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祥靜??
摘要:利用粉筆字的直觀、可操作性,以手腕“圓轉”練習為核心,創建新的書法訓練體系,與軟硬筆書法教學形成有效對接。重新規范粉筆字書寫姿態。身體姿態以沉肩、懸肘、平腕為基礎,執筆采用了最新研究成果“三點一線執筆法”。一旦掌握了這種執筆法,將使得書寫變得非常輕松自如迅捷。并且,在接下來進行的軟硬筆書法學習時,只需要對這種執筆法做出微調即可。通過“圓轉”用筆規范結字的靈感主要來源于這樣的一個構想——書法中沒有絕對平直的線條,所有的線條都是圓當中的一部分。掌握了基本筆畫之后,可以運用定點圓轉運腕用筆的方法將各種筆畫(各種弧線)組合在一起。因為定點的原因,筆畫的運動范圍不會跑出手腕的運動范圍,因此字形被固定在一圓之內。體現了以用筆規范結字的學書理念。易于學生理解,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書法用筆實際上是一種三維空間中的復雜運動。粉筆“圓轉”訓練的直觀性、可操作性,不但有利于理解書法三維空間的運動,更有利于獲得這種從平面感知體積的能力。同時粉筆書法的“圓轉”用筆,更多的是強調了空間與時間的共生關系。使得書法創作的空間變得更加廣闊、更加多樣化。
關鍵詞:粉筆字;圓轉;書法
一、 淺談粉筆字“圓轉”訓練對書法學習的意義
規范粉筆字書寫姿態,對書者的身體健康具有積極意義。重新認識粉筆字執筆方式以及它所具有的意義:
(一) 執筆方式
圖1
1. 手臂放松垂于身側,體會手掌的自然彎曲弧度。
2. 右手移至桌面上方,手掌姿勢不變(自然弧度),手掌與桌面呈大約90度角,手腕平直。
3. 食指向上抬起,第一指骨第二指骨盡可能放松,不參與用力。中指自然彎曲呈半弧形,將粉筆套固定于中指第一指骨與食指第三指骨處,大拇指彎曲,用指腹按住筆套,食指自然搭落在筆套上,注意只有大拇指和中指參與用力,共計三個受力點。(此執筆法被命名為三點一線執筆法)
4. 執筆角度中正,垂直于板面,指實掌虛。
(二) 意義
圖2
(1) 指實掌虛的好處手臂下垂時手掌形成的自然彎曲是最放松的、最虛空的。在此基礎上設計的執筆方式才最能符合人體工程學及人體運動學原理。它的原則是必須要能夠在手部最放松、最自然的狀態下,最大程度的發揮人手對毛筆的控制力!
(2) 筆管垂直的作用通常我們執粉筆的時候都是采取傾斜板面的執筆方式,在這樣的狀態下書寫,能用被使用的粉筆面非常有限。如果將粉筆的橫切面比作時鐘的表盤,那么被使用最多的就是手心部位的六點面。反復摩擦六點面,很快粉筆就會變得很粗,寫出來的線條很松散,質感下降。王羲之曾經說過“書法最忌平拖直過”,粉筆線條也不例外。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將粉筆在手里不斷做調整觸板面的動作。這種動作,一是不自然,二是浪費了時間、降低了書寫效率。而筆管垂直書寫,靈感來源于軟筆書法的執筆要求。垂直書寫,可以利用手腕的多方位多角度運動,輕松調整觸板面,輕松解決了傾斜板面執筆方式的若干問題。還避免了因過多使用指力,線條綿軟;過多使用臂力,線條僵直的狀況出現。
圖3
(3) 三點一線執筆法的優勢與之傳統的三指一點虎口執筆法比較起來,三點一線執筆法能夠盡可能的減少參與用力的部位。僅僅使用拇指輕輕按壓的方法就可以輕松固定粉筆。并且固定效果非常好,無論書寫時怎樣轉腕,粉筆都不會像三指一點執筆法那樣,在手心里面亂轉,導致手臂重力、腕力無法作用于粉筆之上的情況出現。而且,除了大拇指之外,其余手指都避免了參與用力。充分放松了其他手指關節和肌肉。因此,絕不可能出現關節內陷、手指壓痛、肌肉緊繃,臂腕僵硬的狀況發生。一旦掌握了這種執筆法,將使得書寫變得非常輕松自如迅捷。并且,在接下來進行的普通硬筆書法學習時,只需要對這種執筆法做出微調即可。
二、 通過“圓轉用筆”的方法規范結字
通過“圓轉用筆”規范結字的靈感主要來源于這樣的一個構想——書法中沒有絕對平直的線條,所有的線條都是圓當中的一部分。通過圓轉畫圓訓練,從圓或組合圓轉圖形中將各種筆畫識別出來并形成動力定型之后,再運用定點圓轉用筆的方法將各種筆畫(各種弧線)組合在一起,既可將字形被固定在一圓之內,從而達到了以“用筆”規范結字的目的。
為方便表述,我們首先為粉筆的各個面做簡單的命名。我們將粉筆的橫切面想象成時鐘的表盤,食指、中指、拇指所對應的方位分別是12點、3點、9點。這是粉筆書法訓練中最常用的幾個觸板面。
圖4
如圖所示:
食指——12點方向
中指——3點方向
手心——6點方向
拇指——9點方向
(一) 理解線條筆畫與不同狀態圓形之間的關系
圖5
以撇為例。從圓的3點方位開始順時針轉動,用筆的9點面觸板。通過觀察斜撇在順時針斜橢圓中的位置,并根據之前做的畫圓訓練掌握入筆、行筆、收筆時候的手腕運動形態,反復訓練,最后成為一種動力定型。這樣再遇到斜撇的時候,手腕自然而然就會做出相對應的動作,就像學會了騎單車之后,再騎的時候完全不需要特意去思考一樣。
(二) 通過手腕定點圓轉規范結字定點對應字的重心
圖6以“我”字為例。
圓轉本身就是一個蓄勢的過程周而復始、生生不息、連綿不絕,行于不得不行,止于不得不止,類似太極的感覺。書寫變得極其自然流暢生動有趣。手腕從自然狀態轉換為不自然狀態之后,會有一個強烈的回復原狀的欲求,利用這種欲求做反方向的運動,如此往復,自然狀態時,虎口所對應的往往就是字的重心。無論粉筆運行到字的任意角落,虎口不會偏離綠色圓圈所代表的字的重心部位。
圖7
圖8
三、 有利于理解書法的空間運動形式endprint
書法用筆實際上是一種看似平面上的三維空間中的復雜運動,這種運動通過線條邊廓和其他細節的變化反映在作品線條上,這樣,控制線條內部運動的操作(在三維空間中展開)便成為被線條所固定下來的空間。
粉筆書法訓練具有非常明顯的直觀性、可操作性,通過粉筆書法的“圓轉”用筆訓練可以更加形象的理解書法的三維空間運動,更有利于獲得這種從平面感知體積的能力。
除筆畫行筆需要圓轉外,筆畫與筆畫之間的銜接,也存在著圓轉。只不過這些圓轉有些是在空中完成的有些是在節點內完成的。
四、 有利于理解書法的時間運動形式
書法不能離開時間獨立存在(快、慢、緩、急),當線條布局在作品上有所反映時,并足以影響到線條做空間上的運行。在這里時間和空間處于一種新的關系中:空間在時間的引帶下獲得了生命。這里,時間和空間已經不是一種引帶關系、一種先后關系、一種共生關系。它們互為里表,互為依存,拿掉時間特征,空間立即消失;拿掉空間特征(形象邊廓的變化消失),時間不留下任何痕跡。這種時—空關系僅僅在書法中得到充分發展。空間與時間的共生是書法藝術最重要的構成特征。
圖9
這種時間運動形式具體表現為不同音值按一定規律組合在一起所產生的節奏變化。這種節奏變化,在軟筆書法中表現尤為明顯,但是軟筆書法在學習之初,因為控筆能力較難掌握,因此會影響人們對書法節奏變化的理解。而普通硬筆書法雖然控筆比較容易,但是因為字形較小,節奏變化對比不夠突出,也不利于初學者體會。粉筆書法的優勢就在于①因為字形較大,書寫時節奏變化會表現的非常明顯。②用筆方法簡單易操作,在學習用筆之初就可以同時兼顧書寫節奏的各種變化。
圖10
以“橫折折折鉤”為例:
如果忽視書法的節奏的變化,只是采用勻速拖拽連線畫字法求形似,那么書法的立體感與時序性將完全喪失。不但會導致線條僵硬、結字死板、筆畫與牽絲分不清,更會將書法從四維空間藝術的高度瞬間拖入平面畫字的谷底!不但會抹殺掉書寫的樂趣與藝術的美感,更會導致通往藝術發展空間的大門被徹底鎖死。有百害而無一利!
五、 結論
通過對粉筆字“圓轉”用筆訓練,以直觀具體形象趣味的方式入手,不但可以激發學生書法學習的濃厚興趣;糾正不良的書寫姿態;形成手腕的動力定勢;定點圓轉的方式規范結字,還有助于學生從時間、空間的高度深入理解書法中比較抽象難懂的內在藝術核心。將來學生無論是學習普通硬筆書法,還是學習軟筆書法,都會因為有了粉筆字“圓轉”用筆的訓練基礎,而產生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此種研究方法在書法教學領域尚屬空白,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參考文獻:
[1] 張得霞.粉筆字書寫方法初探[J].甘肅教育,2015(9):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