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慶陽市慶化學校 王立虹
擁抱親情,心懷感恩
甘肅省慶陽市慶化學校 王立虹
感恩報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在現實生活中,有不少隊員不知道關心、體諒自己的父母,甚至認為父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少先隊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七年級活動內容提出“引導隊員明確道德責任,履行道德義務”。為培養隊員們知恩、感恩、報恩的良好道德習慣,我們通過營造氛圍、激發情感,架起了一座“理解和愛”的橋梁,幫助他們真正理解愛的內涵,引導他們心懷感恩、學會感恩,了解父母的辛苦,用實際行動來報答父母。
1.舉行出旗、退旗儀式,規范少先隊活動程序,增強七年級少先隊員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2.創設不同的情境,引導隊員發現親情、領悟親情、擁抱親情。
3.幫助隊員實現由感恩父母到感恩老師、朋友、祖國的思想轉變,逐步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國。
1.分工合作。引導隊員們成立3個小隊,分別準備幻燈片、視頻、歌曲、詩歌等。
2.活動前進行輔導、溝通。輔導員要協助中隊長和小隊長完成活動方案的設計、活動程序的安排、活動內容的準備等工作。
3. 營造氛圍。在活動前,鼓勵隊員們辦一期以“感恩父母,擁抱親情”為主題的板報,營造活動氛圍;舉行手抄報比賽,增加隊員們對這一主題內容的了解和認識;在課間練習《感恩的心》手語操等。
隊員們練習“感恩的心”手語操
隊員們在活動前設計的黑板報
環節一:舉行儀式,規范行為(略)
環節二:創設情景,發現親情
第一小隊首先用一組圖片展示一個人從出生到十二三歲的成長歷程。隊員們通過觀看圖片,回憶在自己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給予的無私的愛。
隊員們通過小隊交流,進一步體會父母對自己十幾年如一日的精心照顧,感悟生活中經常被自己忽視的父母之愛,并從中發現親情,生發出不能一味地索取,要時刻懷有感恩之心,學會感恩父母的愿望。
環節三:觸動心靈,回憶親情
主持人引出問題:母親的皺紋、父親的白發,是他們操勞的見證,是他們對兒女無私奉獻的痕跡。在我們成長的十幾年中,有誰細心關注過父母的變化?有誰認真了解過父母的愛好?
隊員們紛紛講述各自對父母的了解,暢談此刻心里的感受。隨后主持人進行簡單總結:是父母的無私奉獻使我們過上了幸福的生活,讓我們快樂地成長。
第二小隊的隊員深情地朗誦詩歌《媽媽的愛》,引導大家一起體會親情的無私。隊員們在發現自己對父母的疏忽后,反思自己的行為,認真思考該如何感恩父母。
環節四:深入理解,感恩親情
第三小隊的隊員通過詩朗誦《我的父親母親》加深隊員們對父母之愛的理解。
隊員們寫給父母的心里話
主持人請大家思考:平常你是怎樣與父母相處的?你最想對他們說的話是什么?隊員們把自己的回答寫在彩紙上,現場分享后,再將紙折成心形,帶回家送給父母。
發現親情、回憶親情的過程,喚醒了隊員們對父母之愛的理解,也啟發了他們要從現在做起,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表達對父母的感激之情,并以實際行動來回報父母。
環節五:付諸行動,延伸親情
在活動結束前,輔導員總結:相信這次活動在隊員們的心里埋下了感恩的種子,但是,感恩絕不僅僅是感恩自己的父母,生活中處處都有需要我們感恩的人和事。例如,我們要感恩老師,是他們帶領我們遨游知識的海洋;感恩朋友,是他們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多樣的色彩;感恩祖國,是她讓我們擁有了良好的學習環境……知恩圖報是做人的根本。希望大家能長存感恩之情,常懷感恩之心,讓生活永遠充滿關懷、真情與溫馨!
最后,全體隊員一起表演課前練習過的“感恩的心”手語操,加深對活動主題的領悟,開啟感恩行動。
輔導員采用多種形式鼓勵隊員們圍繞《少先隊活動課程指導綱要(試行)》的目標與內容,自主設計活動方案、開展活動,培養了他們自主活動所需要的組織、觀察、思考和團結合作等能力,以及知恩、感恩、報恩的意識和“心中有他人,心中有祖國”的情感,促進了他們的全面發展。
(欄目編輯 張 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