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玲霞
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新的教育理念應該說已經滲透于教育教學中。筆者認為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改變以往陳舊的教學模式,嘗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呈現愿教樂教、愿學樂學的新氣象。
關鍵詞:新課程改革;藝術;興趣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新的教育理念應該說已經滲透于教育教學中了。語文課,是學生最喜歡的科目,教學內容豐富多彩。然而,事實并非如此。平時,總是聽到較多的老師埋怨、灰心和指責:學生學習消極,課堂沒有生氣,學生厭惡學習……仿佛一切的問題都是來自于學生。說心里話作為語文老師,有時候真的很困惑,因為語文試題越來越活,越來越覺得讓人難以把握,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我在語文教學中作了以下一些嘗試。
一、 注重良好習慣的養成,提高教學質量
在平時的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總是發現學生不會閱讀,平時積累的素材太少,而且不會寫作,害怕寫作文 ,寫作內容枯燥,而且表達不順暢,缺乏創意。認為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基礎差,能力弱,不善于鉆研,其實出現這種現狀的本質原因首先是學生學習相當被動,缺乏學習語文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其次是學生學習習慣不好,不善于積累,不善于主動鉆研,認為學習是老師、家長的事。我們經常說學生的語文素養低,那是日積月累的結果而不是成績優秀的學生智力水平比別的同學好,智力并無太大的差異。 所以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培養不是一天兩天的事,絕對一刻也不能放松,也不能忽冷忽熱,語文老師應該以自己對教育的熱情及耐心認真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聽課、筆記、觀察、思考、閱讀和寫作等學習習慣,尤其應該注重說話和寫作的規范性和審美性。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讓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比教給他們知識和方法更重要,此時,更需要我們老師的堅持與耐心。所以說我把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書面表達和口語交際能力作為重點,同時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努力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積累語文素材,豐富情感體驗,讓聽、說、讀、寫、思成為學生生活的一種需要,注重加強對課外閱讀內容和方法的指導,把生活感受和閱讀體驗結合起來,變成閱讀和寫作的活水源頭。
二、 講究授課藝術,培養學習興趣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是好多學生的座右銘,但現實告訴我們,學生是沒有多少能夠真正樂起來的。作業成山,學生唉聲嘆氣,即使放假了,誰又能真正盡情的游玩?特別是學語文,因其學科見效慢的特有性質,加之寫作文的特有難度,常使學生望課興嘆,所以我覺得要學生樂學語文,就應該讓課堂充滿歡笑,讓語文課樂起來。在學習課本內容的同時,時常讓學生觀看《感動中國》《開學第一課》《中國漢字聽寫大會》《中國詩詞大會》等可以開拓視野的電視節目,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中學習語文,從而讓他們明白:生活處處是語文,語文也處處有生活,語文課確實是應該處處充滿生活情趣的。我深信,語文教師如果能夠讓學生在一種輕松自然和諧的氛圍中學習語文,必然會使學生逐漸喜歡語文、從而學好語文。從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厭學的原因分析,教師只注重自己講,而忽視學生聽,課堂氣氛死氣沉沉,長此以往,不但使本來就視語文學習為“苦”的學生產生不了興趣,而且也會引起“樂之者”的厭學情緒,這是一個值得語文教育者引起注意的問題。
1. “讀”占鰲頭,朗讀激趣。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以讀促悟,多種形式的朗讀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有利于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有助于語感的培養,所以說課堂的朗讀十分重要。朗讀的方法很多,可以分領讀、分角色讀、接力讀、女生齊讀、男生齊讀、男女生輪讀等。用恰當的朗讀方法能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小說、童話時,可采用分角色朗讀。如教《公輸》時,我以朗讀為主,把學生分為五個小組,讓各組選派代表進行分角色朗讀(墨子、公輸班、楚王、旁白),然后選出讀得最好的一組。同學們毛遂自薦,踴躍參與,讀得投入,將自己置身于故事之中,讀得有韻有味,讀時他們不僅能揣摩人物的語氣,而且能把握人物的心理,從而使學生通過朗讀理解了人物的性格,領悟了文章的主旨。在教學詩歌、散文時,往往采用范讀、領讀,或配樂讀 ,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語言的魅力,同時凈化心靈陶冶情操。
2. 貼近生活,對話激趣。
教學中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充分激發學習興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新的教育理念要求語文教師應重點指導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選擇他們喜歡的、貼近生活的交際話題,采用形式多樣的口語交際活動。口語交際對話可以有多種形式:(1)圍繞某一個熱點話題開展激烈的辯論會,通過辯論不但掌握了知識,而且提高了口語表達能力,可謂是一箭雙雕。(2)老師提出富有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分小組討論。(3)課本劇表演。(4)講故事等。實踐證明生動有趣的對話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的潛在能力,發展學生的語文素養。如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問題:假如于勒生活在現代社會,“我”的父母又會怎樣做?然后讓學生暢所欲言,學習氣氛異常濃烈 ,并且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教師不是旁觀者,而是利用合適的時機進行點撥,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閱讀和寫作教學,讓學生盡可能地融入自我感情
閱讀和寫作是學生最頭疼的事, 也是語文老師最棘手的工作,這就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在閱讀和寫作教學中改變陳舊觀念,轉變教師角色,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要珍視學生原始理解、體驗和獨特感受。對于學生形式多樣的答案,即使學生回答的幼稚、膚淺,甚至片面、錯誤,教師也切忌一刀切,而應當熱情鼓勵、引導、用心呵護熠熠生輝的思想火苗,這對學生的影響將是巨大的。在應試教育的制約下,學生在閱讀理解和作文中的個性和創造性已消失殆盡。作文中總是干干巴巴的幾段空話,套話、假話連篇,文章脫離了自己真實的內心感受,使作文失去了鮮活的生命和色彩。針對這種情況下,教師要多大膽放手,鼓勵學生寫讀后感、隨筆,這些小小的作品往往有學生真實情感的流露,鮮明個性的展示、獨特詞語的運用,佳作輩出。久而久之,學生就能發現自己的寫作個性,進而喜歡上寫作。在批改中善于發現學生作文中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如好的句子,使用準確的詞語,好的開頭或結尾等,喚起學生寫作的熱情和自信。作文評語以激勵為主,但不是包容錯誤或缺點,用委婉的、學生可以接受的方式指出習作中存在的主要毛病,那么以后作文,學生會更主動熱情,并能更好的展現或表現自己了。以賞識的方式改變學生作文中的一些缺點,效果明顯,并能很快提高寫作水平。同時通過作文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并及時予以鼓勵,有時是一兩句的鼓勵,有時是單獨談心,我感覺效果還不錯。
通過不斷嘗試,學生學習語文的現狀有了很大的改觀。學習興趣逐步提高,背課文積極主動,課堂氣氛不再死氣沉悶,積極參與豐富多彩的語文第二課堂活動,而且勤于積累,學生佳作層出不窮,此時我也不再覺得語文難教,而是愿教樂教,愿學樂學。
結束語:在新課程不斷深入的今天,語文教學不在知識的簡單灌輸,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語文素養才是重中之重。這就需要教師轉變觀念,提高教學藝術,設法讓課堂活起來,樂起來,呈現愿教樂教、愿學樂學的新氣象。
參考文獻:
[1]張俊.《新課程.教研版》,2012(3).
[2]《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3]《語文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