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員工是企業最重要的一份子,也是企業創造財富的主要源泉。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是企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動力。最大程度的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調動起來,可以促進員工為企業作出最大貢獻,同時積極地為企業的發展獻計獻策,因此企業的管理人員要充分重視這個問題。本文通過對員工職業倦怠存在的原因及危害進行分析,并基于原因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有效地提高企業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更好地促進企業的發展。
關鍵詞:職業倦怠;滿意度;積極性
一、引言
《中國職業倦怠指數》調查報告顯示,約占70%的中國員工會出現各種程度的職業倦怠,因此職業倦怠是當今職場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職業倦怠是指工作主體因為無法應付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壓力,而產生的一種長期的心理反應,它包括情緒衰竭、個人成就感低等表現。職業倦怠會產生較大的危害,因為在工作中出現挫折感、緊張感,會讓員工消極怠工,害怕工作,缺乏工作的動力,也對自己做這個工作的意義產生了懷疑,認為自己無法勝任當前的工作。
在當前的社會競爭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的能力和創新程度是企業能否站穩腳跟的前提。因此,人力資源是企業最大的資源財富。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僅僅關注資金問題、產品問題或成本問題等遠遠不夠,企業應該將視線轉移到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上,即人力資源。員工是企業的主體,也是物質財富的主要創造者。能不能將員工的工作積極性最大程度的調動起來,是企業管理必須要重視的問題。而實際工作中會經常出現員工產生職業倦怠的現象,下面我們先簡要分析員工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
二、職業倦怠的成因
職業倦怠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依據個體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以及家庭壓力都會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與變化。很多員工面臨著家庭與工作的雙重壓力,要承擔極為繁重的責任與義務,因此會使他們產生厭惡的情緒,身心俱疲,職業倦怠自然就產生了。
其次,很多企業的人員配置不合理。個人與工作的匹配程度,第一是從量上來看,第二是從質上來看。質與量的不匹配都會導致員工產生心理的不平衡,繼而影響員工的工作。
第三是從薪酬角度來看。決定薪水的過程和結果是否公平,會影響到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一旦他們覺得自己的工作強度無法和薪水相匹配,或者和他人的橫向比較不一致,就會對薪水結果產生懷疑。不公平感長期積累下去,員工會對工作缺乏興趣,難以忍受,進而產生職業倦怠。
最后是職業發展,包括自己在這個崗位中能不能得到提升或者是發展的機會等。員工一直付出努力之后而沒有及時得到提升,或者發展無望,在這樣的情形下,就會對當前的工作失去興趣,沒有了工作的動力,得過且過,因此會對工作產生厭倦的心理。
三、職業倦怠的危害
職業倦怠會產生很多的危害,我國80%的員工普遍反映工作壓力很大,60%的員工存在工作倦怠的情況,很多人面對工作感覺無所適從,不知所措。
1.職業倦怠危害員工的認識
職業倦怠會使員工會覺得工作毫無意義,十分枯燥,日復一日的重復著一樣的工作,心情也很煩悶。對工作沒有了興趣,就更不要提工作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了。
2.職業倦怠危害員工的意識
職業倦怠會使員工對自己的前途失去了信心,認為自己一輩子就這樣了,沒有了任何的事業追求,覺得工作一點成就感也沒有。付出的也不少,但是成績總是不理想,以此就會想著安于現狀,不思進取。
3.職業倦怠危害員工的情感
職業倦怠會時常讓人處于焦躁的情緒中,會萎靡不振,情況嚴重的話還有可能造成憂郁、壓抑、自責等,總之在倦怠期消極的情緒會急速蔓延,情緒波動明顯。
4.職業倦怠危害員工的行為表現
職業倦怠會造成員工無論什么樣的會議都不想參加,無論什么樣的工作都不想投入。他們會逃避工作,甚至是逃避和同事朋友之間的交往,對于企業的環境和氛圍都表現為不滿的情緒。對于工作冷漠忽視,不考慮他人的感受。
總之一句話,職業倦怠會帶來極大的危害,無論是對企業的發展來說,還是對員工自己來說。因此我們要針對這種現象,找出有效的解決辦法,幫助員工度過倦怠期,促使企業取得長效的發展。
四、提高員工積極性的對策建議
對于一個企業來說,把人字拿掉,企業就只剩止字了,光“止”了的企業怎么還能進步?因此,企業要想取得長足發展,必須要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企業的發展與員工的關系日益密切,員工決不僅是一種工具,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將對企業發展產生巨大作用。那么,怎樣才能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呢?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企業要建立健全各種管理制度,規范企業激勵獎懲制度。完善的激勵體制是建立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之上的,企業的管理制度包括績效考核、人員聘任、薪酬獎懲以及員工的各種福利制度等。企業制定清晰、完整、合理的制度,且用公開、量化的考核方式,員工才會依據標準約束自己,提升自己,職工的行為有規章制度可循,積極性才可以提高。人力資源的管理本身就是一項十分復雜的工作,需要運用多種手段、有效的方式、靈活的制度來調動員工的情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的創造和創新,因此企業一定要重視對員工的激勵,依據員工的實際表現,運用多種激勵機制,建立起適合企業特色、能夠滿足員工需要的激勵體系,完善企業的管理制度。
2.指導員工進行職業生涯規劃
指導員工做好職業生涯的規劃,可以最大程度的調動員工的工作潛能,進而減少員工因為前途迷茫而產生的倦怠心理,也可以留住人才,發揮人才的效用。企業給員工提供多種培訓渠道,強化員工的技能和知識,幫助員工走出困境,度過瓶頸期,也讓員工獲得了更多的發展機會,減少職工因為能力不足而產生的恐慌心理。在職業規劃中,員工對前途有一個清晰的定位與標準,會激發他們在工作崗位上發光發熱;員工對工作和生活的滿意程度直接影響著員工的努力程度,進而影響著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有效的規劃和激勵可以鼓舞他們的干勁,進而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3.改善工作環境,創造和諧的人際關系
工作環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企業給員工提供一個自由、寬松、和諧的環境,有利于員工在舒適的環境下釋放身心壓力,減少工作中的緊張情緒,同時提高員工的士氣。和諧的工作環境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創造出出色的業績。在這樣的環境下,可以樹立員工的自信心,從而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主動爭取更多的表現機會。從長遠來看,對企業的發展是極為有利的。
4.合理分配,有效激勵
企業想要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就一定要建立合理的分配機制。很多企業存在干與不干一個樣,干多干少一個樣的怪象,簡而言之就是吃大鍋飯。試想一下,你每天辛辛苦苦的工作卻和別人喝咖啡,逛淘寶拿到的薪酬是一樣的,那么你還會很好的去工作嗎?顯然是不會的。而且當前很多的企業機構繁多,人員復雜,沒有針對性的崗位,沒有針對性的部門,很多工作出來之后,大家都不愿意做,踢皮球。所以企業應當精簡管理機構,定崗定位,責任分配到每個人;工資績效要和工作任務以及完成度緊密相連;要實行獎罰分明的獎懲制度和激勵制度,振奮人心,共同發展。
5.細節管理,以人為本
其實不難發現,一旦員工對企業有歸屬感,那么就會十分愿意為企業效勞、出力。企業的管理是必要的,但是一定要注重細節,注重每位員工和的情感,盡可能的做到以人為本。其實關注員工是一種感情投資,人都是感性的,想要員工有十足的干勁,一定要注意員工的內心狀態,要讓員工感覺滿意。要盡量公平的給每位員工提供培訓和教育的機會,給每位員工提供發展的空間。員工是一個企業取得發展的最大動力,發動機的動力不足,企業就會停止腳步。隨著社會文明的演進,人越來越重視自我意識的提升,因此員工就更加喜歡在能夠實現自身價值的企業工作。做到以人為本,尊重每位員工,進行細節管理,是一項重要的工作。
6.對員工保持信任
管理工作,我認為對員工要有一定的信任度也是比較重要的一點。古話說的好,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已經聘請了員工,那么就應該對他們保持一定的信任。要給予員工足夠的信任,必要的時候授予他們一定的權利,能夠賦予他們獨立自主完成某項工作的權利。員工感覺被信任了,被重視了,就會對企業有著很強的忠誠度,那么積極性自然也會提升。只有信任員工,他們才能真正敞開胸懷,放開手腳,最大化的發揮自己的能力。
辦法總是比困難多,只要調動了員工的“心”,那么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自然就被調動起來。
參考文獻:
[1]李萍,黎永泰.職業倦怠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性[J].當代經理人,2016,(21).
[2]張云鵬.企業核心員工流失與關鍵性人力資源的風險管理[J]決策探索,2013,(06).
[3]孔志強,邢以群.基于博弈論的核心員工激勵模型的探討[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13,(06).
[4]楊巍.核心員工與企業核心競爭力[J]煤炭經濟研究,2011,(11).
作者簡介:谷佳,女,寧夏石嘴山市人,安徽財經大學廣告學專業,寧夏理工學院電氣信息工程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數字媒體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