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聯合
摘 要:新時期的教育強調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啟發式教學就是其中應用非常普遍的教學模式。所謂啟發式教育,是指教師結合學習內容和學生實際,通過科學的教學流程和有效的問題設置,來調動學生參與到知識的學習中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高效學習和更好的發展。
關鍵詞:啟發式教育;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7)36-003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36.017
古語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睂τ诼殬I學校的學生來說,他們學習能力因為基礎和習慣的問題可能薄弱一些,針對學生實際開展的啟發式教育,非常符合學生學習需求。就這一問題筆者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一、啟發式教育的關鍵
興趣是點燃智慧的火花,是探索知識的動力,是成才的起點。教師的教學應該是包括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雙向的過程,學生學的效果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教師教的效果,所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對于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內驅力是非常重要的,這就需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那么,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做到如下幾點:建立師生平等,發揚教學民主。啟發式教育強調以師生雙方活動為主,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堅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同時深刻認識到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要求師生關系和諧,教師通過自己的主導作用使學生進入主體地位?,F階段特別要拋棄“精英教育”,給予每個學生應有的信任和責任,把教學民主真正落到實處,千方百計地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啟發、誘導學生大膽質疑,鼓勵學生敢于發表意見,使廣大學生在寬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中能夠積極地投入、參與,在參與中收獲知識,培養自己的學習能力。
1.教學語言要真摯感人,以情動人。課堂教學是人的感情交流,如果教師擺出絕對的權威,在他的教鞭指點下,學生戰戰兢兢,就不敢放開手腳發散思維,不會主動地去學習、去探索。例如,當有學生不敢回答問題時,會出現躍躍欲試的表現,我會以鼓勵的語言,讓他大膽說出其想法,即使說錯,也會及時激勵他,這樣就不會存在膽怯心理。
2.教師的儀表、體態要和諧、優雅。一位儀表優雅的教師走進課堂,便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在和諧的課堂氛圍中會主動打開心靈的門戶,與教師溝通感情,面對面地交流、碰撞,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會大大加強,由“要我學”變為“我要學”。在課堂教學中,以微笑進行教學,不把個人情緒帶進課堂,會讓學生時刻感到親切感。
3.要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生是有差異的,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千篇一律,強人所難,會適得其反,產生逆反心理。因此在布置作業或提問時,我會因人而異,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布置難度不同的作業或提出不同的問題,要求學生作答。
4.要正視學生心理發展的不平衡性。學生的學習心理常常表現為不穩定,學習興趣帶有階段性,教師要及時有效地調整學生的學習情緒。在講課過程中,盡量多利用一些教具、課件或游戲活動調動學生參與的熱情,這樣才容易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
5.有教無類,關注全部學生。學生作為個體來說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我們教師要正視這種差距,結合學生不同的特點給學生具體的、切實能夠達到的要求,要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得到尊重,真正實現促進每一個學生的成長的教育目標??傊?,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立足啟發式教育,并真正起到啟而發的作用,才能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二、啟發式教育的實質
啟發式教育模式就目前來看是比較受教師歡迎的,但是從具體的落實來看,因為很多教師習慣了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在新方法的應用上還是存在一定的欠缺的,要想真正發揮其實效性,還需關注細節,做好方方面面的準備。
1.引導學生質疑、思考。學生學習有時候低效往往是照搬照抄,缺乏思考進而把知識轉變為自己知識的主動性。所以,要做好啟發式教育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多多思考。學生有了問題,就有了思考的方向,進而使學生感到思維的魅力,品嘗到思維這顆智慧之果的甜頭。
2.要適時加以點撥。在啟發式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注意不能使學生的思維活動有大的障礙,更不能使思維活動偏離正確的方向,要使學生的思維活動始終處于積極的狀態。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加以點撥,或適時加以指導,使學生思維能順利展開,進入積極狀態。
3.要抓住最基本的知識。學生的學習是學生認知結構的重新組織的過程。知識結構由知識的點和線構成,新知識是舊知識的派生物,而舊知識乃是推進新知識的基本點。因此,在啟發式教育中要善于選好推進新知識的基本點。之所以能使學生處于思維的積極狀態,順利登上幾個大臺階,一個重要原因是選好了一個知識基本點,因而一步一個腳印,達到了鞏固、理解、運用知識的目的。
三、啟發式教育的目的
有道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卑阎R機械地傳授給學生,不如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教會學生自己學習,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去觀察、實驗、分析,自己探索知識,發現知識,掌握知識,形成一定的學習技能,從而達到“不教”的目的。陶行知先生有句話說:“教,是為了不教”,就是這個意思。
總之,啟發式教育要求教師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良好的思維習慣,從而使學生不但掌握教師已教授的知識和能力,而且掌握教學未涉及的知識和能力,而且在以后的生活中繼續獲取知識,發展能力,以適應科技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我相信在廣大教育者共同努力之下,我們的教育一定會呈現嶄新的面貌:“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
參考文獻:
[1] 康釗.淺議啟發式教學的意義及其運用[J].當代教育論壇(宏觀教育研究),2007(1).
[2] 房強.啟發式教學在高校教學改革中的實踐與研究[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9(4).
[3] 張俊蘭.關于啟發式教學的幾點思考[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07(1).
[4] 肖云龍.創造性啟發式教學法的研究與實踐[A].第五屆全國機械設計及制造專業教學研討會議論文集(卷1 教學論文)[C],19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