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慶華??
摘要:當前我國的教育事業正處于發展的關鍵階段,尤其是現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育教學的思想方向都發生了轉變,而在這個背景下的教育發展也備受人們的關注。我國教育的高中階段是教育事業發展的關鍵階段,同時也是學生學習和生活的重要階段,而其中的語文教學對于構建學生的價值觀以及人生觀等多個方面的教育都有著重要的意義,新課改背景下對語文教學過程中人文精神的構建也有著一定的要求,進而致力于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和崇高的素質。
關鍵詞:高中語文;人文精神
前言
現階段我國高中階段的教學活動中依然以應試教育為本,進而在教學課堂上教師僅僅講解與高考有關的內容,而對學生人文精神的滲透和培養則相對較少,而這種教學模式雖然能夠提高學校的成績,單對于學生的發展來說是非常不利的。所以現階段在高中的語文教學中加強對人文精神的滲透和構建無論是對于學生的學習,還是對他們素質的培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以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為目標并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將人文精神在語文教學中實踐。
一、 高中語文教學活動的現狀
高中階段是學生培養自身素質和崇高意識的關鍵階段,而這個階段的學生也是學習生活的關鍵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高中生沒有受到良好的人文教育,就會給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造成不良的影響,然而現在我國的高中教育依然以高考為中心,旨在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而對他們的素質培養和實踐能力方面的發展比較輕視,進而造成了教學活動重視結果輕視過程的局面。而且現在的語文教學中缺乏對人文精神的滲透和構建,進而導致學生在學習中對于人文精神的理解缺失,這對于學生的素質培養以及健全人格的構建都是非常不利。另外高中語文教學的課堂學生的學習僅僅是機械化的記憶,并沒有自主發揮和創造的空間,進而在很大的程度上削弱了學生的想象力和自主創造力。
二、 語文教學構建人文精神的意義及內涵
現階段我國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在實現人文教育的滲透和構建方面有著明顯的優勢同時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其中構建人文精神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內涵。
(一)語文教學構建人文精神的意義
我國的高中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建設與發展的關鍵階段,而語文教學在其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我國的高中生來說加強他們對科學真理的熱愛和追求,同時提高他們對人文精神的認識對學生的發展來說是非常必要的。而如果學生失去了這些對于他們日后的成就影響嚴重,所以說高中生如果失去了人文精神的支撐他們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也就會逐漸地失去動力,進而缺乏對社會的責任感而成為社會發展的負擔。而如果在語文的教學過程中加強對人文精神的滲透和構建,學生就能夠進一步的加深對這種精神的理解,進而增強自身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對科學真理探求的積極性,這無論是對于學生的素質培養還是對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都有著積極的作用。
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都是以人文精神進行描寫的,往往是通過具體事例的描述,對事例的觀點闡述來反映作者對于社會現狀的認識和批判。往往這種議論文能夠感染讀者的情緒,讓讀者感受到作者的真實心態,想作者所想,思作者所思,產生強烈的共鳴,這類作品的一大特色便是不用生硬的話語來強加給讀者任何的思想,而是通過情感的溝通,從思想情感上著手帶領讀者領略文章的精彩之處。如十分經典的一篇文章《拿來主義》就是這種表達方式的代表,在高中教材中也經常作為議論文的典范進行分析。
高中語文對于學生有了更多的要求,注重的是對學生精神層次的建樹。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閱讀來理解文章,解讀作者的思想表達,感受作者的情感變化等等,也就是通過現象看到本質的過程。通過語文教育,對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起到輔助的作用。高中時期可謂是學生樹立人生觀的關鍵時刻,文學作品的熏陶對于學生的成長十分有益。尤其是現代教育改革之后,在高中語文教育中融入了更多的元素,提倡文學素養的同時,還要幫助學生提高對科學的認知能力。從學生發展的角度考慮,學生科學素質和文學素養并重的教育模式才是最佳的,科學素質能夠幫助學生理性地分析文學作品的內涵,不至于讓學生的思想受到過于偏激的影響,同時文學素養的提升對于學生的科學素質也有著很好的促進效果,幫助學生擴展眼界,渴求學習到更加高深的知識。這樣的語文教育,才會充滿生機、充滿情趣,才真正具有了科學人文精神。這就對高中語文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充分認識語文教學科學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語文學科的科學性與人文性能否做到真正融合直接關系到學生能否掌握科學的學習態度、學習方法以及能否通過學習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質、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甚至關系到其他學科的學習效果。
三、 語文教學構建人文精神的措施
雖然現在高中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對于人文精神的構建和滲透有著一定的缺陷,而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必然能夠進一步加強這種精神的構建。
(一) 利用語文教學中的優勢
在學校中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構建需要在教學的課堂中進行,因為學生在學校的學習的過程大多是在課堂上進行的,而在語文教學內容之中對于滲透人文精神是非常有優勢的,而且語文教學的特點就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進而讓人文精神的教育更加全面,同時也有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另外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僅有對文學類知識的研究,同時還包含了很多關于情感和崇高精神素質的體現,從而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地感受其中的精神世界。這些素養和精神的教育更能夠讓學生從中受到渲染和熏陶,進而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人文精神的內涵和意義,而且語文的教學工作能夠充分地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從而有利于人文精神的構建。
(二) 人文精神教學環境的改善
無論是哪一種教育都不可忽視教學環境的重要性,因為在教學的過程中周圍的環境時時刻刻都在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內心的情感世界。而對于人文精神的教學來說也不例外,想要在語文的課堂上構建人文精神就要構建人文教學的環境,只有這樣才能夠在教學的活動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高中語文的課堂環境的改善首先就是主體的改變,因為人文精神的原則就是以人為本。而語文教學的課堂,也應該充分地體現出學生的重要性。學生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而教師在課堂上應該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并放飛自己的思想,同時引導學生正確的思想方向并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互動。endprint
(三) 教師自身人文素養的提高
為人師表是學校教師教學的準則,而只有教師自身人文素養的提高才能夠進一步加強學生人文精神的構建,而這對于高中階段語文教師來說也是非常必要的,教師是時時刻刻都要注意自身的素養,只有這樣才能夠影響身邊的學生從而有效的加強學生這種精神的構建。教師如果提升了自身的人文素養,那么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就能夠對學習的內容有一個更好的把握,并從教學的內容中分離出其中的內涵和精神進而幫助學生進行理解,這也從很大的程度上為提高學生人文精神的構建做出了貢獻。
(四) 人文評價
運用人文評價方式進行教學是現代高中語文教育中的一大突破性進展,人文評價更加注重對于學生的鼓勵,要求老師能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鼓勵學生在自己的特長上努力鉆研,充分挖掘自己潛力。同時人文評價充分照顧到了每個同學的需要,采用分層評價的方式定位學生所取得的學習成果。開展人文評價要結合人文教學共同進行,人文教育的目標不僅是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更希望通過對學生的教育來影響其生活,甚至是今后的人生走向,為學生的個人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五) 拓展語文教育的空間
高中語文教育注重的是學生的感悟能力,可以充分的借助生活中的事例作為學生思考的對象,很多生活實際事例的背后都隱藏著較為深刻的哲理,值得學生進行深思,往往一個小小的行為舉動都能引發深奧的思考。所以作為老師不要輕視對于生活事例的運用,尤其是一些社會的熱點話題,如目前的“樂天”事件的持續發酵就可以作為高中語文課堂中所探討的話題,讓學生深層次的剖析該事件的起因,預測其未來走向,讓學生反思國人的各種表現,一些激烈的變現是否真的是愛國還是在給祖國抹黑,從而引導學生對于理想愛國的認識。高中學生已經具備分辨是非的能力,借助社會話題也能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社會觀。
四、 結束語
高中教育教學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內容,而為了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在高中語文教學活動中加強對人文精神的構建非常必要,因為語文教學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思想上在這方面的教學都具有明顯的優勢,而在教學活動能夠找到人文精神的弊端,再采取一定的措施之后一定能夠進一步的加強,從而更好的完善教育中人文精神的構建。
參考文獻:
[1] 石五生.淺談高中語文教學中人文精神的構建[J].觀點,2016,(7):167-168.
[2] 馬立園.如何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實現人文精神的構建[J].教學反思,2015,(9):109-1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