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凱利
(陜西青年職業學院,西安 710068)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問題思考
朱凱利
(陜西青年職業學院,西安 710068)
作為培養幼兒園教師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在當今有著比較大的社會需求與廣泛的就業前景。盡管當今學前教育專業的畢業學生獲得了認可與肯定,但依舊存在不足之處。鑒于此,需要實現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教育的改革與優化,從而推動高職學前教育接軌社會的實際需求。為此,闡述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的有效對策,以期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借鑒。
高職;學前教育;人才培養;對策
國內幼兒教師任職之前的一種教育方式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近些年來,國內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發展迅速,而相比較于高校本科學前教育,高職學前教育有著自身的特點和規律。為此,有效地認知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和規律,且以此作為前提條件分析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高職學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從而推動學前教育事業的健康與穩定發展。
1.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能夠給幼兒提供優質的教師資源。作為啟蒙教育的幼兒教育,屬于人生當中最為基礎的一種教育,是開發一個人智力的黃金階段。在此教育時期,能夠實現幼兒智力的開發,從而奠定幼兒以后的小學教育基礎。因此,學前教育的教學效果跟幼兒的學習和將來的發展密切相關。而學前教育教師的水平與綜合素質決定了學前教育的教學效果,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高職學前教育的教學效果理想與否決定了教師的專業水平高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有利于幼兒教育質量的提升,確保孩子接受系統化的學習和智力的開發,從而奠定孩子將來的學習基礎。并且,也可以對幼兒教育實施最為理想的教學,而優秀的教育工作者能夠變成幼兒教育的主導。
2.培養優秀的幼教人才能夠提高高職學校的知名度,在擴大生源的基礎上提高經濟效益。如果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可以培養大量優秀的人才,使人才達到高水平的專業技能,那么這些優秀的人才必定會獲得幼兒學校與教育機構的青睞,從而有助于學生就業率的提升。而且,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口碑好,就會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前來考察和報名,從而在提高高職學校知名度的過程中實現更大的經濟效益。總之,高職學前教育專業在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礎上,能夠實現學生跟學校之間的互惠互利,從而實現雙贏的終極目標。
1.明確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特點是有著非常強的實用性與綜合性。根據社會的發展需要,該專業培養的是掌握現代化的學前教育專業知識(涉及到科學、社會、藝術、醫學、教育、自然、生物、文學、心理等等一系列方面)和基礎理論,有著較高的英語、美術、舞蹈、紙工、琴法、音樂等專業技能,以及具備較強的科研、管理、教學能力,可以勝任幼兒園平時的管理以及教育工作,且可以持續地開展專業化學習的全面發展的綜合性實用人才。具體的培養目標有:一是有著堅定和正確的政治方向,熱愛國家和教育事業;有著良好的敬業精神與道德素質,熱愛孩子,具備比較強的自我教育觀念,認真鉆研,埋頭苦干,有著較高的品德和修養。二是全面地學習和掌握幼兒教育的基礎性理論知識,把握前沿的幼兒教育理論動態;具備開展幼兒教育科研的技巧,有著相應的科研技能;有著科學的幼兒教育觀念,以及具備相應的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技能。三是明確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有著較高的動手操作能力;具備較高的紙工、舞蹈、音樂、琴法等專業技能;了解幼兒園管理工作的全部內容、方法等;結合實際工作,可以創新性地解決和處理各類問題。
2.培養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專業情意。培養教師的專業情意屬于師德的一種具體體現,在人才培養目標中需要高度重視教師的師德,而專業情意屬于教師師德的一個關鍵性組成部分,需要高度關注。有學者提出,所謂教師專業情意,就是對教育事業充滿深厚的情感,教師完善的專業情意意味著進入了一種高超的專業成熟境界。鑒于此,專業情意跟教師的專業發展聯系密切,也是教師專業發展和進步的強大動力。當今,幼兒教師隊伍流動性大、不穩定,教師也缺少專業發展的強大動力,這可以歸根于缺少專業情意。并且,由于幼教工作充滿神圣的使命,這就需要幼兒教師具備對工作的向往與激情。只有如此,才可以在該領域獲得持續的發展,為幼兒謀福利。具體來講,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過程中,不僅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而且需要高度重視學生專業情意的培養,也就是要求學生對幼教事業充滿追求和熱愛,對幼教工作充滿信念與理想,以及讓學生明確幼教工作的專業性、幼教事業的偉大和光榮,從而使學生更進一步地認同專業,最終積極主動地學習和鉆研相關領域的理論知識、專業技能,最終為幼教事業奮斗終身。
3.改進學前教育專業的實習培養模式。基于高職學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影響下,需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與專業技能的大大提升。在學生學習了專業課程之后,業已具備相應專業素養的過程中,高職學校需要為學生提供到幼教場所實習的機會,讓他們具備較高的職業能力。這就要求高職學校首先要實現自身實訓基地的建設和擴大,進而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習空間,高職學校能夠跟周邊幼教場所建立持久的合作關系,進而實現共贏。并且,需要實現學生實習內容的進一步豐富,如能夠有效地統一幼教場所平時的教學管理與幼教場所的實習,進而讓學生切實感受以后的工作現狀。這樣學生在具備實踐經驗之后,以后畢業踏入社會就可以迅速地適應環境,從而成為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總之,教師要激勵學生打破空間的制約,提供條件讓學生可以切實感受幼教工作崗位,從而使學生在參與實際考察的過程中真正地體會到學前教育專業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頂崗實習是學前教育專業實習中非常關鍵的一個方面,這就需要高職學校強化管理頂崗實習模式,在建設頂崗實習的體系上:首先,確保盡量豐富多彩的頂崗實習內容,這樣學生在進行實習的時候能夠系統地把握幼教工作的全部內容,逐漸地掌握自主帶班的方法,可以在不需要外界幫助的基礎上編寫帶班教學的全部文案。其次,需要指導學生的實習過程,承擔指導任務的教師務必明確具體的責任,還需要引導學生堅持行業規范。再次,需要規范學生的實習過程,能夠劃分實習過程為幾個聯系密切的環節,環節一的時間為1周,學生在這1周當中務必把握幼教工作的大體內容;環節二的時間為6周,學生在這6周中需要學會自主帶班的方法;環節三的時間為3周,學生在這3周中需要根據自身的實習感受,編寫教學案例與實習總結。最后,教師需要有效地監控學生的整個實習過程,學校需要成立專門的實習指導小組,由小組的教師負責執行。
4.建設高素質的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團隊。要想實現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大幅度提升,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學前教育專業教師隊伍是根本所在,應當注重教師雙師素質的提升,增加高職學前教育專業中雙師型教師的比例。雙師素質是指專業指導教師不但具備專業實踐指導能力,而且具備講解專業課程知識的能力。這就需要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不但具備豐富的學前教育專業理論知識,而且能夠把握幼教領域的最新發展情況,這樣才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效地滲透幼兒教師的工作崗位要求,才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與實踐教學能力。并且,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能夠在幼教掛職,從而跟幼教一線緊密接觸。與此同時,堅持“請進來”的原則,請具備豐富幼教經驗的教師或者是專家擔任學前教育專業的教師,以實現教師隊伍的充實和壯大,這是由于他們可以以實踐作為視角探究專業建設的策略,制定適宜的人才培養檔案,而且能夠直接地講解具備較強實踐性的專業知識。
5.優化學前教育專業的考核評價模式。培養人才的基本方式是高質量的人才考核評價模式。為此,需要建設和完善開放的教學評價機制與多元課程考核體系。一是針對專業理論課程來講,實施多元化的考核模式,以筆試、日常考核、實踐考核相統一的方式進行,且根據6∶1∶3的比例在期末總評中計入。筆試的根據是教材,選擇的內容是教學的重點內容、難點知識,以此編制為試題庫,在考試之前抽選試題進行考核。實踐考核的根據是理論課程要求的實踐教學內容,根據實踐教學過程中完成的實踐項目情況進行記分,在期末的時候相加多次的考核成績取平均數。日常考核是根據學生日常的作業完成情況、提問情況、出勤情況、課堂交流情況、聽課情況等記錄分數。總之,筆試、日常考核、實踐考核相統一的考核模式有效地統一了技能測試和理論測試、筆試和口試、閉卷和開卷,從而打破了傳統的筆試模式以及純理論考核模式。并且,如此的考核模式完善了學生為了應對考核而臨陣磨槍的不足之處,因而能夠客觀和真實地體現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二是針對學生的專業技能課程的考核來講,也能夠實施多元化的考核模式,即有效地統一比賽成績和課程考評分數。具體來講,首先,建設專業能力(語音、舞蹈、音樂、美術等)的達標體系,如此一來,能夠確保所有任課教師都具備一致性的人才培養觀念;其次,在進行考核的時候,由相關教師集體組織打分,如此一來,能夠確保分數的公平性;最后,在課程規劃中組織藝術性的技能比賽,這涵蓋繪畫、舞蹈、聲樂、鋼琴、手動操作、課件制作等等,且以附加分值的形式在期末的總評中計入。
總而言之,對于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人才培養來講,需要明確目標,建設課程體系和高素質的教師團隊,改進實習培養模式,以及優化考評模式。只有如此,才可以為社會培養大量優秀的幼教人才。
[1]黃易.提升高職院校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審美能力的策略[J].藝海,2016,(10).
[2]周霞.學前教育專業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亞太教育,2016,(32).
[3]蔣艷,黃山.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問題與革新方式探索[J].北方音樂,2016,(21).
[責任編輯 劉 瑤]
G712
A
1673-291X(2017)10-0141-02
2016-12-18
朱凱利(1979-),男,陜西寶雞人,講師,碩士研究生,從事高職教育、學前教育、幼兒園教學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