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仕楨
摘 要:新常態經濟下,中國商業地產業遇到極大挑戰,面臨行業轉型的巨大壓力。本文說明了新常態的經濟特點,梳理了我國商業地產行業的發展現狀,指明了商業地產行業的發展趨勢,提出了垂直多元化、水平多元化、市場專業化的創新商業模式,并基于4P理論提出了相應的營銷策略。
關鍵詞:新常態;商業地產;商業模式;4P營銷
一、引言
當前我國經濟正在邁向新常態,經濟增速換擋回落,行業轉型速度加快,經濟從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轉型階段,經濟仍存在很大問題,制造業產能依然過剩,企業融資成本居高不下,樓市風險越發明顯。其中,商業地產行業在經歷了20多年的高速發展后,也遇到了極大的挑戰。當前中國商業地粗放式發展的現狀沒有改變,現有住商業存量大,未來去庫存是一個需要長期解決的問題。此外,住商業需求放緩、土地價格上漲、融資難度增大、企業毛利降低、政策調控干預等問題,都給商業地產業帶來一定的發展難度,商業地產企業亟需創新的發展方向和有效的營銷活動。
二、我國商業地產發展現狀
1.行業告別高速增長
2015年商業地產行業在政策利好刺激下逐步回暖,但增速保持低位徘徊。2015年,全國商業地產開發投資95979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投資增速全年持續下降。從土地、資金、開發量、市場需求等角度來看,2015年以來國商業景氣指數長期低于95,處于不景氣空間,其中2015年5月國商業景氣指數92.43,創下了1997年指數創立以來的歷史低值。總體看來,商業地產業高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商業地產業將平穩發展,短期內難有改變。
2.市場供求關系矛盾
2015年,中國商業地產業進入去庫存階段,樓市高庫存已經成為當前中國經濟的痛點。國家統計局2015年10月末數據顯示,商品商業待售面積已增至6863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4%,再創歷史新高。安信證券則在2016年初發布的報告中指出,商業地產真實庫存約98.3億平方米,以人均35平米來算,這些庫存足夠3億人居住。目前,一線城市的二手商業交易已然超過一手商業交易規模,已率先進入真正意義的地產存量時代;二三線城市,庫存高企現狀決定了其將長期仍處于庫存消化階段,地產由新增開發主導過渡到存量消化主導。
3.企業融資壓力增大
我國商業地產長期過分依賴地產信貸資金,開發商自由資金比例過小,銀行貸款比例過高。商業地產業的固有風險轉嫁到銀行,增加了潛在的信貸風險。但是,進入到新常態階段,我國經濟增長更加注重效率和質量,不再是過去粗放、貪大求快的增長。因此,一方面,單純靠大規模銀行借貸、拍地、開發、銷售的粗放式發展已經不能應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另一方面,銀行在放貸審核環節也越來越苛刻,特別是對規模較小、實力較弱的商業地產企業。在企業面臨巨大融資壓力的同時,土地價格卻不斷創出新高,各地“地王”頻現,給商業地產企業帶來更大的資金周轉風險。
4.產業結構面臨轉型
過去幾年,商業地產業如日中天,市場需求旺盛,很多開放商依靠單一產品也能很好地生存。如今,經濟結構轉型對企業發展提出了高效率高科技的要求,消費者也對住宅的配置、物業、設計等附加軟件產生了更大的期待,傳統“一招鮮”已經不能再適應當前市場,產品結構亟需創新和改善。未來,地產行業將步入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科技化發展的新階段,商業地產業的競爭會加劇,擁有核心競爭力的地產企業才能夠更好適應市場。
三、我國商業地產行業發展趨勢和創新商業模式
1.商業地產行業發展趨勢
經濟形勢倒逼行業轉型,加速新業態成長發展,新型地產將獲得增長空間。隨著市場的發展,滿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個性化產品是一個很好的增長點。以硬件改造和管理提升為核心的存量商業升級,以資產管理為核心的辦公商務樓宇開發,以產業、旅游、養生、度假為核心的新型地產開發,以服務配套為核心的老年服務社區開發,都將成為商業地產業轉型升級的新亮點。未來商業地產行業并非步入夕陽,行業機會仍然很多,能否逆境重生,關鍵取決于企業創新和轉型。
2.垂直多元化的商業模式
垂直多元化商業模式是指集“投資、開發、建筑”為一體的縱向經營模式。這種商業模式以開發商為中心,從買地、建造、賣商業、管理都由一家開發商獨立完成,商業屋建成后直接出售,不持有物業。這種模式最經典的就是香港商業地產業,因而也被稱為“香港模式”。在國內商業地產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下,企業開始從開發商主導模式向“投資商+開發商+建筑商”三位一體的運作模式自然轉變。由于土地本身的保值增值功能和我國土地的稀缺性,這種模式比單一開發商模式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
3.水平多元化的商業模式
水平多元化商業模式是指集“開發、物業持有、商業運作”為一體的綜合經營模式。這種商業模式不但負責商業產開發,負責物業服務,還打造商業集群,能夠獲得長期穩定的現金流,抵御因樓市波動帶來的風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者對物業服務的需求不斷提高,不管是商業物業還是住宅物業,上漲空間都很大。萬達商業地產就是這種模式的最佳踐行者,萬達通過商業地產的綜合開發,將公寓住宅、高級酒店、高檔寫字樓、商業中心融合在一體,人為的打造一個商業中心,創造一個核心商業區域。
4.市場專業化的商業模式
市場專業化的商業模式是指商業地產經營的所有環節明確分工,有不同的專業公司來完成的一種橫向經營模式。這種商業模式以資本為主導,強調分工的重要性,每個公司只做最擅長的事,商業地產投資商只負責項目投資,開發商只負責項目開發,銷售、物業、商務拓展都有相應的公司完成。這種模式最經典的就是美國商業地產業,因而也被稱為“美國模式”。一般這種專注某一細分市場的商業地產企業以中小型企業為主,能夠幫助他們在大企業的夾縫中找到適合自己生存的空間。
四、我國商業地產企業4P營銷策略研究
1.配套產品策略
商業地產企業要專注用戶體驗,提升服務質量,提高產品的軟條件。未來幾年,住宅開發依然是巨大而且可持續的產業,但消費者對優質居住體驗的標準是在不斷提升的,因此“好商業子、好服務、好社區”要配套建立,全面滿足消費者需求。此外,不管是萬科的以住宅拉動城市配套服務,還是萬達的以商圈為中心建立城市綜合體,都是在傳統地產的基礎上更進一步,“商”“住”相輔相成,共同發展,打造最適應市場需求的配套產品。
2.創新定價策略
從消費者和市場的實際需求出發,制定科學的產品價格。一方面,充分參考消費者的意見,以拍賣形式得到合理的市場價格,充分發揮消費者在“互聯網+”時代中的主導地位。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充分參考消費者意見的“參與型定價”模式能夠調動消費者的參與性,提高購買意愿和熱情,達到買賣雙方的雙贏效果。另一方面,商業地產企業要在銷售過程中給予消費者一定的利益回饋。例如萬科首創的“先祖后買”的形式,租金可以抵扣商業款。這種方式通過出租運營提升項目價值,能夠提高利潤率;鎖定目標客戶,提高未來的銷售率;但是很考驗商業企業的資金運轉能力。萬科這種模式也是“去庫存”的一個好方法,很可能是未來的商業地產業的一個新的業務模式。
3.互聯網渠道策略
“互聯網+”豐富了銷售渠道,大數據促進了精準營銷。商業地產企業廣泛使用網絡渠道、運用大數據分析,是這兩年商業地產行業的一大亮點。一方面,“互聯網+”整合線上線下資源,促進信息透明,開放線上渠道,能夠吸引大量的消費者,并培養消費者的網絡消費習慣。另一方面,大數據能夠挖掘消費者的特點和喜好,有利于鎖定消費者的深層需求,進而為消費者進行精準營銷推薦服務。“互聯網+”結合大數據,能夠將一個人從大學畢業開始租小商業、到結婚成家租大商業、再到升職加薪買小商業、再到小商業換大商業,這一路上的租賃、買賣、信貸數據“一網打盡”。
4.全面促銷策略
全面促銷策略包括廣告、媒體、事件等各個方面。在廣告方面,利用項目賣點打動顧客,利用產品品質增加美譽度,利用生活場景提升顧客滿足感,最終提高消費者的感知價值,增強購買意愿。在媒體選擇方面,除了傳統的紙媒、戶外、公關、會展外,還要充分利用互聯網渠道,大規模、高頻率、多層次地傳播相關信息,提高知名度。在事件營銷方面,制造具有新聞效應或病毒效應的事件。首先發現品牌與事件的結合點,其次要選擇適合消費者偏好的事件,第三,向外界傳達產品賣點,從而真正提升產品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產品銷售。
五、結論
相比較十年前商業地產行業如火如荼的發展趨勢,今天的商業地產發展放緩,消費者購商業也趨于理性。商業地產企業需要更加關注消費者的想法,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在商業模式上,要解決發展粗放、融資困難、產業結構不合理等問題,轉向垂直多元化、水平多元化、市場專業化的創新商業模式。在營銷策略上,商業地產企業要采用配套型產品、參與型定價、互聯網渠道、全方位促銷等策略,從而提升企業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實現最佳的營銷效果。
參考文獻:
[1]曹澤,任陽軍.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商業地產業現狀及對策研究[J].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5,02:60-62.
[2]唐將偉.經濟新常態下商業地產企業的轉型--以萬科為例[J].財經界(學術版),2015,12:121.
[3]竇方,張文娟.“互聯網+商業地產營銷”模式的研究與探討[J].現代商業,2015,18:209-210.
[4]陳酉宜.淺論我國商業地產微博營銷的問題與策略選擇[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6:48-50.
[5]曾婷.新媒體環境下中國商業地產廣告媒體投放研究[D].湖南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