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
摘要:事業單位作為體制內單位類型,其財務內控也勢必受到組織生態環境的影響,那么常規財務內控措施顯然無法完全適應事業單位的需要。因此,需要從事業單位特殊的組織生態系統中,結合治理結構治理來完善財務內控問題的探討。
關鍵詞:事業單位;財務內控;治理結構;探究
隨著事業單位體制機制變革的不斷深入,強化事業單位的財務內控工作也日益成為管理層的工作重心。從目前所大量涌現的研究性文獻中可知,不少作者都在各自的崗位視角下對優化財務內控工作進行了探究,其中也不乏出現具有可操作性的成果。但筆者認為,事業單位作為體制內單位類型,其財務內控也勢必受到組織生態環境的影響,那么常規財務內控措施顯然無法完全適應事業單位的需要。再者,事業單位長期執行預算會計制度,進而對于資金的“產出/投入”問題并未引起足夠的重視,而這種財務內控意識也必然會對當下的工作帶來負面影響。為了彌補當前在研究中所存在的不足,筆者將財務內控中的治理結構問題納入到主題討論中,便在于正視事業單位組織生態系統的影響力。
一、對事業單位財務內控治理結構問題的解析
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對治理結構問題進行解析:
(一)財務內控的流程結構
事業單位作為向社會提供公益性專業技術服務的組織,財務內控面臨著對預算資金進行合理配置的工作任務。在事業單位通常所形成的財務內控流程為,首先由專業技術部門提出項目資金申請,然后由單位主管領導或黨委會決議審批,最后交由財務部門給予執行。這就決定了,專業技術部門具有較強的資金需求議價能力,而這種能力歸因于項目的專業性特征使然。
(二)財務內控的職責結構
在落實部門主體責任(首責)的運營機制下,針對專項資金的內控職責結構體現為,專業技術部門負責人承擔使用權,財務部門負責人承擔預算管理權,而單位主管領導則承擔審批權。從中可以發現,這里的職責結構并未形成一種閉環形態,進而就使得對專業技術部門的資金使用情況監管存在著制度性短板。受制于這種短板,必將降低事業單位財務內控績效。
(三)財務內控的評價結構
在缺乏成本—效益比較的組織生態環境下,對財務內控的評價涉及:賬面信息是否閉合,以及專項資金使用是否合規。然而,這些都主要對會計憑證的形式要件進行稽核,而確認要件背后經濟事件的真實性和合理性則較少觸及。從而,資金漏損現象便難免發生。
二、完善財務內控治理結構的著眼點分析
針對以上所提出的治理問題,這里從以下三個方面對今后財務內控工作的著眼點進行分析:
(一)著眼于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影響
由現階段的專項資金申請流程可知,專業技術部門具有專項資金使用的專門信息,而管理層和財務部門并不具有專項采購、專項科研的專門知識。因此,這就在專業技術部門與管理層、財務部門之間形成了事實上的信息不對稱。那么在優化事業單位內控治理結構時,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便成為了工作重點。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措施,其本質在于提高管理層和財務部門的信息存量,而實現這一點則可以有多種財務內控選項。
(二)著眼于破解預算資金監管中的短板
正是受到事業單位組織生態系統的影響,在財務內控中較少關注資金的使用效益問題,而是更為關注規制資金的使用行為,使行為在財經制度框架范圍內運行。這樣一來,專業技術部門在項目采購或科研立項上,并不對使用價值與價值的匹配性負責,而只需要滿足特定的職責即可。對此,當前還需要破解預算資金監管中的短板,即需要將資金配置與物化設備、科研活動使用價值間的匹配程度納入到財務內控中來進行考察。
(三)著眼于建立資金使用效益評價體系
在事業單位組織生態無法在短期間得到改變的情形下,則需要從制度層面加強財務內控的體系建設,其中建立資金使用效益評價體系則尤為重要。與事業單位的社會職能相匹配,對資金使用效益評價體系的建立,需要從社會服務質量、覆蓋面、社會公眾滿意度等環節來構建定性和定量指標。
三、破解財務內控治理結構問題的思路
根據以上所述,破解財務內控治理結構問題的思路可從以下四個方面來構建:
(一)細化部門專業建設規劃
之所以提出應細化部門專業建設規劃在于使事業單位管理層、財務部門面對專業技術部門的專項資金需求保持主導權和主動權。在雁型發展的模式下,事業單位管理層應結合本單位未來的發展方向和服務范圍,選擇出核心專業技術部門,并通過技術關聯性來帶動處于尾雁地位部門的發展。那么,在對待專業技術部門的專項資金申請時,就能做到有重點、有節制。
(二)組建財務內控督導部門
這里的內控督導與審計督導不同,內控督導部門中的成員不僅有財務人員,還有專業技術人員。不難知曉,組建財務內控督導部門在于克服信息不對稱所帶來的干擾。面對專業技術部門的專項資金申請,專業技術負責人首先要面對財務內控督導人員進行答辯,并由督導人員權衡專項資金申請事由。筆者建議,事業單位可以委托第三方機構來提供技術專家資源。
(三)優化財務內控職責結構
在問題部門提出了當前的職責結構屬于開放式的流程,進而無法對專業技術部門的資金使用形成有效監管。那么,優化財務內控職責結構的出發點便是,建立起權責首尾照應的閉環。在事業單位目前的組織生態下,可以采取財務人員聯系制度,實現財務人員參與專業技術部門項目采購、科研經費使用的全過程,并引入跟蹤審計制度。在黨委領導下,需要對資金違規使用問題依法依規給予規制。
(四)建立多樣化的評價模式
無論是專項采購還是專項科研,最終都需要形成成果來助力事業單位的專業技術服務工作。為此,評價資金的“產出/投入”效益,便不能照搬企業的思路和辦法,而是需要將評價權更多交給社會公眾。筆者建議,除了開展常規財務審計活動外,專業技術部門需要對資金使用進行自查(落實部門主體責任),然后對資金使用效益的表現以報告的形式提交給黨委。最后,在單位網絡上向社會公眾收集專項技術服務質量信息。
四、展望
這里在對事業單位財務內控做出工作展望:
(一)廉政建設驅動財務民主決策實施
筆者建議,部門預算申請應在基層支部范圍內進行集體討論,并通過設置具體的預算金額閾值,將超出閾值的資金使用計劃納入到黨委層面進行集體討論。與此同時,應通過OA系統發布結果信息。
(二)分類型建立財務激勵和規制措施
單位主要涉及公用物資的采購,所以嚴格執行現行的招投標制度成為了重點。但對于事業單位而言,其還涉及到支撐專業技術服務的專用性物資采購項目,以及科研經費申報項目。對此,則需要縮小財務考核對象的范圍,以部門和項目小組為考核單位,對其實施全過程預算管理。這里的財務激勵主要指向對未來預算資金的撥付,即考核合格的部門和項目小組將增大對未來預算資金獲得的能力。
五、小結
本文認為,事業單位作為體制內單位類型,其財務內控也勢必受到組織生態環境的影響,那么常規財務內控措施顯然無法完全適應事業單位的需要。因此,需要從事業單位特殊的組織生態系統中,結合治理結構治理來完善財務內控問題的探討。具體的破解思路為,細化部門專業建設規劃、組建財務內控督導部門、優化財務內控職責結構、建立多樣化的評價模式。
參考文獻:
[1]葉陳剛,裘麗,張立娟.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控制質量與企業財務績效[J].審計研究,2016(2):104-112.
[2]楊慶,周文凱.公司治理結構與內部控制的鏈接與互動[J].經濟師,2011(2):20-21.
[3]殷偉,趙麗.公司治理結構對企業內部控制的影響[J].時代經貿:學術版,2007,5(10):12-13.
[4]侯惠英,張長勝.日本公司治理結構內部控制中存在的問題分析[J].現代日本經濟,2007(2):53-55.
(作者單位: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會計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