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欣
摘要:稅務稽查執法工作是稅務部門工作的重要內容,加大稅務稽查執法力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進一步提升稅收征管質量,實現稅務征收管理的科學化。本文就稅務稽查執法風險的現狀原因及防范化解措施進行了討論,文章不僅闡述了稅務稽查執法風險的相關概念,而且還論述了我國稅務稽查執法風險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幾點有針對性的防范化解措施,旨在切實提升稅務稽查執法水平,促進稅務部門的相關工作有序進行。
關鍵詞:稅務稽查;執法;風險;措施
一、稅務稽查執法風險的相關概念
稅務稽查執法風險是指稅務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開展稅務征收管理工作過程中由于沒有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執法,沒有履行或者沒有完全履行法定職責導致利益相關者的切實利益受到損害所應當承擔的法律責任。稅務稽查執法風險可以被視為是一種風險形態,從稅務機關角度出發,稅務稽查風險是與稅收法律原意相偏離的;從執法個體角度出發,稅務稽查風險是由于工作人員對相關法律法規理解錯誤或存在偏差以及執行不力需要承擔的責任。稅務稽查執法風險具有不可預測性和多樣性兩個特點:第一,不可預測性。稅務稽查執法風險所發生的概率和賠付的損失是不可測定的,造成損失后執法主體需要自行承擔責任;第二,多樣性。可以造成稅務稽查執法風險的因素不僅僅是宏觀因素,而且還有可能是稅制體制因素、文化因素以及稅收部門內部控制因素,風險因素的不同所可能引發的風險也不盡相同,如果出現風險,其表現形式有可能是經濟利益減損、還有可能公眾信任危機、名譽損害以及稅務人員所需要承擔的刑事責任、行政責任以及民事責任。
二、稅務稽查執法風險現狀原因剖析
(一)稅務稽查執法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
第一,稅收相關法律法規缺乏剛性。現階段,我國稅務稽查執法工作開展過程中缺少足夠的法律規范作為執法依據,雖然我國相關部門已經出臺了《稅收征管法》、《企業所得稅法》、《個人所得稅法》等法律法規,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法律規范是由國家行政機關以各種形式頒布的,后者缺乏必要的剛性,而且這種行政立法權與行政執法權集于一身的現狀還有可能淡化其他法律的剛性,進而為稅務機關稽查執法工作上的隨意提供了溫床;第二,稅收相關法律法規的內容存在一定的滯后性。現階段,我國稅務機關在稽查執法工作開展過程中所依據的稅收法律法規內容有很多都是80年代或90年代所制定的,難以適應社會變化,一些內容已經不能夠與工作內容相符。還有一些法律法規內容過于模糊存在著表述不清的情況,容易引起執法風險;第三,規范性文件不夠嚴謹。現階段,我國很多地區的稅務機關規范性文件不夠嚴謹,文件與文件之間缺乏銜接,而且還存在著修改、廢止過于頻繁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稅務機關在進行稽查執法過程中就有可能面臨著一定的風險。
(二)稅務稽查行為缺乏規范性
個別地區的稅務機關在開展稅務稽查執法工作過程中缺乏規范性,沒有謹遵法定、權限、內容、程序以及方式實施檢查的行為,從而帶來稅收稽查執法隱患。首先,個別地區稅務機關在選案過程中存在著濫用選案權的情況,在選案過程中過于隨意,沒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其次,個別地區的稅務機關在檢查環節人員設置存在一定的隨意性,部分檢查人員在不具備相應權力的情況下就調取或歸還當事人的相關資料,或者采取不合理手段進行稅收保全;最后,一些地區的稅務機關在開展稽查執行工作過程中存在著文書送達不規范,在收取當事人滯納金或罰款時未按規定執行以及對于一些已經繳清滯納金以及罰款的當事人沒有解除強制執行措施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對稅務機關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非常不利。
(三)稅務稽查外界環境過于復雜
稅務稽查外界環境過于復雜主要表現為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地方政府對于稅收相關工作方面的干涉。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能夠促進地方經濟提升,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對稅務機關的相關工作進行干預,有的要求稅務機關對自身定額進行調整,還有的要求稅務機關減少稽查執法的次數,直接增加了稅務稽查執法風險;第二,現階段,我國民眾接受教育的程度逐漸增高,民眾的維權和自我保護意識逐漸增強,如果稅務機關稽查執法工作存在不規范的情況很容易被民眾所提出和反饋,這樣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稅務稽查執法風險。
(四)稅務稽查監督約束機制不健全
部分地區的法制機構沒有對一些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稅收規范性文件在出臺之前統一審核把關,直接導致稅務機關在開展稽查執法工作過程中盲目地按照相關內容開展工作,進而引發風險。同時,還有一些地區的稅務機關沒有采取集中審理的方式對一些重大稅務案件進行審理和審核,導致一些徇私舞弊情況的發生,引發風險。此外,一些地區的稅務機關在對當事人進行稅務稽查之后沒有開展事后稅收執法檢查、稅收行政復議以及稅收會計監督等后續工作,這為風險的發生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條件。
三、對于稅務稽查執法風險的幾點化解措施
(一)完善稅務稽查執法相關法律法規
第一,提升稅收相關法律法規層級。我國立法部門應當盡快出臺一些稅收基本法,對于一些法律規范進行層級上的提升,建立以稅收基本法為主導,稅收實體法與稅收程序法并重的稅法體系;第二,細化稅收相關法律法規的內容。相關部門應當充分考慮到稅務稽查執法工作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和完善一些法律法規內容,實現稅法與民事、經濟等基本法律的相容性和一致性,以適應稅收與經濟發展相互協調的客觀需要。同時,對于一些法律法規內容模糊的情況,相關部門要及時予以明確,為稅務稽查執法工作順利開展提供有效依據;第三,加強規范性文件之間的銜接。稅務機關在出臺規范性文件時要安排工作人員對以往所出臺的文件進行調查,要盡量避免一些重復、互斥內容的出現,確保規范性文件的嚴謹性,進而達到防控風險的目的。
(二)進一步規范稅務稽查執法行為
第一,稅務機關應當對自身稅務稽查執法流程進行規范,要及時建立人機結合選案制度,使選案更加合理,而且在交辦、轉辦、移交、協查、拓展案件管理上還要對責任進行明確,一旦出現問題能夠及時落實到具體人員;第二,稅務機關在稽查執行環節還要設定合理的稽查方式,可以以票流、物流、資金流為主線,實行項目化稽查稅務機關案件審理過程中還應當端正思想,對于證據的審查要以其關聯性、合法性、真實性為重點,擯棄有罪推定思維定勢,使稽查工作更加規范。第三,稅務機關在檢查環節人員設置上還應當嚴格要求,針對不同案件特點,合理編組,并實現組內相互監督,有效控制一些違法情況的發生;第四,稅務機關在開展稽查執法工作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規范文書送達情況,要盡可能地實現當事人執行處理決定與文書內容的一致性,一旦發現問題要及時向上級部門反饋實際情況,為后續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提升稅務稽查工作人員的綜合素質
第一,稅務機關應當重視稅務稽查執法人員的繼續教育培訓工作,定期對相關人員進行最新政策、法規、業務知識內容的培訓。這樣不僅能夠使其的知識結構得到優化,而且還能夠增強其執法人員的職業道德修養;第二,稅務機關還應當加大對稅務稽查工作重要性的宣傳力度,采取多樣化宣傳方式向稅務執法人員貫徹稽查工作精神,以引起工作人員的重視程度,間接起到防控風險的作用。
(四)完善稅務稽查監督約束機制
第一,法制機構應當統一審核一些待出臺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稅收規范性文件,及時調整一些不合理內容,為稅務機關稽查執法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效依據;第二,稅務機關還可以采取集中審理的方式對一些重大稅務案件進行審理和審核,并進行結果公示,盡可能地控制和防范一些徇私舞弊情況的發生,引發風險;第三,稅務機關還應當實現事后監督,對于一些行政行為實施終結后的當事人采取定期檢查、稅收行政復議以及會計監督等多樣化方式開展后續工作以達到降低稽查執法風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丁冠天.稅收執法風險與防控[J].河南社會科學,2013(7).
[2]張貴.我國稅務稽查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3(8).
[3]沈悅.稅務稽查執法風險成因及防范探究[D].復旦大學,2013.
(作者單位:山東省萊蕪市地方稅務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