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首語
助力物流業,交換箱或將推行
自2009年初國務院審議并原則通過了包括物流業在內的十大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并印發《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以來,我國物流業一直持續保持較快增長。如今,我國的物流業基礎設施條件和政策環境明顯改善,現代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物流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得益于國家政府對物流業發展的高度重視,各項有利于物流業發展的政策相繼出臺,相關配套設施的政策標準法規也在不斷完善跟進。在《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年)》、國務院物流業“國八條”、 《中國物聯網十二五規劃》等政策的密集出臺之下,我國物流業的大環境不斷完善趨好。
有了這樣的政策和環境,更為細化且具體的配套設施的標準法規也相繼推出,為我國物流業的發展再添一把火。當前,如何提高物流運輸系統的效率是物流業更好發展的重中之重,在我國推廣多式聯運模式是提高運輸效率的有效方式之一。
從2015年6月開始,中國交通部啟動了中國多式聯運模式、標準、場站和信息系統等多方面的研究課題,通過梳理和研究歐美國家的多式聯運模式、發展歷史和經驗,總結出歐洲多式聯運的主要運載工具是廂式半掛車、內陸集裝箱和交換箱(內容詳見本刊專題)。
交換箱在國內物流業中尚處于摸索階段,而在歐洲交換箱已經為該地區多式聯運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公路運輸過程中使用交換箱的車輛不用等待卸貨,還可以在鐵路平車轉運和在近海、內陸中進行船運,從而實現交換箱在公路、鐵路和近海與內河的聯運。
早在1995年,中國郵政即開展了利用“交換箱”進行“接力運輸”的研究和試驗。中集車輛(山東)有限公司等企業已經開發出了運輸交換箱的貨運汽車和中置軸掛車,并小批量生產和應用。另外,國內已有車輛企業掌握了歐洲交換箱的標準和核心技術,并開始批量生產出口至歐洲市場。這些均為交換箱在國內的推廣應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據了解,目前中國正在開展交換箱的標準制定工作。一旦標準制定頒布實施,交換箱將為我國物流業的多式聯運模式再助一臂之力。有政策有環境,再加上正在摸索中的有效配套的運輸工具,我國物流業已在春天中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