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萍
摘 要: 網絡為大學生發言權提供了更加自由的空間。大學生網絡話語權含義豐富,但往往缺乏理性和深度,高校需要加強公民教育,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引導學生自主發展。當前大學生網絡話語權存在一些問題,大學生爭取話語權的目標是促進自身身心健康和綜合發展,高校要引導學生有效擴大話語權。
關鍵詞: 大學生 網絡話語權 價值目標 實現路徑
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普及,其為大學生的話語的表達提供了更自由和廣闊的空間平臺。在傳統媒體時代,話語權不受重視,網絡新聞媒體成為普通民眾表達心聲的方式[1]。新媒體時代,如何了解大學生的話語權,已經成為當務之急,高等院校教育者必須了解大學生網絡話語權的實現方式及大學生網絡話語權的價值目標,更需要了解大學生網絡話語權使用過程當中存在的諸多問題。
一、大學生網絡話語權的表現是發言權
所謂話語權,就是說話的權力,是指一種信息傳播主體潛在的現實影響力[2]。大學生網絡話語權的實現方式是發言權。發言權包括兩個含義,首先說話的權利是發言權,必須遵守現行法律系統,按照一定的話表達規范;二是要有效地發揮話語的力量,是對別人產生影響的能力,話語權力的有效性是實現話語權的保證條件。
大學生的話語權有話語權和話語權力雙重屬性,大學生網絡話語權通過表達言語行使言論權實現,是互聯網用戶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大學生使用話語權的欲望越來越強。大學生要不斷提高文化素質和適應網絡的能力,要關注社會管理、校園管理、各種熱點問題及公共事務。例如,通過校園BBS、各類網站、論壇、在線社區、微博、WeChat等參與轉發和評論。
二,實現大學生話語權的價值目標
(一)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和綜合發展。
在移動互聯網不發達的時代,大學生抒發和表達自己想法和感情的途徑不多?,F在大學生需要運用互聯網抒發自己的感情,參與社會管理,同時深入了解社會,從社會獲取更多的信息,這有利于大學生身心健康和綜合發展。移動互聯網的開放性、交互性、虛擬性給大學生了解社會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舞臺,給大學生更多的發言途徑,使大學生能夠與政府和其他部門對話溝通。保持大學生話語權益就是實現大學生表達自己想法和建議的目標,有利于大學生心理健康,促進學生整體發展,這是大學的素質教育和公民教育。
(二)促進學校管理,建設和諧校園。
大學生網絡話語權的順利行使有利于增強學校管理效果,促進和諧校園的建成。大學生通過網絡話語權的行使,與高校管理者和高校教育者溝通、交流,有利于和諧師生關系的形成。網絡交流是虛擬化的,學生可以講出當面不敢講的東西,有利于解決大學生心理癥結,有利于教師與學生的溝通,有利于領導層接收到最實際的信息,優化學校教學和各項事務管理。
(三)促進民主與社會進步。
審議民主的核心思想是群眾在政治進程中的重要聲音。大學生積極參與政治經濟文化活動,有利于大學生網絡話語權的行使,有利于積極參加各種公共事務、政治活動、社會管理和公眾管理,更有利于實現大學生的民主權利。促進社會民主權利的發展,促進政治和公共管理的發展,實現和促進學生的話語權,促進民主的進一步發展,促進社會進步。
三、當前大學生網絡話語權存在的問題
(一)行使網絡權利的不平衡。
男生和女生重點關注不同,女生關注娛樂、活力方面,男生更關心政治、社會、經濟及其他公共事務,例如,參與各種社團活動和社會調查及社會大走訪和社會實踐。文科生和理科生參與社會的程度和領域也不同。文科生更多的是政治、經濟、文化各方面,而理科生則相反,很少參與這方面活動,主要從事科學研究和科學試驗。
(二)過度使用網絡話語權和濫用權力。
大學生話語權行使必須遵循理性,才能發揮其最大化和持久性的影響?;ヂ摼W作為重要的民意表達場所[3],要加強對互聯網輿論的監控,某些學生在網絡話語使用過程中自控力不強,容易受到其他人的影響,不能堅持自己的想法。
(三)網絡話語的有效性低,網絡話語的力量發揮失敗。
某些大學生缺乏理性和責任感,缺乏參與意識和促進意識,需要堅持網絡“公有領域”理性溝通,增強網絡話語的影響力。
四、大學生話語權的實現路徑
(一)建立有效的溝通模式,營造民主開放的校園氛圍。
高校建設網絡平臺,營造和諧的學校氛圍和社會環境。網絡為大學生提供了比過去更平坦、松散的話表達空間,高校建立網絡微博、校園BBS真名系統,增加大學生網絡話語表達途徑,保護大學生話語權有效表達,使大學生能夠說出自己的想法,理性表達。
(二)發揮高校人力資源優勢,強化大學生網絡話語教育與指導。
大學生網絡話語權的正確運行和有效釋放可以通過課堂教學、課后輔導方式進行,使大學生理性分析和科學思考,引導大學生正確地、積極地、合理地行使網絡話語。提高大學生的網絡素養,強化參與意識、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引導網絡參與使用。同時,強化大學生網絡素養培養,從理性認知、深入思辨、謹慎轉發、理智評判、拒絕傳言、遠離謠言、堅守法律與道德底線等方面全面提升網絡素養[4]。
(三)引導學生有效匯集話語權,擴大話語權。
高校要規范大學生網絡話語權的表達,疏通大學生網絡話語權行使的渠道。為大學生網絡話語權開辟人際資源的康莊大道,有效整合各種社會資源,為大學生網絡話語權的行使提供便捷途徑。高校要引導大學生擴大人際社交圈,引導大學生多進行社會活動和社會實踐。例如,進行大走訪、大調查、大參觀。走訪社區,走訪政府,走訪醫院。調查名人,調查先進分子。參觀各種紅色景點、歷史博物館、烈士陵園等。
(四)引導學生自我組織發展,實現在線和現實良性互動。
網絡話語的實現并不意味著只能停留在網絡上言語的表達,需要注意網絡實踐,增強自己的話語力量,因此,高校引導學生勇于走出網絡回歸現實,在真正的權力組織中表達自己的觀點,特別是那些有影響力的學生。
參考文獻:
[1]林綱.網絡新聞語言與話語權變遷[J].社會科學家,2009(11).
[2]宋秀娟.基于網絡話語權的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J].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13(3).
[3]袁瓊,呂雪梅.網絡話語權與互聯網,輿論監控機制研究[J].山東社會科學,2010(11).
[4]蘇娜.大學生網絡話語權的發展現狀與提升策略研究[J].江蘇高教,2015(3).
基金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江蘇教育視域下網絡話語權實現與輿情監控機制研究》(項目編號:2015SJB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