在全班展示交流。除了能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樂趣外,更多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二、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教師是在教育教學的研究過程中最有發言權的,因此,在新課程的背景下,對于教育教學領域的研究不再是只屬于教育專家學者的“專利”。教師每天都在從事教育教學活動,對教學規律進行合理應用。在教育教學活動結束后,又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與能力。例如:每一位學生都是不同的,學生之間存在差異,那么在教學活動中就要求教師必須尊重差異性的原則,因材施教,從而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選擇教學材料和教學原則的過程中,教師就對教學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和研究,在研究的基礎上創新教學方法,所以教師是教育教學的研究者。
在教授必修一《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一課結束后,我對課堂進行了反思。這堂課我雖然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但是縱觀全課,我的課堂語言還不夠簡練。對于提問的設計沒能很好地貼合學生的心理特點,高估了部分學生的能力以及知識經驗,導致部分學生對于部分問題的理解不夠深入,不能正確回答老師的提問;在提完問題后,因急于完成教學任務,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間。對于教學藝術的運用也存在欠缺,對于學生的錯誤沒能應用教學機智,對學生進行引導點撥,讓學生真正發展思維、掌握能力。
三、教師是科學的評價者
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以成績的好壞來評定學生,更不能以品德的高低來評價學生,這是不科學的。所以評價首先應當全面,成績的好壞、品德的高低并不能代表一個學生的水平,教師應從多方面來評價學生,觀察學生多方面的品質特征。
在教授必修一《太平天國運動》一課時,教學到最后一環節時,向學生提出問題:“太平天國運動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讓學生四人一小組交流討論。這時,有的學生會說:“是因為清軍攻陷了天京,使得太平天國運動最終失敗”,也有同學會回答:“是因為太平天國的內部產生了矛盾分歧,導致運動失敗。”在學生給出這樣的答案時,我并沒有急于給出評價,而是讓學生再讀題,抓住“主要”二字,從而引導學生說出導致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
總之,新時期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應該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的成長。其次應該正確選擇和運用評價手段,科學地對學生進行評價,高中歷史教師也應當重視反思的作用,經常及時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從而促進高中歷史教學的科學發展。
參考文獻:
[1]符學良.新課改與高中歷史教師角色的轉變[J].才智,2011(17).
[2]唐永紅.新課改后高中歷史教師角色的新定位[J].西藏教育,2011(7).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