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燕宏
在很多人看起來,“更年期”就是“脾氣暴躁”的代名詞。無論是家里的媽媽,還是身邊50歲左右的同事,只要脾氣發作起來,總有人小聲勸你:“算了,別跟她一般計較,她更年期了。”似乎更年期的女人全都不可理喻,而其中暗藏的女性健康風險,則被有意無意地忽略掉了。
更年期不是忍忍就能過去的
女性40歲以后,隨著卵巢功能逐漸衰退,更年期就悄悄地來襲了。更年期是每一位女性都必須經歷的健康轉折點。45~52歲之間絕經都屬正常,40歲之前絕經就屬于我們常說的早更。
更年期最早出現的癥狀是月經改變,如月經周期縮短或月經周期紊亂等;其次為偶發或逐漸頻發的潮紅、潮熱,以及全身不適;接著是不明原因的焦慮、很難調控的情緒和睡眠障礙等。
現實中,大多數人的態度通常都是順其自然或“忍”,想著“過了這一陣兒就好了”。而事實上,忍并不能解決問題。如果此時大家不重視,身體就會悄悄發生改變:隨著體內雌激素的下降,骨量呈陡坡式快速丟失,血脂改變會進而引發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
“情緒的變化、月經紊亂、失眠、潮熱出汗和周身肌肉關節疼痛等,當這些更年期癥狀出現后,絕對不能混過去。”浙江省婦女保健院主任醫師周堅紅教授特別提醒。
危害一:骨質疏松
有一句老話,叫越老越抽抽,就是骨質疏松造成的。
更年期是鈣丟失最嚴重的時期。人體骨骼中存在兩種細胞,成骨細胞和破骨細胞。當雌激素缺乏后,破骨細胞就失去了控制,它們就像沒有控制的工人,不知道休息,不停地在骨頭上挖坑;而成骨細胞則開始消極怠工,填坑的過程越來越慢,隨著時間的推移骨骼結構越來越受到破壞。
所以,絕經后女性雌激素下降的最大危害就是骨質疏松。
危害二:心血管疾病
絕經后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會大增,但這個問題卻一直被大家忽視或者誤診。
研究表明,雌激素具有保護心血管的作用,因此女性患冠心病一般比男性晚10~15年。這樣一來,絕經就成了女性心血管疾病的獨立高危因素,更年期會出現高血壓和假性心絞痛癥狀的各占了15%和29%,在心內科10個心絞痛患者中,大概就有1個是更年期患者。
如果女性在差不多更年期的年齡出現血壓波動、心悸、胸悶、胸痛等不適,可以先去心內科就診,但經過各項檢查沒發現器質性病變,服用心血管類藥物也不能讓癥狀得以改善,可能同時還伴有潮熱、盜汗、失眠等更年期癥狀,應該去婦科內分泌專科看看。
危害三:盆底障礙
除此之外,更年期婦女盆底功能障礙的發生率可達50%~80%。相比其他影響,盆底功能障礙是較容易被忽視的一環。進入更年期的女性,隨著卵巢功能的衰退,盆底支持功能也逐漸弱化,嚴重時可能影響生活質量。而及時的盆底功能評估,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規范的訓練和康復治療,70%~80%患者的盆底功能是可以明顯改善和恢復的。
如何才能順利度過更年期
“要盡早、規范地補充雌激素。”周堅紅教授強調,“雌激素補充治療開始得越及時,更年期對女性的健康危害也就越小。”
規范適量的激素替代療法,對于早衰以及有更年期癥狀的女性而言,作用并不是在于延緩衰老,而是在于對骨骼、心血管系統和神經系統的保護作用,使適齡婦女在低風險情況下獲得最大收益。
50~59歲,是激素補充治療最佳期。最新版的中國《絕經過渡期和絕經后期管理和激素補充治療指南(2012版)》上提出,激素補充治療(HRT)是目前公認的緩解絕經相關癥狀最有效的治療方法,而最佳治療時間為50~59歲之間,專家稱之為“窗口期”。
如果錯過,身體傷害將是不可逆的,即便雌激素能夠延緩骨量的丟失,但由于骨質疏松已經形成,健康風險已然存在,后續花費也將變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