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清水??
摘要:數學建模是初中數學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和思想,數學模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將抽象的概念、理論和內容具象化,提高學生理解和掌握效率,并提高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筆者首先對初中數學中數學模型的應用要點進行分析,并對初中數學教學中常用的數學模型進行舉例和分析,為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模型的應用提供資料參考。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數學模型;舉例
數學模型是初中數學教學中最常用的思想和方法,其在初中數學科目教學中的應用,能夠極大的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想要提高數學教學中數學模型的應用水平,就一定要掌握數學教學中數學模型的應用要點,將數學模型和生活實踐建立聯系,并讓學生掌握生活實踐-數學模型-生活實踐之間的循環轉化關系,通過數學模型的靈活運用,提高學生數學問題理解水平,并提升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一、 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模型的應用要點
(一) 審題
數學模型是對真實生活中數學問題的概括與簡化,其與現實生活是有著緊密聯系的。在初中數學科目教學中,面對數學問題和數學題,想要得到正確的數學模型,一定要把握好審題關。只有提高審題的準確度,才能在較長的數學問題敘述中找到構建數學模型的要點,才能明確建模的目的和方法,并找到題目中的已知項和未知項,并采取相應的數學模型來解決問題。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模型應用中,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是提高學生數學模型應用準確度和數學問題解決能力的關鍵點。
(二) 簡化
在數學問題中應用數學模型,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實現對問題的簡化,并通過對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的調用,找到數學問題中各個關鍵內容之間的聯系,構建數學模型并予以解決。因而,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簡化問題,并能夠從問題中找到主要因素、次要因素,找到已知條件和未知條件,從而根據數量關系和所學知識,構建數學模型,通過數學模型的調用完成解題過程,并得到正確的結果。
(三) 抽象
數學相比于其他科目,最大的特點就是有著自己的數學符號和語言。數學符號和語言的形成,正是在數學建模的過程中總結而來的。教師在數學科目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掌握數學符號和語言,只有這樣,在遇到數學問題時,才能通過具象的問題抽象化,將實際的問題用數學符號來準確表達,并根據相應的定理、概念和方法,解決問題。
二、 初中數學教學中常見的數學模型舉例
(一) 函數模型
實例一:某文教店新采購一批圓珠筆,采購成本為每支1.8元,計劃每支圓珠筆4.0元出售,每個月可以銷售該品種圓珠筆200支。為了增加銷量,店里決定采取降價促銷的方式,通過調研,圓珠筆價格每降價1.0元,月銷量能夠提高50支。問題1,試求月銷量y和銷售單價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問題2,試求出銷售利潤z和銷售單價之間的函數關系式。
解1:根據上述條件,可得等式y=200+50(4.0-x)=-50x+400,y與x之間的函數關系式為y=-50+400.
解2:根據上述條件,可得關系式:z=(x-1.8)(-50x+400),整理得z=-50x2+490x-720
剖析:本題目中包含一次函數和二次函數兩個問題,通過對題目的分析,將具體的問題抽象成為由函數構成的抽象問題,這種建模的方法和思想,便于實際數學問題的解決。除上述模型外,包括供排水、成本計算、方案優化選擇等問題,都能夠運用函數模型來表達,并幫助人們提高問題的解決效率。教師在應用函數模型中,關鍵是要讓學生發現數學和實際問題之間的聯系,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二) 方程(組)模型
方程和方程組模型對實際生活的影響更大,讓學生掌握方程和方程組模型,學生能夠靈活的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完成包括價格計算、收益計算、成本分配計算等任務。
實例二:張明過年得到了100塊錢壓歲錢,這100元錢張明準備買玩具。通過詢問價格,一個小汽車玩具價格25元,一個士兵玩具的價格為5元,張明買士兵的數量是小汽車數量的5倍,問張明小汽車和士兵玩具分別買了幾個。
剖析:該問題比較簡單,通過建模能夠抽象成一個一元一次方程組。通過在具體的教學中使用一元一次方程組,能夠用數學符號來表達具體的購買數量和價格關系,這有助于幫助學生更直觀的分析張明的購買行為,并提高學生對方程和方程組模型的理解程度,提高其生活問題的解決效率。
(三) 不等式(組)模型
不等式和不等式組模型同樣是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的重要模型,不等式模型包括純不等式、不等式組、最優方案問題、等式和不等式綜合題、不等式和函數綜合題等幾種。不同的不等式問題,需要綜合不同的不等式、等式或函數模型來解答。由于不等式問題抽象性更強,因而學生在解決中遇到的困難也最多。
實例三:把價格為每千克20元的甲種糖果8千克和價格為每千克18元的乙種糖果若干千克混合,要使總價不超過400元,且糖果不少于15千克,所混合的乙種糖果最多是多少?最少是多少?
剖析:實例三所給出的題目就是一個標準的不等式組問題,不等式組問題與方程組問題的概括總結方法比較類似,但由于題目中含有不超過、不少于等不確定性的關鍵詞,因而學生在解題中很容易出現錯誤。不等式模型在盈虧分析、方案制定、投資決策等問題中比較常用,在應用不等式模型時,教師要引導學生正確的找到代表不等式問題的關鍵詞。
(四) 概率模型
概率模型相比于上述其他數學模型,由于題干內容量大,內容較為分散,學生解題通常比較難。雖然初中概率相關的教學內容占比不大,但概率仍然是中考中考點之一,如果在教學中應用好概率模型,能夠有效提高學生概率章節內容的學習理解效率,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實例四:小明和小亮是一對雙胞胎,他們的爸爸買了兩套不同品牌的運動服送給他們,小明和小亮都想先挑選.于是小明設計了如下游戲來決定誰先挑選.游戲規則是:在一個不透明的袋子里裝有除數字以外其他均相同的4個小球,上面分別標有數字1,2,3,4。一人先從袋中隨機摸出一個小球,另一人再從袋中剩下的3個小球中隨機摸出一個小球.若摸出的兩個小球上的數字和為奇數,則小明先挑選;否則小亮先挑選。
(1) 用樹狀圖或列表法求出小明先挑選的概率;
(2) 你認為這個游戲公平嗎?請說明理由。
剖析:概率問題的出現,一般有著綜合性強的特征。如果學生不能熟練的掌握概率相關的數學模型,在遇到復雜問題時,就會感覺到無從下手。概率模型的教學要點,在于經典概率模式的掌握,還有就是要培養學生從復雜題干中找到解題關鍵信息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概率模型的應用水平,提高其概率相關問題的解題能力。
(五) 幾何模型
幾何方面的內容,占據初中數學的大量課時和篇幅,作為初中數學科目教學的重點,幾何教學中對數學模型的應用頻率更是比較高。對于初中幾何模型在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分成幾種不同的模型類型,在教學中要讓學生靈活掌握,從而提高幾何題解題能力。初中階段常用的幾何模型包括平行和垂直、三角形(梯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實例五:已知:如圖,在四邊形ABCD中,AD=BC,M、N分別是AB、CD的中點,AD、BC的延長線交MN于E、F.
求證:∠DEN=∠F.
剖析:對初中數學幾何模型的應用,關鍵是讓學生學會對所學過數學知識的調用。只有在解決幾何問題時,能夠靈活地運用所學過的定理、規律,才能提高對幾何問題的解題效率。因此初中數學中幾何模型的應用,關鍵是提高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讓學生掌握思維拓展和知識遷移的方法。
綜上所述,函數模型、方程組模型、不等式模型、幾何模型、概率模式作為貫穿初中教學全過程的常用數學模型,其應用要點和教學要點有著明顯的區別。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對于不同的數學模型,教師一定要采取不同的教學與授課方式,才能讓學生更準確的掌握這些經典數學模型。
參考文獻:
[1] 李守霞.初中數學幾何教學中運用模型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5(2):111-111.
[2] 汪赫.例談初中數學常見的幾種“將軍飲馬”模型應用問題[J].試題與研究:教學論壇,2016(13):24-24.
[3] 艾立艷.追求數學教學“美與趣”的嘗試——以初中數學教材的三個模型處理為例[J].中小學數學:初中版,2016(6):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