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斌生 詹麗君
摘 要:面對教學模式,教師首先要充分理解其指導思想,然后結合學科特點,以學生基礎為出發點有效地選擇和運用,有的放矢,不拘泥于形式,在教學中充分體現教學模式的核心思想。
關鍵詞:教學模式;教學思想;接受式;發現式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6-0026-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6.012
教學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思想指導下,圍繞教學活動中的某一主題,形成相對穩定的、系統化和理論化的教學模型。教學目標的多元性決定了教學模式的多樣性。面對各種教學模式,如何根據需要合理地選擇和運用,最大限度地整合各種教學資源,以提高教學效率,是個十分重要而艱難的過程。職業學校的計算機教學在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對象上有其自身的特點,必須根據這些特點選擇和運用教學模式。
一、教學模式的分類及特點
依據指導思想劃分,教學模式主要有兩大類:一是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二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
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特點為: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是主動的施教者,并且監控整個教學活動的進程;學生是知識傳授對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教學媒體是輔助教師教的演示工具;教材是學生的唯一學習內容,是學生知識的主要來源。計算機教學中常用的該類模式有“講解接受式”“示范模仿式”。這些模式的優點是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便于教師組織、監控整個教學活動進程,因而便于系統知識的傳授,有利于知識體系的建構。但如果完全由教師主宰課堂,忽視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則不利于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按這種模式培養出的絕大部分是知識應用型人才而非創造型人才,難以適應未來工作的需要。因而一些應用類的課程可選用此類方法,如辦公軟件、圖形圖像處理和多媒體制作等,這類課程的重點是應用軟件的操作能力培養,學生會用就達到了教學目標。
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特點為: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是學生建構知道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學媒體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學生的學習內容不局限于教材,通過自主學習,學生可從其它途徑獲取大量知識。計算機教學中常用的該類模式有“討論式”“引導發現式”“問題探究式”等。這類教學模式強調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因而有利于學生的主動探索、主動發現、有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這是其突出的優點。但這類模式對教師、學生和環境條件的要求較高,當其中某些方面不滿足要求時,將偏離或達不到教學目標,這時就不是“填鴨式”而成了“放鴨式”。程序設計的教學即可適量采用該類模式以提高學生觀察分析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由上分析可見,兩類教學模式各有其優勢與不足,應當彼此取長補短,相輔相成。
二、教學模式的選擇與運用
教學模式沒有好壞之分,不管白貓黑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也就是說如果這一模式能使課堂教學效率最大化,那就是個恰當的選擇,現實中經常出現這種現象,選擇的教學模式并不適合所授內容,只是為了使課看起來精彩,失去了該模式的真正意義。教學模式不能公式化,一節課中多種模式的合理運用有利于調節學生的情緒和興奮性,一門課程的教學中多種模式的優化組合有利于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如何在適當的時間、適當的地點對適當的內容選擇運用適當的教學模式需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一)根據指導思想選擇教學模式
教學活動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教師在其中主導,因而教師的思想將極大地影響學生,一個思維僵化的教師很難教出活躍的學生。作為教師我們必須不斷學習新的理論,反思總結,以擺脫舊思維的影響,運用教學模式也是一個學習過程。任何教學模式都是在一定的教學思想和理論指導下提出來的,教學模式所賴以建立的教學理論或思想,乃是其靈魂和精髓,因此我們必須先深入研究其核心思想,發掘其本質,才能真正發揮該教學模式的作用。前面講到的教學模式與教學內容不相襯的情況即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我們都是從應試教育中過來的,必須從中走出來,否則即使采用了先進的教學模式,也只是披上了一層華麗的外衣而已。
(二)根據功能目標選擇教學模式
任何教學模式都指向一定的功能目標,其指引著教學活動前進的方向。我們應該選擇功能目標符合教學目標的模式,如果一個模式不能完全達成教學目標那就選擇多種模式組合。作為職業學校,培養的主要還是應用型人才,因而任務驅動法被大家所推崇,其淡化了理論,強調動手能力的訓練,適應職校生的學習基礎。當然,為了學生將來能更好地發展,自學、探索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不可缺少,因而在學生完成模仿的基礎上再引導他們進行一些探索,適當地在這些方面進行指導和訓練。
(三)根據學科特點選擇教學模式
學計算機課程的學生具有先天的優勢,他們計算機操作能力較強,因而,一是能充分發揮一些CAI和CAT軟件的功能進行自學、目標測試;二是能充分發揮計算機網絡的功能。網絡為教與學提供了豐富的信息,學生能接觸更多更新的思想和科技新動態,為探索、研究性學習提供了可能,而局域網、BBS等又為合作學習提供更方便的環境,適于協作意識和能力的培養,這些優勢使得可以選擇的教學模式更多、更有效。
計算機專業課程可以分為三條主線,這三條線上的課程在教學模式的選擇上各有側重。一是硬件類,這類課程在模式的選擇上應偏重實踐操作,但基本概念和原理的講解也是必要的;二是應用軟件類,這一類以實踐為主,少講理論;三是計算機語言類,講授為主,實踐配合,以思維訓練為核心。當然,劃分不是絕對的,教學模式的運用也不是一成不變,在某課程授課過程的各階段,教學模式也需根據階段目標靈活選擇運用,甚至一節課與另一節課在模式的選擇和時間的分配上也各不相同。endprint
(四)根據現實條件選擇教學模式
以教師為中心的接受式教學模式應用較多,這是因為容易實施。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實施則相對難一些,因為其教學設計主要圍繞“自主學習策略”和“學習環境”兩個方面進行。前者通過各種學習策略激發學生去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即誘發學習的內因;后者則需為學生創造必要的環境和條件,即提供學習的外因,難度不言而喻。
1.學生基礎
以學定教,學生基礎是模式選擇的基礎,經過九年填鴨式教育,學生的思維遠遠不能適應探究、自主學習等方式,但也不能因此就放棄。教師需要有足夠的耐心指導,使他們走上自主探究之路。在開始時教師只能進行少量、簡單的訓練,然后逐步加深、加大。當學生基礎差異較大時教師可采用小組協作學習的形式以優帶差。
2.教師能力
探究類模式對教學過程的設計有著極高的要求,因為這時教師不再是控制者,要使得學生在一定范圍內探索而不偏離目標,教學設計的嚴密性,科學性必須有足夠的保證。采用能力達不到的教學模式不但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甚至降低教學效率。教師教學能力不是一朝一夕能形成的,需要不斷學習、實踐、反思。
3.教學環境
如果硬件設施不足、沒有適當的教學環境,那么有些教學模式是用不起來的。以學生為中心的發現式教學模式是隨著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發展才得以普及。據說美國小學生就開始寫論文,我國貧困地區的小學生有條件嗎?只要能因地制宜,充分發掘潛力和優勢就能化腐朽為神奇,平凡中出精彩。
三、教學模式運用案例
下面是Visual Basic中教學模式運用的一個實例。該案例的教學目的是:理解計數型循環語句的執行過程,培養其觀察分析歸納等能力。該案例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出發引出新問題,通過一系列學習,學生進行觀察分析比較。整個教學過程綜合了引導發現法和問題探究法的核心思想,具體過程如下:
第一階段 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教師演示:單擊“放大”命令按鈕放大標簽;
學生回答:該程序的設計方法;
學生思考:該例是單擊一次,放大一次,如果要連續放大該如何設計?
第二階段 分析問題,歸納小結
回顧:條件語句構成的循環;
教師演示:修改程序為FOR循環,運行;
學生分析:比較條件語句構成的循環與FOR循環的功能是否相同?既然相同為何要有新的結構?推導出FOR語句的特點;
實踐體會:用調試器觀察FOR語句的執行過程;
第三階段 知識深化與拓展
給出FOR語句每個注意點的實例,小組分析討論;
對每組的分析結論進行比較,點評;
第四階段 知識應用及思維訓練
字幕的實現及多變的色彩(可根據學情作適當提示);
第五階段 學生自學、探索
該程序仍有不足,動畫無法自由地控制,如何解決?
提出Timer控件,學生自學、探索該控件功能及應用。
在該案例中,教師僅僅起組織、引導、指導作用,啟發引導學生進行嘗試、討論、自學和探究,并進行一定量的小組協作學習,多種教學模式互相配合,充分發揮了各自的優點。
參考文獻:
[1] 鐘海青.教學模式的選擇與運用[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 魏清.中學有效教學策略研究[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