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元
摘 要:管理應用于我們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學校作為一個基本的社會組織,在課堂教學中也時常會用到管理學的理論知識與管理手段,文章就此問題展開討論,分析闡述管理學原理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管理學;課堂;教學
管理是社會組織中為了實現預期目標,以人為中心進行的協調活動。學校作為一個基本的社會組織,以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為目標,協調教師之間、學生之間以及教師和學生的關系,使學校的教學資源得以有效配置和充分利用,通過有效的管理,使最新的科學技術成果真正轉化為課堂上教師的生產力,提高教學效果,提升教學效率,以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目標。
管理學是從一般原理、一般情況的角度對管理活動和管理規律進行研究,它是研究所有管理活動中的共性原理的基礎理論科學,適用于各分支學科的業務,當然也包括學校的課堂教學。課堂教學有兩種活動:教學活動和管理活動。教學活動是指一般意義上的講課,管理活動是指老師指揮、組織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為實現教學目標做出各種努力。計劃、組織、領導、控制、創新是一切管理活動最基本的職能,本文將從五個方面探討管理學原理在課堂教學上的應用。
1 計劃
計劃是指用文字和指標等形式所表述的,組織以及組織內不同部門和不同成員,在未來一定時期內,關于行動方向、內容和方式安排的管理文件。在制定計劃前,要進行市場調研,掌握市場動態,使制定的計劃有的放矢,切實可行。
教學工作也是一種有目的、有計劃的創造性活動。上課前,要了解學生每門課的數理化英語水平等學習基礎,對將要講授的該門課的理解能力。教學計劃要根據理解能力中等的學生制定。在調研的基礎上,制定每堂課的教學目標,學生要參與目標的提出或確立。只有學習者清晰地意識到自己的學習目標并形成與獲得所希望的成果相應的預期時,學習才可能是成功的。當然,并不是所有課的總目標都能由學生自己提出。許多課是需要教師在備課時事先設計出各種任務、課題,但應該引導學生在課堂上自己確立這些任務或課題中所包含的各個子任務,明確自己要解決的問題,也就是由學生自己來確立子目標,教師再引導學生去尋找達到各個子目標的方法和途徑。
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都要仔細研究了解教材,把自己對教材的深入理解和體會用教案的形式表達出來,作為講授這節或這堂課內容的依據。上課時,根據教案中設計好的學習過程,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情,根據課堂教學的要求,結合學生實際,把握課堂進度,為學生創造一種有助于探索交流的情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2 組織
課堂以班級或專業等為單位,為了使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一般均設有班長、團支書、小組長、課代表等正式組織結構人員。通過正式組織,使學生以最快的速度投入到學習中去。教師的角色就是組織協調者,有效地組織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組織課堂討論,翻轉課堂教學等教學活動,
一個課堂教學單位,除了存在正式組織外,還有學生們在學校學習過程中通過長期的接觸、交往中無意識地、帶有體系化、類型化了的多種心理因素形成的非正式組織。例如平時幾個志趣相投的同學自發的經常在一起,形成一個群體,在課余時間常常一起吃飯,談論生活、愛好、學習等,這一群體就是非正式組織。非正式組織的存在有利的方面是,可以使課堂教學賦予更好的活力,便于促進課堂內外學習信息的溝通,也有助于維持課堂教學組織的內聚力,維護了學生個人完整人格,可以滿足學生需要,可以使師生關系更融洽。但非正式組織也會產生消極影響,如有些知趣相同的學生一起為了打游戲而一起逃課。這與課堂這一正式組織的學習產生不利影響。作為教師,要認識到課堂內非正式組織的存在,發揮其積極作用,抑制其不利的方面。并通過建立和宣傳學校文化,來引導非正式組織的行為規范化。
3 領導
教師不但是課堂上知識的傳授者,更是教學活動的管理者和領導者。教師作為領導者,他在課堂上有法定的權力,在這種權力是學校的規章制度授予的,在其職權范圍內行使運用這些權力,學生必須服從,以維持正常教學秩序。此外,教師還有獎勵權,就是決定給予還是取消獎勵、報酬的權力。教師對于課堂上表現積極的學生給予表揚、提高平時成績,課后推薦各級先進等多種形式的獎勵。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制權又是教師在課堂上行使的一項權力,他對不遵守教學秩序的學生在精神或物質上進行威脅,強迫其服從,實質上是一種懲罰的權力,如對上課遲到、早退、曠課、上課看手機、上課隨意走動,上課時同學間聊天等不遵守紀律的學生實行批評教育,扣除平時成績,該門課不給成績,直至提請學校進行行政處分等懲罰。
教師的法定權、獎勵權和強制權具有外在的性質,而在領導的影響構成中,具有決定意義的是內在影響權力,內在影響可以彌補外在影響的欠缺和不足,在特定場合下甚至可以代替外在影響。教師的內在影響的權力主要包括統御權和專長權。統御權是因領導者的特殊品格、個性或個人魅力而形成的權力,具有較好的素質而獲得下屬的依從和尊重,如對學生平時的關心幫助,平易近人的態度,以及教師優雅的儀態儀表,使學生對教師產生由衷的尊重,在師生之間建立起深厚的感情。專長權是教師由于具有該門學科的專門知識、技能而獲得的權力,如淵博的專業知識,良好的講課藝術,使學生對教師產生無比的信賴和崇拜。
4 控制
控制是對課堂教學的管理活動及其效果進行衡量和校正,以確保教學的目標以及為此而擬定的計劃得以實現。簡單說:控制是在課堂教學計劃執行過程中出現偏離時予以調整和修正的過程。
控制的基礎是信息,教師要隨時掌握學生對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的理解情況和對知識點的掌握狀況,為此,在課堂教學中不能一言堂的進行灌輸式教學,在課堂上要進行師生間的互動交流,學生提問或老師質疑,不斷解決課堂上出現的問題。也可以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堂測試等手段。了解學生階段性課堂學習的情況。
控制要圍繞課堂的教學目標進行。如果一個課堂教學沒有明確的目標,教師就無法進行有效控制;有時既使有明確教學目標,卻未被正確理解,也會同樣導致錯誤的控制。課堂管理的整體目標,規定了控制活動的內容和方向,控制為實現目標服務。所以控制要以課堂目標的中心,緊緊圍繞課堂目標進行。當學生的接受或理解能力差等教學環境發生變化而必須改變決策目標時,控制工作也要跟隨目標做相應的改變。
5 創新
課堂是教育教學的最重要場所,課堂教學是教育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所以課堂教學創新,是新時代發展的要求,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效培養國家需要人才的重要舉措。
創新職能的五項內容有:目標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組織機構和結構的創新;環境創新。課堂教學的目標創新:就是要把課堂教學的目標由學生考試成績優秀改成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不是培養高分低能,自私自利、沒有遠大理想的學生,而是要培養又紅又專、高素質、能為社會主義建設做出奉獻的有用人才。技術創新,要把現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應用于課堂,如PPT、FLASH、視頻等多媒體教學、遠程教學等等技術應用于教學課堂。制度創新:要建立完善學分制,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課程;完善學生學業評價辦法,做到全面正確的評價學生學習的優劣。在組織結構創新方面,盡可能開設具有特色個性的小班上課。實行翻轉課堂式教學。環境創新就是要建設良好學風和校園文化,形成一個愛學習爭優先的良好學習環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