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工業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8)
普惠金融視閾下構建社區銀行高校模式的分析與推演
——以肇慶端州農村商業銀行為研究本
倫肇亮
(湖北工業大學,湖北 武漢 430068)
當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智能制造2025”、“中國工業4.0”等一系列宏偉目標正在積極推進,“三去一降一補”促使產業結構向“三二一”轉變,“產城人”不斷融合,相面對互聯網時代下的社會變遷,地方金融機構應順應國家的普惠金融新模式,普及諸如高校等社區化銀行服務地方經濟。
社區銀行;金融機構;高校模式
黨的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了“普惠金融”的概念,各地方政府相應提出了“金融惠民服務工程”,肇慶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成員,端州農村商業銀行作為地方金融機構將發展普惠金融及豐富金融市場層次和產品為己任,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立足基層,以客戶服務為中心,利用錯時和延時的金融服務時間,為社區居民和小微企業提供個性化的金融服務。
(一)點多面廣,全市覆蓋
端州農商銀行具有“點多面廣”的優勢,通過對現有網點的優化改造,調整布局,新增支行網點和自助銀行,增加電子銀行渠道,填補金融服務空白區域,實現“十分鐘銀行”的分布策略,即每十分鐘路程即布局一個網點,構筑社區網點、自助銀行、365天無間斷的立體服務體系,實現全市100%覆蓋。
(二)方便快捷,快速響應
以社區銀行夜間延時和節假日錯時營業、以自助銀行24小時的服務,實現365天、24小時不間斷服務;以網銀、手機銀行、電話銀行構筑隨時、貼心、便捷的暢通服務渠道。
以較短的決策鏈實現對客戶需求的快速反應;以全面金融產品的社區銀行旗艦店提供“一站式”快捷服務;通過改造業務流程,縮短中間環節,提升效率,快速響應客戶需求。
(三)特色專業,柔性服務
根據社區銀行所處區域特征提供特色化、個性化的增值服務,打造“金融的+生活的”社區銀行服務綜合體,如開展健康義診、票務代訂、生日祝福、優惠團購、交通罰款代繳等貼心服務,結合各級政府社區建設規劃,將社區銀行打造成所在社區的金融服務中心,針對不同的社區推出個性化的便民增值服務,滿足社區居民的金融的和生活的需求。
(四) 互惠共贏,銀企合作
逐步豐富的理財產品,為社區居民提供一站式的財富增值服務;以快速、專業的小企業服務以培育小微企業發展壯大實現銀企合作共贏。社區銀行針對服務的對象,設計了專屬的理財產品,在夜間服務時間推出差異化利率的理財產品;推出小微企業專屬貸款產品,滿足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推出便捷的個人貸款產品,滿足社區居民的消費、經營用款需求。
當前,人工智能、第三方支付、利率市場化等重要因素推動著銀行業態競爭的加劇,傳統的經營模式和盈利模式備受挑戰。面對顛覆性的競爭業態,中小銀行加快轉型步伐順應潮流變化,提升業務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結合自身特色發展,方可實現發展的可持續。
(一)實力分析
截至2016年12月末,端州農商銀行資產規模首次突破200億元,各項存款突破120億元。資本充足率為12.92%,符合監管法定值不低于10.5%的要求。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均為9.51%,符合監管法定值不低于7.5%和8.5%的要求,資本狀況良好。
以2015年為基期計算,全行資產總額為203.95億元,比年初增加57.31億元,增幅39.08%;各項存款余額122.85億元,比年初增加27.82億元,增幅29.28%;各項貸款余額71.91億元,比年初增加5.69億元,增幅8.59%。全年實現經營利潤19359萬元,五級不良貸款余額為1.76億元,比年初減少1558萬元,不良貸款占比2.46%,比年初下降了0.44%。撥備覆蓋率169.53%,成本收入為53.22%,各項關鍵指標符合監管要求。
(二)創新能力分析
按照廣東農信聯社的統一部署,端州農商銀行董事會、經營管理層分別設立了創新發展委員會和創新小組,從組織上保障各項創新發展新舉措落地實施,并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1.業務創新
以客戶為中心,提供更多適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興業態發展需求、更多與“互聯網+”時代特征相契合的金融產品和服務,不斷推進產品標準化、序列化以及多樣化。率先在肇慶農合機構開發了大額存單、同業存單、房優貸、理財產品質押貸款等新業務品種,推出了針對小企業融資的循環貸、優質貸等新的服務產品,大幅增強了客戶粘性。
2.管理創新
注重建立完善類別清晰、層級分明、權責明確、薪酬合理、流動有序的崗位管理體系和包含網點差異化、人員差異化、服務差異化等在內的差異化運營體系。推進服務力提升工程,凝練發展新實力,在繼續推行服務力提升工程的基礎上,提出了“雙服務”的服務理念,即“部門為支行服務,支行為客戶服務”,進一步提升了部門的服務效率和服務質量。
(三) 管理能力分析
1.公司治理規結構完善
端州農商銀行積極發揮改制5年來所沉積下來的新優勢、新做法以及新作風,認真履行“三會一層”職責,重新修訂“三會一層”的議事規則,充分發揮分級管理和相互監督的作用。積極從實效管理出發,對小企業專營中心和授信審批中心兩部門合并,設立資產保全部,重點鞏固保障我行的展質量。同時按照省聯社的要求,董事會、經營管理層分別設立了創新發展委員會和創新小組,從組織上保障2016年的各項創新發展新舉措落地實施。
2.內部控制措施健全
不斷完善人事管理、績效管理、授權管理、內部控制等制度體系,保障發展與風險的有機協調統一。為保障與端州區人民政府、肇慶新區管委會的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落到實處,建立健全考核與分配機制,形成全行一盤棋的業務營銷思路。部門間密切配合,協同作戰,抓好公私聯動營銷,提高團隊整體實戰能力和市場競爭能力。加強業務營銷和日常管理,關注財政、社保、公積金、住建系統等機構類客戶以及舊城改造等資金流向,與端州區農村集體“三資”平臺成功對接,有效防止農村集體“三資”的流失,并通過“上門拜訪”、“總對總”等營銷活動,維護存量客戶挖掘潛力客戶,確保各項存款的穩定增長。
3.地方融合協同創新
在地方融合上,抓住肇慶作為“一帶一路”的重要節點和“三大經濟帶”交匯點,享有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地區“雙重”政策支持,后發優勢明顯,通過與當地政府加強對接、創新形式、激活要素,進一步加強營銷深度與業務合作。一是與肇慶市端州區人民政府簽訂10年的合作協議,對轄區工業園區和企業授信20億元,提供一系列優質金融服務;二是與肇慶新區管委會簽訂合作備忘錄,重點支持該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生態建設、環境保護、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等重大項目,實現政、銀、企全面合作。
進入2010年,金融機構業務開始下沉,終端爭奪戰日趨白熱化,許多金融機構進入社區進行業務創新。
1.社區銀行的現行模式
以肇慶端州農村商業銀行為例,端州農商銀行率先在轄區內主要大型社區樓盤及部分村委會設立一批社區銀行,通過開展“金融服務進社區”等主題活動,變“客戶走進來”為“銀行走出去”,供差異化服務時間及集成高智能化自助服務,著力打造有特色、有活力、有較強盈利能力、有競爭能力和持續發展能力的基層精品銀行。較具代表性的四種模式為:一是以大龍與三茂分理處為代表的城中村城鄉結合模式;二是以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及人社分理處為代表的行政金融服務模式;三是以工農分理處為代表的商業型社區金融服務模式;四是以星湖灣分理處為代表的“私人定制高端金融”服務模式。
2.高校模式的缺失
基于金融機構的盈利性原則,肇慶端州農商銀行的高校模式尚未開啟,主要是場地成本占比過高,粗略估算場地成本約占40-50萬,設施設備投入約占80-100萬。綜合平安銀行、民生銀行、農商銀行的調查和測算,一個100平方米社區銀行的年運營成本將達100-130萬,網點人口數至少在2萬人以上,才有希望于24-28個月內覆蓋所有成本進而盈利。如若納入單家社區銀行需要承擔的營銷手段、延時經營和錯時經營產生的額外成本,實現收支平衡的周期將更長。
3.高校存在的“堵點”
以公辦應用型高校為首的實訓室建設,在資金與規模上面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成績,但縱觀整個大肇慶地區的財經專業實訓建設依然存在兩大痛點:一是場地充足資金持續性不充足,當實訓設備需與時俱進之時,資金無法保障;二是實訓室的定位偏教學型,與社會型仍有相當大的差距。學生走向社會是必然歸宿,教學型的實訓始終無法真正與社會接軌。
以廣東工商職業學院為例,該校是民辦職業院校,經管類學生占較大比重,校內設有多家金融機構的離行柜員機,配套設施相對完善,復合構建“社會化”實訓室的基本要求,合作對象選擇為肇慶端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1.方案的提出
方案一:(圖紙略)
校方提供100平方左右的免費場地給金融機構免費使用,分為兩個區域,50平方為金融機構的社區銀行,包括:展示區、功能區、非現金業務區,裝修費、水電費、員工工資等相關費用,由金融機構自行承擔。
另外50平方米為雙方共建的實訓室,功能可以設計為“二合一”,即:教學時間為學院的實訓教學區;業余時間為金融機構的服務體驗區和沙龍區。具體的終端設備由金融機構購置,座椅可以學院配套,也可以由金融機構根據其統一品牌進行配套;電費按照雙方自用比例各自承擔。
方案二:(圖紙略)
校方提供50平方左右的免費場地給金融機構建設社區銀行,展示區、功能區、非現金業務區,裝修費、水電費、員工工資等相關費用,由金融機構自行承擔。
另外50平方米由學院自行構建一個多功能課室,教學時間,允許學生到社區銀行進行實訓操練。
2.共建計劃
(1)廣東工商職業學院提供場地;廣東農信(肇慶端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負責設備支持,工商系、經管系、財會系每周一至五上午可以無償使用實訓基地內的設備設施,對學生進行實訓教學,實訓老師可以系部制定,也可以由企業的專業培訓師(持證)進行指導。非實訓教學時間段,廣東農信(肇慶端州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可以在學院范圍進行社區智能銀行的品牌宣傳活動,不涉及現金辦理業務。
(2)共建實訓室的系部,每個系部成立一個相應的課題小組,具體由教研室制定方案,與廣東農信相應部門搭配,開展相應的課題科研工作,每個參加實訓的班級,均開通廣東農信的“珠江平安卡”,以及相關業務(收費業務自愿原則),以作為參加實訓操作系統的基礎工具。
(3)共建實訓室的系部,每個系部成立一個相應的課題小組,具體由教研室制定方案,與廣東農信相應部門搭配,開展相應的課題科研工作,條件成熟時,申請廣東農信設立相應的科研基金支持研發。
3.預期效果
好的構思配以好的執行會得出好的效果,具體如下:
一是在校內與財經類專業共建社區銀行實訓室,將社區銀行的現金功能完全分離到ATM機上完成,其余非現金業務均由員工指導學生實操完成。此舉可以緩解大部分學院內財經類專業頂崗實習的實際困難,同時還能提高教師、學生的金融實操水平,達到金融知識進校園的目的;二是聘請優秀的專家學者到社區銀行的各大網點授課,普及并提高社區居民的金融理財意識;三是利用高校的科研力量,通過購買服務、合作調研等方式,獲取更多準確而有價值的數據;四是通過利用學生頂崗實習的機會,鼓勵學生考取技能證書,充實各大社區銀行網點的調研人員、營銷人員的數量,為社區銀行未來發展儲備人才。
高校作為一個成熟的社區,社員數量巨大、群居性強、素質相對較高等特性是地方金融機構的優選目標市場,學生群體更是普惠金融合法的實施群體,綜上,構建社區銀行的高校模式是社區銀行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一大趨勢。
[1] 梁榮權,倫肇亮.普惠金融視閾下地方銀行社區化經營的實證分析-以肇慶端州農村商業銀行為研究對象[J].當地經濟,2016(8).
[2] 郝馳.北京市社區銀行發展適用性研究[D].北京: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11-13.
[3] 如何評價收益〔EB/OL〕.(2015-7-20) [2016-06-22].http://www.cbrc.gov.cn/chinese/home/docView/7E0CF3C51001425E919F739562C350BA.html.
[4] 何永清.推進農村普惠金融發展的思考—基于模糊層次分析的經驗啟示[J].農村金融研究,2015(11):70-76.
[5] 顧青峰,丁輝,史沫.以精細化管理推動社區金融戰略業務發展[J].銀行家,2016(1):46-49.
[6] 廣東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官方網站.www.96138.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