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峰,曾 剛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藝術體育系,陜西 寶雞 721013)
陜西渭河流域城市群體育休閑產業發展研究
徐小峰,曾 剛
(寶雞職業技術學院藝術體育系,陜西 寶雞 721013)
運用邏輯演繹法、專家訪談法、文獻資料法、實地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關中地區渭河兩岸城市發展的體育休閑產業前景。闡述該區域發展體育休閑產業的優勢,并對產業發展進行展望,同時提出設立共同發展協調機構、堅持特色與規模的發展原則、防止產業低端重復建設、以水上競技項目帶動產業發展等建議。
關中地區;體育休閑產業;渭河流域
近些年來,渭河流域尤其是關中區域意識到依賴渭河發展的價值與意義,以西部大開發作為契機,順著渭河的關中城市發展社會經濟。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借助陜西的區位與歷史人文優勢,關中區域的渭河城市都建立了一系列多樣化的游樂、休閑服務場所。其中,投入應用了最長的西安綠化景觀長廊、寶雞渭河體育公園、咸陽湖附近休閑產業群等,而我國體育總局授予寶雞渭河體育公園為國內優秀體育公園的稱號。依靠渭河兩岸建設的體育休閑設施的關中區域不但美化了城市環境,實現了城市形象的提升,而且將很多的娛樂休閑場所提供給廣大的市民,這非常有助于發展沿岸城市的體育休閑產業。而對渭河兩岸關中區域城市的休閑產業進行研究,有助于該區域體育休閑產業的穩定與健康發展,分析結果有著顯著的實踐應用價值與理論指導作用。為此,本文借助邏輯演繹法、專家訪談法、文獻資料法、實地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分析了關中地區渭河兩岸城市發展的體育休閑產業發展,調查和歸納了確保渭河兩岸關中城市體育休閑產業的發展的要素,并且提出了渭河兩岸關中城市體育休閑產業的發展對策。
作為我國歷史文明發源地的渭河流域,也屬于我國經濟比較發達的一個區域,其位于國內西部區域的前沿地帶,并且也屬于聯系歐亞大陸的通道以及國內東部和西部的交通,其有著顯著的區位地理優勢,在我國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中有著非常關鍵的意義。渭河流域的人口數量大約3 519萬,其中關中區域聚集了最多的人口數量,人口的密度在444人/km2,占據人口總數量的百分比是65%[1]。渭河兩岸的五個大中城市是渭南、西安、寶雞、銅川、咸陽,其屬于關中的中心經濟圈,被國內確定為重點發展與優先發展的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一個板塊。有著八百里秦川的關中區域非常聞名,自古以來,渭河流域是關中區域發展的搖籃。順著渭河流域發展的關中區域教育發達、交通便捷、城市集中、旅游資源豐富,特別是高等教育有著較大的發展數量和規模。在渭河流域的國民經濟總值當中,關中區域占據非常關鍵的地位。在2011年的時候,關中區域依賴于自身顯著的區位優勢,實現了7 723.3億元的國民生產總值,占據了整個陜西省的61.6%,實現了增長率為14.2%的GDP,經濟貢獻率和經濟總量位列陜西的第一位[1]。
1.具備城市區位的優勢。陜西省的五個重要城市都集中在渭河流域,它們分別是渭南市、銅川市、咸陽市這三個地級市,以及第二大城市寶雞和省會西安。其中,渭河流域集中了咸陽、西安、寶雞的主要城區,該區域存在4個國家級的開發區,以及至少省級的星火技術密集區集中了16個。上述5個城市處在我國西部大開發的前沿,屬于關中經濟去的中心地帶。這些城市的發展優勢重點體現在下面幾點上:一是都處在渭河兩岸,且依靠渭河進行發展;二是都屬于陜西省的行政區域的關中具備比較相似的人文、自然、社會、經濟資源,這有利于一致地開發經濟、文化產業;三是基于我國發展戰略的引導下,上述5個城市都是關—天經濟區和西部大開發的中心區域。在2012年2月的時候,關中—天水經濟區的七市一區(該區域涵蓋陜西的楊凌與商洛市以及甘肅天水市)一起簽署了關中—天水經濟區的發展戰略與文化合作框架協議,明確提出了《關中—天水經濟區文化合作與發展共同宣言》[2],一致承諾緊緊圍繞經濟區,創建文化合作平臺,建構文化產業的合作網絡,創建文化交流體系,通過大舞臺的方式呈現區域文化,拓展與挖掘文化產業的經濟市場,從而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文化交流、文化產業發展,最終一起促進該區域文化產業的穩定與健康發展,做強和做大該區域的文化旅游,以及體現出歷史文化基地的影響力。為此,發展渭河流域關中城市的體育休閑產業,與發展該區域的人文、社會、經濟有著共同之處,該區域發展文化與經濟有利于體育休閑產業的良好發展。
2.具備自然資源的優勢。要想發展一個區域的體育休閑產業,首先應當體現當地的自然資源優勢,對呈現地方文化特點、適宜開發的當地資源特性的體育休閑產業項目進行開發,而不以地方的自然資源出發,一味地開發體育休閑產業,非常容易陷入產業發展的困境,也難以確保經濟效益的實現,以及難以實現體育休閑產業的穩定與健康發展。渭河流域的關中區域有著豐富的水資源,各個城市順河建設了較長的堤防綠化,且立足于城市休閑公園、河灘公園、水面景觀等,積極地建設了一系列的水上體育娛樂設施。寶雞市處在關中區域的最西段,其借助面向渭河與背靠秦嶺的自然優勢,建設了鳳縣游泳、漂流、攀巖、旅游景觀等一些項目,而渭南、咸陽、寶雞、西安借助我國對渭河整治的時機,將很多的城市休閑公園建設在渭河流域,且我國體育總局將全國優秀體育公園的稱號授予寶雞渭河體育公園。總之,渭河兩岸建設的休閑公園和具備的豐富水資源有利于該區域發展體育休閑產業。
3.具備體育文化資源的優勢。開發與應用體育休閑產業首先屬于一種文化活動和經濟活動。也就是借助經濟活動的調整,推動發展體育文化產業,呈現與挖掘體育文化資源。并且,通過服務的形式實現人們所需要旅游、鍛煉、文化。自古以來,渭河流域就具備深厚的文化意蘊,也具備比較多的文化資源。其中,陜西西安是蹴鞠(足球運動的起源)的發源地,關中區域的紅拳體現了該地崇尚武節與剛勁的體育文化特點[3]。2011年12月24日的時候,陜西體育博物館作為國內首家省級的歷史性體育博物館向外開館展出,這激發了人們的一致關注,也表明了陜西體育文化資源具備絕對的優勢地位。渭河兩岸的體育文化資源不但具備紅色體育文化的特點、古代體育文化的特性,而且也具備現代體育文化的繁榮特點。這一系列的體育資源優勢,有利于該區域體育休閑產業的良好發展。
4.具備發展理念的優勢。《關中—天水經濟區文化合作與發展共同宣言》發表后,實際的措施是,在對渭河堤防進行加寬的基礎上,疏通、綠化、整治渭河河道,以及對流域的場地設施進行開發和應用,從而實現景美、岸綠、水清的目的,最終建設為環保的綠色景觀長廊、清水悠悠的水道、地方經濟的產業集群。渭河兩岸的發展不但要注重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而且注重環境效益,這與體育休閑產業提倡的發展思想相符合,即實現人、自然、體育的和諧發展[4],以及實現健康、自然、生態等[5]。因此,體育休閑產業的發展思想與渭河流域城市的發展理念存在共性,這就確保了區域體育休閑產業的合理發展趨勢。
渭河兩岸的五個城市有著顯著的區位優勢,在關—天經濟區與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影響下,城市的發展愿景存在一致性,且初步地形成了一致的發展協議,這非常有助于該區域體育休閑產業的良好發展。并且,關中渭河兩岸具備紅色體育文化、古代體育文化、人文環境氛圍濃厚、體育文化繁榮,這都為該地發展體育產業和體育休閑文化創設了良好的條件。通過河灘,渭河兩岸城市建設了很多的公園,這促進了該地區體育休閑產業的良好發展。除此之外,渭河兩岸的體育休閑產業跟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思想存在共性,這能夠確保體育休閑產業的發展趨勢的合理性。總之,鑒于上述幾方面的特點,體育休閑產業在渭河流域的發展有著非常廣泛的前景。然而,在進行發展的時候需要注意下面的一些事項。
1.創建協調發展的機構。基于發展關—天經濟區自己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影響下,關中地區渭河流域的發展思想基本一致,然而要想切實實現發展的協調統一性,不但需要具備一致的宣言,而且要求這些城市建設一種協調結構,從而一起指導、規劃、管理當地的體育休閑產業,確保該地有關產業的健康和穩定發展。
2.注重規模效應的實現。關注區域具備繁榮的現代體育文化、紅色體育文化、古代體育文化等,因而人文歷史氣息濃厚,在進行發展的時候應當在體育休閑產業當中滲透這幾種異樣的文化內容,以及確保關注體育產業與文化的特色。政府部門也應當對一部分規模化的體育休閑產業進行扶持和引導,從而使體育休閑產業的規模效應實現。
3.避免重復建設低端的產業。渭河流域的城市各有特色,然而因為受到關中大文化的制約,城市間的文化共性比較多。為此,應當避免城市發展過程中的重復建設情況。當然,由于重要城市都坐落于渭河兩岸,具備一致的水資源,因此在體育休閑產業的發展中應多元化發展,不能夠都注重體現水資源的優勢,如此一來會導致水資源的浪費,也容易導致同行間的不良競爭。
4.基于水上競技體育項目促進體育休閑產業的發展。對于渭河流域建設的一些規模較大的水面景觀,由于它們的共性是水質狀態好、水流穩定、面積大等,因此能夠試著引進龍舟、皮劃艇等體育競技項目,從而使地方的知名度大大提升,讓更多的人群參與關于這一系列運動的體育休閑項目,最終推動發展體育休閑產業。
[1]周杜輝.渭河流域經濟空間分異及其優化對策[D].西安:西北大學,2011.
[2]關中—天水經濟區文化合作與發展活動啟動[EB/OL].寶雞新聞網,2012-02-08.
[3]關睿,侯令忠,等.陜西傳統體育項目發展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1,(10):36-39.
[4]孫姍姍,朱傳耿.區域經濟發展差異研究進展與展望[J].人文地理,2008,(2):11-16.
[5]鮑計國,黃濱.體育休閑旅游[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9,(5):45-46.
[責任編輯 吳高君]
G80-052
A
1673-291X(2017)10-0032-02
2016-12-18
徐小峰(1976-),男,陜西三原人,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從事體育人文社會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