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沿政策
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3月5日上午9時在人民大會堂開幕,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李克強表示,大力優化外商投資環境。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進一步放寬服務業、制造業、采礦業外資準入。支持外商投資企業在國內上市、發債,允許參與國家科技計劃項目。在資質許可、標準制定、政府采購、享受《中國制造2025》政策等方面,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地方政府可在法定權限范圍內,制定出臺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高標準高水平建設11個自貿試驗區,全面推廣成熟經驗。引導對外投資健康規范發展,提升風險防范能力。中國開放的大門會越開越大,必將繼續成為最富吸引力的外商投資目的地。
國務院3月1日對外公布 《“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規劃明確建立國家基本公共服務清單制,確定了公共教育、勞動就業創業、社會保險、醫療衛生、社會服務、住房保障、公共文化體育、殘疾人服務等八個領域81個基本公共服務項目,作為政府履行職責和公民享有相應權利的范疇。
基本公共服務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也是政府公共服務職能的“底線”。這份清單基本涵蓋了人的基本生存與發展需求,明確了每個項目的具體服務對象、服務指導標準、支出責任、牽頭負責單位等,要求在規劃期內落實到位,并可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狀況,按程序進行動態調整。
這一規劃是“十三五”乃至更長一段時期我國推進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的綜合性、基礎性、指導性文件。規劃提出建立國家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明確以基本公共服務清單為核心,以促進城鄉、區域、人群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主線,以各領域重點任務、保障措施為依托,以統籌協調、財力保障、人才建設、多元供給、監督評估等五大實施機制為支撐,是政府保障全民基本生存發展需求的制度性安排。
規劃提出,要從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以普惠性、?;?、均等化、可持續為方向。到2020年,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完善,體制機制更加健全,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方面持續取得新進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
李克強總理在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表示,將擴大小微企業享受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的范圍,年應納稅所得額上限由30萬元提高到50萬元。這是近些年來我國第四次提高小微企業減半征收企業所得稅優惠標準。
2014年,國務院加大對小微企業稅收優惠政策,上述所得稅優惠政策由年應納稅所得額6萬提至10萬元,后再提至20萬元,而2015年8月直接提至30萬元,這覆蓋了所有小微企業。而此次再度將小微企業減半征收所得稅優惠提至50萬元,覆蓋企業范圍將進一步擴大,減稅力度將進一步提高。
另外,李克強總理表示,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到75%,千方百計使結構性減稅力度和效應進一步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