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悅穎
在杭州,有這樣一個人,他懂得養生、愛好烹飪,還寫了一本《中藥做的家常菜》來講述舌尖上的體質。他出身中醫世家,平常喜歡用中藥食材來做菜,還把每一道菜都加上“夢想成真”“排山倒海”“沉魚落雁”等好聽的名字。這個人就是市級名中醫、市中醫院副院長詹強。
他是廣興堂藥膳廳掌門人,平時,經常會有病人來問如何食療養生。詹強就把自己十多年來研究出的200多張藥膳名方整理了出來。他說,藥膳不是藥,是膳。藥膳不應該有很重的藥味,里面的食材選好了,就有滋補的作用。
一碗補氣紅棗粥為藥膳啟蒙
“我的祖父、父親都是中醫,所以我從小聞慣了中藥味。別人覺得難聞的中藥味,我卻常常樂在其中,好像多聞聞,還有強身健體的功效。”詹強說,小時候每年春節到奶奶家,就會享受到“開小灶”的待遇,吃到一碗精心熬制的補氣紅棗粥。他覺得這碗粥有一股藥味,但與平時聞到的中藥味不同,其中糅合了食材的味道,還有酥軟的扁豆和淡淡的人參味。
“我爸爸告訴我,紅棗、扁豆其實也是中藥,至于吃人參,有許多講究,想吃了有用,一定要用微火慢慢燉、細細熬。”詹強說,現在回想起來,這碗紅棗粥,就是他在藥膳知識上的啟蒙。多年以后,他成為一名中醫師,與同事們一起恢復了廣興藥膳項目。
“我的專業是針灸推拿,平時用非藥物療法為主治病,但我覺得內外兼治更有效,所以比一般的中醫師又多了一些手段。我一直認為不能機械地養生,中醫不是只有吃中藥,還可以融入生活中,根據節氣、體質吃藥膳。”平時,詹強燉雞鴨時,會放入石斛,還會用米仁燉紅棗湯。冬天要補氣,就用黃芪燉豬蹄髂吃。“現在我40多歲了,會適當吃些蟲草燉水。”
許多常吃沙縣小吃的人,都很喜歡里面的各種燉湯,這些湯里能吃出很明顯的中藥味。詹強說,這其實就是最基本的藥膳。“燉湯里有黨參、當歸,這些中藥材的作用是補氣活血,更適合中老年人吃,不過年輕人吃了也無妨。”
一本書記錄107張食療方
大家都知道藥膳是養性延命的好東西,但是中藥食材怎么入菜,每道藥膳適合什么體質的人吃,大家都不了解。去年,詹強專門出了一本書,從中醫角度來講,不同體質的人,應該吃哪些藥膳。
“我寫的這本書重點針對中青年,里面每道菜都是我根據食材設計出來的,自己又嘗過味道,反復研究才寫下來。”詹強說,廣興堂藥膳館開了10年,他專門把最有意思的107張食療方收入書里。出書后到現在,他又研究了新的食療方,現在加起來已有200多張,準備收入第二本書里,暫定《舌尖上的體質》。
“我很喜歡這個書名,因為藥膳對亞健康人群有幫助,適時吃一些確實有治未病的作用。”很多人怕藥膳里藥味太重,詹強笑笑說,這大可不必擔心。他在書里所提到的中藥材,都經過精心挑選,放入菜里也沒有特殊的味道。這些中藥食材都能在藥行里買到,平時在家就能做。寫書,也是想改變大家對于藥膳苦澀的印象。
詹強說,現在雖然是立秋,但還處于“長夏”的階段,最容易拉肚子,這時候濕氣重,需要吃些健脾利濕的藥膳,比如“排山倒海”。“顧名思義,就是把排骨和山藥燉好,倒入海鮮湯里。山藥補脾養胃、生津益肺,吃了對身體挺有好處,還可以在其中放些扁豆和米仁祛濕。”
詹強說,一些免疫力弱、特稟質的人,還可以取黃芪、菟絲子、防風,每種3到5克來燉雞,一周吃兩三次,用以增強抵抗力,防止過敏。
運動、藥膳結合糾正陰陽失衡
只要保養得當,就有可能讓疾病來得少一些、遲一些。”詹強建立了“平秘”論,“中醫說‘陰平陽秘,陰氣平和、陽氣固守才是人體最好的狀態。有時病人因為頸椎痛來看病,我認為是這是全身狀態在脊柱上的反映,說明他已陰陽失衡。只要能建立新的平衡,也許病灶還在,但患者可能就感覺不到疼痛了。因此要注重局部和全身的關系,這時可以通過藥膳、運動、穴位按摩來改善。”
詹強說,當代人壓力大,常處于陰陽失衡的亞健康狀態,但這種狀態是可以扭轉的,關鍵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養生要根據不同的人和體質來,不管是運動還是食療,都是因人而異,一般喜歡的東西往往是你需要的東西。
“四五年前,我體檢時查出高血脂、肺部小結節等問題,因此我開始積極鍛煉。但我發現,游泳、走路、慢跑堅持了一年多,我的指標還是沒有下來。后來,我每周打兩場籃球,這是我最喜愛的,打了半年多,血脂就好了,現在已經堅持了三四年。”
詹強說,當疾病在急性發作期時,一定要注意休息,不要增加壓力,緩解后要積極進行全身鍛煉,同時吃些改善氣血的藥膳。有些人常年喝中藥,其實到一定程度也可以吃些食療方。
“另外,常常按揉三陰交、足三里、腹部的關元、氣海等穴位,也對人體有保健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