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當代國際關系中,國家間的包括因國內分裂產生的戰爭與武裝沖突持續不斷,但非戰爭矛盾與沖突已經成為當代國際關系中最常見的沖突形式,特別是在國際經濟關系中表現的尤為明顯。《國際法》體系的建立、完善及其編纂、應用的不斷擴展和深化,對預防、調解和處理這類矛盾和沖突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 國際法 預防調解 非戰爭 矛盾 沖突
作者簡介:韓紅,綏化市人民警察訓練學校,講師,研究方向:法學。
中圖分類號:D9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11.123
非戰爭矛盾和沖突,是當代國際關系中最常見的沖突形式,幾乎涵蓋了當今國際關系和國際交往的各個方面,尤其在國際經濟關系領域表現的更為明顯。隨著國際交流的不斷擴大和加深,國際關系中的非戰爭沖突和矛盾越來越復雜化和尖銳化,由此必然導致矛盾和沖突的不斷擴大和升級,直到走向極端——發生暴力沖突甚至導致全面的戰爭。因此,預防和調解當今國際關系中的非戰爭矛盾和沖突,對促進世界和平與穩定及全面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戰略意義;而當今《國際法》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及其編纂、應用的不斷深化和擴展,對預防、調解和處理這類矛盾和沖突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在國際關系及交往中處于核心的地位。
一、當今世界格局發展變化及非戰爭矛盾、沖突的表現
(一)經濟全球化、一體化突顯,經濟發展競爭領域拓寬
世界及地區經濟結構深層調整,主要經濟體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世界經濟結構改善,世界經濟區域一體化加快。國際金融體系改革邁出實質性步伐,國際資本監管加強,新興市場國家話語權增大,同時西方貿易保護主義抬頭,針對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貿摩擦與沖突增多。新技術與新產業革命迅速興起,使得新興市場國家對外貿易和投資不斷擴大,已經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手。各方圍繞新技術與新產業主導權進行激烈競爭,各國及區域性組織激烈較量,沖突不斷。網絡空間爭奪愈演愈烈,世界各主要國家紛紛出臺網絡安全發展戰略,極力宣示網絡主權,美國設立網絡司令部,頻繁進行網絡安全演練,積極開發運用網絡數據資源及網絡技術優勢,借口網絡自由對外開展攻擊滲透,盡顯網絡霸權本質。
(二)國際秩序全面深刻變革,多極化趨勢明顯加快
世界主要國家關系調整加劇,世界性區域性的合作與競爭復雜交織。大國之間的共同利益、相互依存加深、擴展,和平與發展、競爭與共存成為大國關系的主導面,西方國家與新興市場國家及發展中國家相互借力、協作增加,東西方關系與南北關系更趨平衡,彼此雙邊、多邊對話合作機制不斷深化。國際力量結構更加多元,目前已由西方主導向美西方與新興市場國家及發展中國家共同主導轉變,西方大國體系的影響力、影響面逐漸減弱;國家行為體向非國家行為體轉變,體系化、組織化行為逐漸上升,國際非政府組織、跨國公司及國際互聯網影響力、支配力擴大,民族國家、中小國家的政府功能有所削弱。國際組織機構與多邊機制、體制改革加快,其作用及影響力增強。聯合國安理會改革醞釀日久、呼聲漸高,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增資擴股,新興市場國家份額大幅增加,七國集團日薄西山,二十國集團走向機制化軌道,金磚機制及功能作用增強,其他區域性組織機制創新加快,在世界多邊體制中作用日益加強。全球治理主導權、話語權競爭加劇,各類全球性、區域性問題、矛盾層出不窮,傳統國際關系準則和國際法體系醞釀重大調整。
(三)國際及區域安全仍然尖銳復雜,但大國間軟實力爭奪更加激烈
進入新世紀以來,傳統軍事戰略競爭依然,大國高科技軍事競賽勢頭迅猛,各國軍事支出增長速度不減。但總體上看,非傳統安全威脅問題更加突顯,其影響力、破壞力進一步上升。應對各類非傳統安全威脅與挑戰已成為當今處理國際關系問題、維護國家安全的極為重要的方面。軟實力競爭加劇,隨著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和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美西方對世界的影響力逐漸走弱,西方發達國家長期形成的民主、自由、人權等價值體系及制度優越感受到重大挫折,被迫進行集體反思、調整,并尋找新的支撐點,試圖建立新的話語權體系,展現出文化的沖突,文明的較量。以軟實力為基礎和標志的新世紀的綜合國力競爭正式登上世界舞臺。
縱觀世界的發展與變化,非戰爭矛盾與沖突已成為當今世界處理國際關系問題的核心,是矛盾的最主要方面,以軟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競爭已經成為當前各國國際戰略博弈的最前沿。
二、現有的國際法體系,為預防、調解和處理當今國際關系中的非戰爭矛盾和沖突,提供了一整套重要的原則、制度和規則
在當今國際社會,國際法雖然不具有強制性的約束力和對象性的執法手段,但是國際各個部門的具體法律文件的形成及編纂,已經構成了對國際關系的實際作用過程和影響,該過程考慮了國際社會交往的客觀需要及可能產生的矛盾和沖突的實際可能,容納、綜合、平衡了各國及其所代表的各種國際法主體的利益和意見要求,使法律文件體現出各種國際法主體的相當程度的自覺自律性要求,從而在很大程度上將國際關系納入了某種具有共同愿意和認可履行的規則體系之中。有兩個方面表現的非常突出:
一是以聯合國為代表的各類全球性組織作用的不斷增強,為國際法的運用、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組織性基礎。并且越來越成為國際法淵源和編纂的主體,極大地推動了國際法體系的發展。
二是隨著國際交往的不斷擴大和深化,以國家主權為特征的各國內部自身的獨立法律體系和國際法體系的相互交融日趨加深,一致性、趨同性、相互借用性越來越明顯,充分體現出國家作為國際法主體的有效性和適用性。特別是在和平與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主題的大前提下,保持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促進世界經濟的共同發展,已經成為國際社會的普遍愿望和要求,而現有的國際法體系,正好適應了這一發展趨勢,為預防、調解和處理當今國際關系中的由和平與發展等非戰爭因素引發的矛盾和沖突,提供了一整套重要的原則、制度和規則。endprint
三、現今的國際法體系在對國際關系的協調方面,迄今為止最有效的是國際經濟法體系對國際關系的調解
隨著科學技術的巨大進步和國際社會交往的急劇擴大,我們很難設想,假如沒有國際經濟法律規則體系的約束,當代如此容量巨大、交流膨脹、運轉復雜的國際經濟活動將會如何進行,世界將會變成什么樣子。現有的國際貿易法、國際技術轉讓法、合資經營企業法及其他一系列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的法律,對各種國際經濟關系的相關方各種權利、義務及對國際經濟活動中大量技術性規則問題都作出了法律上的規定和說明。在國際經濟關系及活動中的一些基本環節和重要領域,還根據有關法律文件成立了許多世界性、區域性和專業性的國際組織,來對國際經濟關系活動實施組織協調,特別是逐如世界貿易組織、世界銀行、歐洲聯盟和石油輸出國組織等這些國際上的重要組織,在當今的國際政治、經濟生活中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對國際關系的各個方面正產生著深刻的影響。
近幾十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信息化的發展,調整國際經濟關系的國際經濟法律體系規范的地位和作用顯得越來越突出。特別是WTO體制建立以來,WTO規則已經廣泛深入到涉及貿易、投資、金融、產品、稅收等各個領域,并對所有成員具有影響力、約束力和強制力,其在國際經濟關系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規范性要求已經直接、間接的促使了各成員國調整、修改了大量的國內相關法律,其產生的作用和影響非常重大。除此之外,許多重要的國際法文件還對國際交往中大量的非經濟活動做出了詳盡的規則性要求,如關于國際航空、空中劫持、無線電信、外交人員制度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在當今的國際社會,在日益復雜的國際交往中,國際法在預防、調解因非戰爭因素引發的各類矛盾和沖突中正發揮著極其重要的、無可替代的作用。
當代國際法體系,幾乎涵蓋了國際生活的各個領域,其適用方式正越來越多地通過國際組織協議或章程、地區性組織協議或章程、國家間的協議或條約等體現出來,構成該法律體系的一些重要原則、制度和規則,已經成為現今各種國際性(地區性)組織、各類國家甚至企業和個人的各種國際行為和交往的一種基本的自律性行為,雖然在國際交往中,由于利益沖突、社會差別、文化習慣甚至由于意義形態矛盾等各種因素所引發的國際矛盾和沖突極其復雜,有時甚至達到激化的程度,但是正是由于這些有重大國際及區域影響的國際性和地區性組織以及日漸健全合理的國際法體系的存在,才使得當今的國際社會能不斷地化解各類矛盾和沖突,平穩協調地向前發展。隨著國際交往特別是國際經濟、文化交往的進一步擴大和加深,國際法體系將在預防、調解國際非戰爭矛盾和沖突中,必將發揮越來越突出的作用。
四、努力為新世紀的國際法體系的創新與發展做出中國貢獻
和平、發展、合作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堅持和平發展合作的思想,是對中國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豐富和發展。愛好和平、講信修睦、協和萬邦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新時期中國處理國際關系問題的鮮明旗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運籌帷幄,以大國外交為重點、以周邊外交為基礎、以積極維護和開展好與第三世界發展中國家外交關系為支撐的全面全方位的外交格局,在較短時期內就打開了我國新時期外交工作的新局面,極大地提升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和作用,為維護世界的和平、合作與發展做出了新的貢獻。在我主動作為特別是堅持聯合國憲章原則基礎上,我國參與聯合國及其他世界組織及地區組織的各項活動、決策并發揮了重大作用和影響力,為世界的綜合治理,如環境問題、千年發展問題、防止核擴散問題、反恐怖主義問題、金融安全問題等等均提出了中國方案、發出了中國聲音、體現出了中國的地位和作用,對聯合國、各大專業組織以及區域性組織的健康發展和發揮其維護世界與地區的和平與發展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我國提出的主張和方案,對近代以來形成的國際法及體系的創新和發展,對相關國際法律體系、指導思想、原則、規則等的重建及架構完善也必將起到積極的作用,也必將促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法制化的不斷進步,全面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中國主張,既有濃厚的中國特色,又有鮮明的時代特征,反映了世界發展和人類進步的普遍要求,將對國際關系發展、促進國際社會進步產生積極的作用和影響。
參考文獻:
[1]梁西.國際法.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2]王繩祖.國際關系史.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1996.
[3]謝益顯.中國當代外交史.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7.
[4]張乃根.論國際法在國際秩序中的作用.北方法學.2010,4(3).
[5]李壽平.國際法在中國空間法中的作用及其對環太平洋國家空間法和空間活動的影響.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5).
[6]周忠海.論國際法在WTO體制中的作用.政法論壇.2002(4).
[7]盧松、劉文宗、秦曉程.國際法在國際關系中的作用.外交學院學報.1997(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