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奇
摘 要:我國金融改革不斷前行,銀行業也開始朝著業務全能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銀行業所面臨的風險也日益多樣化。文章首先厘清了研究對象的概念,并分析其主要形成原因,對我國銀行業涉及的各類風險進行介紹。之后,分析了我國銀行業對于風險進行控制管理的實際情況,探討了其中出現的不足。最后,針對風險控制中出現的問題,對于如何加強我國商業風險控制及體系建設,給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商業銀行;風險控制;風險管理
當前,通過信用創造活動,銀行業涉及的風險被一定程度放大,同時,由于放貸活動,銀行業實際上與實體經濟形成有機整體。因而,銀行業的風險可能影響到整體經濟的發展。因此,銀行風險控制是否得當,關乎到商業銀行自身生存以及銀行系統的穩定,甚至經濟體系的健康。現實生活中,隨著我國銀行業逐漸開放,金融監管環境相對寬松,市場競爭也進一步激化,我國金融業面臨的風險也開始表現出多樣化、多變性的態勢。在我國,金融業主要由銀行構成,因而其涉及的風險自然也與日俱增。如何實現對風險的良好控制,建立行之有效的風控制度,關乎到我國金融業的穩定,更涉及我國經濟轉型的大方向。
1 商業銀行風險概述
1.1 商業銀行風險概念
所謂商業銀行風險,是指商業銀行受不確定因素影響,可能遭受的負面影響或潛在的虧損。可以依據經營主體對其的控制影響能力,將之分為三個等級,即系統風險、微觀風險和經營風險。系統風險指,整個宏觀環境發生改變,從而銀行可能面對無法預知的因素,而引起風險發生,這一風險無法控制。微觀風險一般指商譽風險、競爭風險和制度風險,這一級別的風險多由微觀情況變化所造成,對銀行的經營影響較大,但銀行能夠加以應對。經營風險是信用、市場和操作風險,它們發生于銀行日常活動之中,由各種不確定性造成,并且可以加以控制。本文中對于風險控制的探討中針對的即是第三級的風險。
1.2 商業銀行風險影響因素分析
1.宏觀經濟環境
經濟運行的不同時期,經濟環境不同,銀行面對的風險程度水平也不相同。在經濟發展處于繁榮期時,投資欲望強烈,人們也樂于進行消費,商業銀行的放貸數額會相應上升,經營業績變現良好,所面臨的風險也很小。而在經濟衰退期和蕭條期,社會投資、消費需求萎縮,企業大量破產,導致商業銀行信貸規模隨之下降,資產質量迅速惡化,經營業績也表現慘淡,面臨較大的風險。
2.政府監管力度
在我國,銀行業是金融業的核心,其風險具有牽涉面寬泛、危害大的特點。加之金融體系中大多存在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因而各國商業銀行都受到來自政府部門的監管。如果監管機構的監管體系完備,監管力度較大,則能夠在商業銀行風險苗頭出現之初將之扼殺;反之,若監管不力,則容易使得商業銀行過于追逐利潤,從而造成較大的風險和影響。
3.行業發展環境
在經營活動中,銀行往往需要應對其他金融機構對于用戶的爭奪,而隨著互聯網逐漸普及,信息傳遞速度的加快,各個銀行的經營理念和產品也互相借鑒,更加加劇了這一現象。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利于不敗之地,各商業銀行除了保留基礎的存貸業務之外,同時也積極開拓新產品,從而進入新的業務領域。在這個過程中,許多新風險也隨著產生。
2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控制綜述
2.1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控制現狀
目前,隨著銀行業所面臨的風險日漸增加,我國商業銀行采取了許多相應的措施來進行風險管理,如加強對資產負債表的管理,成立相應的管理機構來管理負債業務,同時定期對其中各項指標進行嚴格考核等,從而很大程度上起到了控制風險傳遞的作用,主要表現為以下幾點:
1.風險管理意識得到普及
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人們對商業銀行性質認識進一步加深,大眾逐漸意識到,商業銀行也不是無法倒閉的,并由此而引發了對于自身存款的擔憂。此后,我國銀行業逐步開始加大研究力度,并主動應用各種手段來盡力管理風險。2015年,我國商業銀行法中第59條明確指出,“商業銀行應該按照有關規定,制定本行的業務規則,建立、健全本行的風險管理和內部控制制度”。增強風險管控,保障資金流動性已經逐漸成為整個行業的共識。
2.商業銀行內部風控體制初步建立
目前,無論是“國有五大行”,還是其他股份制商業銀行,均建立起了多層次的風險控制和應對體系,主要表現為:設立了不同職能的專門委員會,比如貸款管理委員會,資產管理委員會等,進一步強化管理,更好地防范風險;推廣了信貸授權制度,從而更好地界定了商業銀行不同機構的各類權限,從源頭上更好地防范風險;建立起包括審貸分離、貸款五級分類等措施在內的各種內部控制體系,更好地規避風險。
2.2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控制中的不足
1. 內控體制仍不完善
在我國,多數商業銀行雖然擁有內部風控體系,且大多數體制都是低效率的,無法充分應對可能的風險。表現為:各個銀行的風險控制委員會往往不能整合資源,而使得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系統分散于各個不同的部門,銀行內部并沒能形成統一的體系;同時,就整個商業銀行業而言,這一風險控制體系更是零散的,沒能形成有效的管理。此外,我國商業銀行在內控層次仍有著制度落后,不能適應和應對新環境變化需要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各商業銀行側重于自身盈利水平的提高,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內控制度的建設,使得內部控制體系相對金融環境而言嚴重滯后。
2.風險管理缺乏量化手段
風險量化等技術手段近年來在國外得到廣泛應用,而相對于國外而言,我國商業銀行在運用量化技術進行風險評估、風險控制方面顯得過于粗糙。一方面,我國商業銀行的風險量化技術水平處在比較初級的階段,如滿足于貸款五級分類法;貸款風險權數表等初級計量方法,而并未能掌握一些更為有效的風險計量模型。另一方面,由于我國的金融衍生產品市場以及資本市場仍處在發展期,還不夠成熟,使得商業銀行無法大規模使用衍生品進行對沖交易,因此也就無法進一步規避可能存在的潛在匯率風險。endprint
3.缺乏高素質風險管理隊伍
由于現代風險控制技術多涉及高端數理模型,因而其具有知識含量高、技術專業性強的特點。因此,一個合格的現代風險控制人員需要接受專業的訓練,同時,必須具備極強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才能有資格勝任風控工作,才能從容應對風控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反觀我國,雖然近些年量化金融逐漸興起,但長期以來,金融屬于偏文科性質,使得學子未能擁有較好的量化基礎,畢業之后體系中也缺乏精通風險計量的專業人才,至于專業程度更強的金融工程師,則更為稀少。
3 應對我國商業風險的對策
3.1 完善內部風控體系
首先是提高風險的識別能力。風險識別是進行風險控制的前提,商業銀行需要時刻審視自己可能面對的不同風險,對這些風險的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同時研究不同類別風險影響力度的不同,這些是進行研究的基礎和前提。其次,應該應用先進的風險計量模型。我國目前仍舊處于量化分析的學徒階段,許多商業銀行甚至仍處于以定性分析為主的層面。應當應用多種先進的風險模型來應對不同的風險。其中,衡量市場風險的方法主要包括缺口分析、久期分析等;操作風險的計量主要包括自我分析法、情景分析法等,應當針對不同類型的風險,采用針對性的計量模型和方法加以應對。最后是完善風險監測、報告機制。風險監測主要是指以下兩點內容:對已經認知的風險進行追蹤,針對風險的不同變動,做出相應的針對性部署。風險報告能夠為管理層提供全面,及時和精確的信息,為監控日常經營活動和合理的績效考核提供有效支持。
3.2 加大外部監督力度
根據國際上的標準提法,規范的外部監管應當滿足全面性、持久性以及效率性三個層次的訴求。以這三方面的要求作為依據,監管部門應當做到以下幾點:1以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監管為核心,從不同角度對可能風險進行監控,要求覆蓋商業銀行的各種業務,力求監管的系統性和全面性。2建立起完善的銀行監管法律體系,從而使得商業銀行業務活動有法可依,也使得監管部門的工作能夠順利進行。3對政府相關部門進行精簡,盡量防止多頭發令的現象發生,反而給商業銀行帶來不必要的負擔,從而提高效率,更好地服務與銀行業發展。
綜上所述,近年來國家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上漲,銀行業也發展迅猛。同時,互聯網金融、新型衍生品等新事物不斷出現,我國商業銀行比之前面臨更加多樣且復雜的風險,面對這種情形,能否有效地對風險加以防范和控制顯得尤其關鍵。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我國銀行業應對風險的能力得到大幅提高,但相對西方國家而言,總體水平仍舊很低,在防范和控制風險上仍舊有很長的路要走。因此,監管部門應該加強指導和監管力度,規范商業銀行業務行為,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商業銀行應該不斷進行風險控制體制創新,加強內部風險控制,同時提高風險控制人員從業素質。只有這樣,我國商業銀行才能更加從容應對風險,為我國經濟體制改革提供更多支持。
參考文獻
[1]苗愛紅.對我國商業銀行風險控制的思考[J].會計之友,2011,(23):85-87.
[2]周光汝,向露云.我國商業銀行風險控制策略研究[J].當代經濟,2012,(09):128-130.
[3]姚南南.我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控制研究[D].河北經貿大學,2014.
[4]涂詠梅.利率市場化對商業銀行風險控制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J].統計與決策,2016,(23):158-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