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鄞州職業高級中學 王瑞君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產業結構的調整。汽車制造業、汽車運輸業、汽車維修業、汽車美容業等新型產業應運而生,并將形成一定規模的產業態勢。依據省市各級關于職業教育教學國際化的文件精神,結合學校課程改革、專業建設和學校發展的迫切需要,本校與德國柏林職業教育集團(簡稱GFBM)合作,開展汽車機械電子維修技術項目的國際辦學。
德國柏林職業教育集團汽車機械電子維修技術認證項目是以德國汽車行會課程為標準,結合考核認證的體系。整個教學項目與工作領域完美結合,并以工作情景進行設計,符合企業生產實際。其教學模式以自主與合作學習的方式開展,教師組織引導,指導學生,服務學生。注重培訓學員的從業能力、社會能力,特別強調自主學習能力、團隊協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綜合職業能力的培養。
(1)外方學校國際地位高。德國柏林職業教育集團是德國柏林地區規模較大,培訓力量非常雄厚的,非盈利性、有政府背景的集團化教育培訓機構,承擔歐盟和德國國內各有關部委和政府機構委托的各類項目培訓。
(2)外方學校國內合作多。自2007年起德國柏林職業教育集團對華開展合作以來,與北京、上海等國內多家企業集團和教育機構開展了廣泛合作,有著較強國內合作基礎。
(3)職業證書含金量高。GFBM-汽車機械電子維修技術認證項目的培訓證書是國際認可的,由德國汽車維修行會和德國柏林職教集團共同頒發的“汽車機電維修技師”證書。
(1)汽車產業發展需要高標準的技術人才。目前,德資企業大量涌入中國,汽車產業更是如此。奔馳、寶馬、奧迪、大眾、保時捷等世界主流品牌在寧波均設有高端4S店,而符合德國汽車維修要求的高技能人才的缺乏已經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產業發展急需職業教育能培養出符合德國技術標準的汽車維修從業人員。而引進中德汽車職業教育國際合作辦學項目是解決此問題的有效途徑。
(2)中職教育創新發展需要國際合作辦學。寧波市職業教育“十三五”規劃中明確規定職業教育辦學國際化是今后5年職教發展的重要方向。根據文件精神,汽修專業要創新要發展,就要形成專業群或產業鏈,打造成產教深度融合、服務區域主導產業的職業教育優勢專業,并且汽修專業是本市教育行政部門重點要發展和打造的骨干專業和品牌專業。
(3)國際合作項目需要高質量的深度合作。縱觀寧波市職業教育學校現有的國際合作項目,大多停留在教師出國培訓、學生互訪交流、外籍專家講學等初級階段,缺少深層次的實質性合作。需要高標準的國際性課程,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科學有效的質量管理與考核模式,才能真正將國際合作服務于教學、服務于專業建設,服務于學校發展,最終培養出高質量的技能型人才。
(1)人才培養要體現高標準,符合企業發展的需求。高標準、高質量、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優秀人才培養,才是學校的教學目標。而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要有一套科學合理的人才培養模式。而對于專業人才培養來說,關鍵就是課程,就是要引進符合企業生產實際的高質量的課程體系。
(2)教學管理考核要高質量,符合培養優秀人才的需求。教學管理考核一直以來是廣大學校在探索和研究的課題,高質量的管理機制和考核制度,才能保證項目的順利開展。同樣對于專業發展來說也需要高質量的管理和考核機制,讓學校培養出優秀的高技能人才。
(3)學校辦學要體現國際化,引領產業發展的需求。學校目前已經與北京現代汽車、上海通用汽車、德國巴斯夫、美國PPG、博世公司等8家企業總部開展了“五軸聯動”的深度校企合作,有著良好合作基礎。但缺少與國外教學機構的合作,這也影響了學校在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和教學模式改革方面的快速發展。
(1)簽訂協議,推進基礎建設。經市、區教育局推薦,2016年學校與德國柏林職業教育集團正式簽約,雙方將合作共建“中德汽車機電職業技能培訓(鄞州)中心。為開展中德合作項目,學校在德方專家的指導下,對現有的實訓中心進行升級和改造。通過對場地的重新規劃布局、設備的重新改造添置,以及資料的收集整合來為項目的開展奠定基礎。
(2)課程引進,開展師資培訓。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將引進德國職業教育理念及課程資源,借助德國柏林職業教育集團專家的力量,自行開發建設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選派汽車機電專業的骨干教師參加德國柏林職業教育集團舉辦的師資培訓班獲取執教資格,并參加德國的“汽車機電技術師資資格”認證考試。
(3)證書引進,共建質量管理。為切實深度開展中德合作項目,引進項目課程模塊證書和德國汽車行會協會機電維修技師書。同時為保證中德合作項目的順利開展,學校與德方共同制定管理和考核制度,雙方共同管理,共同考核,保證項目高質量完成。
(1)招生對象面向人人。中德合作班招生對象為全日制中職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一年級在校學生,學生人數為25人。
(2)報名方式自主選擇。前期學校向學生介紹和宣傳中德合作項目,在班主任的組織下,以告家長書的形式下發給學生家長。讓學生與家長進行討論確定是否報名。
(3)考核錄取規范科學。考試由筆試和面試兩種方式相結合,筆試成績占60%,面試成績占40%。筆試內容為汽車專業課程,包括汽車發動機、汽車底盤、汽車電子技術。面試內容為汽車相關專業問題的闡述。根據筆試和面試成績,進行百分制折算后,根據總成績排名錄取。
GFBM-汽車機械電子維修技術認證項目作為一個國際認可的認證項目主要側重于汽車機電系統,技術整合及未來汽車新能源系統。由德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提供的4個基礎課程模塊和7個專業課程模塊組成。基礎課程模塊分別為K1維護保養、K2機械修理、K3電氣修理、K4信息系統。專業課程模塊分別為M1總體檢查、M2發動機機械、M3能量舒適安全、M4發動機管理、M5驅動鏈、M6底盤制動、M7其他驅動系統。由于德國雙元制體制下的課程安排與學校課程安排存在出入,學校在此基礎上進行重新安排,具體如下。
(1)小班化建制。根據德方小班化,小組合作學習的原則,將原先一個班級40人的建制調整為25人一個班級。
(2)項目式教學。為實現德方項目教學的有效實施,學校對中德合作班的專業課進行調整,以半天4課時為一次課進行安排,同時每周安排16節課,保證項目教學的順利實施。
(3)德國式考核。學校引進德國的項目教學的評價體系,建立考核評價標準,對學生專業知識、專業技能、專業能力全方面進行考核。
(1)出國考察促轉變。2016年8月,汽修專業技能教學主管領導施建定老師在德方的安排下,赴德國進行了為期2周的考察調研。本次調研讓學校對德國職業教育先進的專業教學理念、雙元制教學模式、專業教學課程體系、教學考核評價效果有了全方位的了解,從而促進了管理團隊對做好此項目的意義的理解,提高了汽修教學團隊做好項目的信心。
(2)師資培訓促成長。為培養符合中德合作項目實施要求的專業師資,2016年8月,學校委派4位專業教師赴北京參加德國專家主講的為期2周的涉及項目實施的專業技能、教學模式、考核評價等方面的培訓,有效提升了4位首批中德合作項目教師的能力,推動項目的有效實施。
(3)留學培訓促發展。德方承諾,為中德國際合作辦學項目中的優秀師生提供赴德國交流與短期培訓深造的機會,并協調地區汽修產業中的德資或中德合資高端企業為中德合作項目班學生提供就業機會,同時也為教師提供下企業實踐鍛煉的機會。
(1)中方教師。為保證中德合作項目順利進行,學校安排了首批4位汽修骨干專業教師參與中德合作項目,并參與教學。4位教師在德方的安排下,對中德合作項目的課程開發、教學模式、考核評價等進行綜合培訓,從而保證了中德合作項目的有效運行。
(2)外方教師。為更好地與德國教學模式相接軌,學校同時聘請2位德方汽車維修專業教師參與此項目。2位德方教師有德國的汽車維修專業大師證和相應的教學資格,并有多年的教學培訓經驗。主要協助學校專業教師開展日常的教學工作,并對項目的實施進行過程監控和管理,保證項目的順利運行。
(1)課程引進。為更好地發揮GFBM-汽車機械電子維修技術認證項目對于學校汽修專業的推動作用。學校根據實際情況引進德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提供的4個基礎課程模塊和7個專業課程模塊。改變學校現有的實訓體系,將德方的課程方案植入適應本專業的課程大綱框架。同時安排每周16課時開展中德合作項目課程模式的教學,占到總課時的43.2%。在日常教學中,專業教師根據教學任務設定教學方案、設計項目、分配任務、構建技術文檔,并采用項目導向教學方法完成知識、技能的傳授,并對學生的作業過程進行監督、指導和考核。
(2)資格證書引進。中德合作項目引進證書為項目模塊證書和汽車機電維修技師證書兩類。參與該項目的學生在完成每個模塊的學習任務后將接受符合德方專業教學標準和技能考核標準的質量考核,德方為通過模塊考試的學生頒發相應的模塊技能證書;學生修完所有規定的模塊內容并通過全部模塊考試后可以申請德方的“汽車機電維修技師”證書考試,考試合格者將獲得德國汽車維修行會和德國柏林職教集團共同頒發的國際認可的證書。
通過中德合作項目的開展,通過德國專家的專業技能、課程開發、質量管理等方面的培訓,共同開發并完善7個專業課程模塊配套的中德合作校本教材,優化建設7個專業課程模塊教學所需要的實訓中心,為整個項目的推進奠定了基礎,形成具有較強專業能力和教學能力的中德合作項目師資隊伍。
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以工作過程相結合的學習任務為教學內容,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方式,以討論合作的形式來解決問題,使學生的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特別是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德方專家和學校專業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形成比較成熟的以項目教學任務驅動為中心、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為主體、以培養能力為目標、適合學校特色的德國雙元制教學模式,從而深化教學改革,推進整個專業內涵建設。
通過試點班教學工作的開展,探索出一套新穎的中德結合的汽修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學生能夠在專業知識、技能和職業能力方面有較大幅度的提高,能夠為社會、為企業提供高質量的優秀汽修人才。同時在中德雙方的共同努力下,使中德合作班學生的模塊證書考核通過率和德國行業協會的“汽車機電維修技師”證書的通過率達到預期目標。
通過成立中德合作課題研究小組,完成課題研究,并形成一套可供借鑒的國際合作經驗,促進專內涵建設進一步發展。同時,為今后各類國際合作項目的開展提供寶貴經驗,也為各兄弟學校開展類似合作起到借鑒作用。
在合作成功的基礎上,力爭促成柏林職教集團主導的“中德汽車機電職業技能培訓中心”能在本校掛牌成立,并開展相關社會培訓,將國際合作的成果轉化為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