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峰
摘 要: 中職數學教育中,人本主義理論的有效應用十分重要。在中職數學教學中運用人本主義理論,不但可以促使中職數學教學質量的顯著提高,還可以促使學生心靈更好地成長,同時,也能夠促進校園文化的有效建設,對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與經濟社會的發展均具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 中職數學教育;人本主義理論;應用
現階段,中職數學教學中學生存在厭學以及基礎知識薄弱等現象,其對數學教學的有效開展帶來不利影響,絕大部分教師在此過程中沒有保持良好的心態,急于求成,沒有找到解決此種現象的有效措施。學生因為有明顯的畏難情緒,因數學具有的抽象性,在學習時也十分疏遠。所以,教師應該以人本主義理論為出發點,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促使學生在中職數學教育中的綜合素質顯著提高。
一、 人本主義理論概述
(一) 教育觀
人本主義理論著重表現在教學理論上,必須以學生為主體,積極地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與探究。教育的終極目標是可以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進而對其自學能力深入挖掘。人本主義心理學表示,每個人都具有某種程度的發展潛力,而教育就是為了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充分地被激發,使學生可以更有效地學習,為學生營造自由、輕松、良好、愉快的學習氛圍,應該做到“授之以漁,不能授之以魚”,真正、有效地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二) 教學和學習的過程
人本主義教育思想表示,教育并非是為了提高分數,而是對學生健全的人格進行培養。人本主義教育理論的教育目標是對知情合一的學生進行培養。理論表示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人性的多方面培養給予充分的重視,禁止在教學中盲目地劃分到劑量知識量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學習知識和方法的一同進步給予充分重視,進而促使學生形成人格的健全。在學習的過程中,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對意義學習十分重視,其認為意義學習是一種自我主動學習方法,應該大力提倡。
(三) 教師角色的轉換
人本主義表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和學生屬于合作伙伴的關系,并且也是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傳統的教育理論表示,教師是班集體的領導者與管理者,也是知識的重要傳播者,教師的角色與地位通常較高,學 生也把教師當成發號命令的權威者。但在人本主義來說,教師是學生在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的指導者、合作者以及鼓勵者等。所以,教師應該和學生和諧、平等地共處,對學生的個性充分尊重,使學生的才能持續發展,不斷地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的學習信心顯著增強。
二、 人本主義理論在中職數學教育中的應用方法
(一) 營造良好、融洽的學習環境
愉快、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可以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學習氣氛在群體態度與情感的全方面反映中占有一定優勢。和諧的班級環境,可以使學生的全方面素質得到顯著提高,例如,人際交流以及語言表達能力等等,使學生感受到集體的溫暖,把學生的注意力由社會與網絡,轉移到課堂教學中來,使其在相互感染的情況下,產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動力。教師應該在學生面前將自己積極向上的一面表現出來,用自身的真實情感,將傳統的高高在上形象改變,切實地和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營造安全、自由的學習環境,將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畏難情緒有效消除,用充足的耐心指導學生不斷成長與進步。
例如,在對“隨機事件”的含義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創設以下學習環境:教師和學生聊彩票。師:你們知道彩票嗎?生:知道。師:你們會買嗎?生:會。師:同學們,可以提供幾個方案,保證中獎、不虧,或者是看運氣。保證中獎可以將所有彩票都買回來,保證不虧錢可以不買,看運氣可以買一些。一定中獎是必然事件,不中獎是不可能事件,可能中獎或不中獎是隨機事件。同學們,現對生活中的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以及隨機事件進行舉例說明。通過此種學習環境的創設,促使學生積極主動性明顯提高,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中來。
(二) 學困生實施動機教育
教師應該靈活地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思考,可以有效地采用生活中的數學實例,促使學生學習興趣的不斷提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生活中,就在身邊,進而對其求知欲有效激發,使學生可以在解決數學問題以后,獲得成就感與喜悅。人本主義的動機理論在整體上對學生的內心成長較重視,重點重視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有效發揮,其充分體現了素質教育,也十分貼近教育實際,如此一來,能夠在根本上將學困生成績不高、破罐子破摔等情況充分解決。應該對學習的具體意義充分重視,注重學習對學生自身的價值,使學生可以對數學學習的奇妙過程充分體會,使學困生慢慢將數學學習是負擔的錯誤看法充分改變,不退縮、不放棄。
(三)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加強對學生情感的注重
人本主義教育思想重點強調教學中的情感意義,對教師與學生間和諧的關系,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十分重視。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表示,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促使學生的人格更完善。要想建立和諧、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應該對學生的人性與價值表示認同,應該對學生是一個獨立價值個體給予充分認同。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創新想法和意見認真地傾聽,對學生的優點充分贊揚與肯定,對學生存在的不足之處,給予及時的發現與有效的引導,對其缺點充分引導,給予學生再次努力的機會,對學生的尊嚴和自信充分維護。
參考文獻:
[1] 陽志鵬.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的人本主義教育理念[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5,9(18):22.
[2] 王晨光.中職電子專業課程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基于人本主義學習理論[J].中外企業家,2014,(9):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