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紅
摘 要: 朗讀是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一項十分重要的訓練。在教師的指導下,低年級學生可以通過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表達自己的見解,同時提高閱讀能力。
關鍵詞: 朗讀;閱讀;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在閱讀中陶冶孩子的情感,激發想象。朗讀是一種重要的讀書方法,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一項十分重要的訓練。低年級課文篇幅短小,內容淺顯,大多容易理解。在教學中,必須用指導朗讀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一、 范讀引路,指導學生正確地讀
朗讀課文首先要讀正確,正確就是用普通話,發音清楚響亮,不讀錯字、不丟字、不添字,不唱讀,不重復字句。為了讓學生正確地讀,教師的范讀十分重要,它可以給學生提供模仿的樣板。教師的朗讀能把無聲的書面語言化為有聲的口頭語言;教師的朗讀能通過聲音重塑形象,使小朋友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在教學《爭論的故事》一課,我范讀:讀完后我問學生,聽了我的朗讀你有什么感受?有的說你好像正在津津有味地吃著烤大雁。我馬上告訴他:“是的,我就是一邊讀一邊想象自己正在吃烤大雁?!庇械膶W生說,我發現你臉上露出美滋滋的表情;有的說,我發現你讀得特別慢……通過老師的入情入境的朗讀,學生體會到了朗讀要注意語速、語調、表情、動作,還要會有腦袋瓜里放小電影(邊讀邊想象)。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首先自己必須聲情并茂的朗讀。只有這樣,學生才會明白朗讀所要達到的標準是什么。
二、 創設情境,讓學生感情充沛地讀
小學生的情感是最易于被激起的,一旦創設的情境引起了他們的情感共鳴,朗讀就由被動走向了主動。
(一) 言語渲染,激活情感。
教師運用自己的語言魅力創造情境,是一種省時省力又實用的教學手段。教師充滿激情、生動的語言,能多角度地影響學生的朗讀水平。如教學《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在指導學生感悟“誠實”最可貴時是這么指導朗讀的:生讀:“有個孩子叫雄日,他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種。”師說:“是呀,因為雄日跟每一個孩子一樣也是多么地想成為國王的繼承人啊!可是——”學生在讀第一句時,語氣平淡,可當聽了老師的激情導讀后,學生會想:“是??!只要培育好花種就能當上國王的繼承人,我要好好種!”接著學生繼續讀:“十天過去了,一個月過去了,花盆里的種子卻不見發芽?!贝藭r學生讀出了急切的心情和心中的疑問——“為 什么種子不發芽呢?”老師繼續引讀,就這樣教師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引領學生進入文本情境去感知語言文字,走進了雄日的內心世界,把自己的情感與雄日融為一體,通過朗讀深刻地領悟著要誠實做人的道理。
(二) 細讀品味,領悟內涵。
細讀,是理解性地讀,低年級重點是結合朗讀訓練理解詞句。要一句一句、一段一段地讀,對重點詞句要多讀,扎扎實實進行詞句基本功的訓練。所以,細讀又是朗讀訓練的重點。如《過橋》,讓學生細讀課文重點段第二段,讀時思考兩個問題:①下大雨雷鋒與小同學一起上學有什么困難?②在困難面前雷鋒是怎樣說的,怎樣做的?問題提出后指導學生讀書:讀第二自然段,這一段有幾句話?(用筆做上記號)想想每句話是什么意思?再一句一句認真地讀,抓住“一起、橋邊、背、放學、又”等重點詞語,讀懂每句話,重點讀好3、4、5句,最后再全面讀一遍課文并準備回答問題。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反復朗讀,邊讀邊畫邊想邊議,教師巡回輔導。教師范讀,學生體會讀,從讀中明白困難在面前雷鋒是怎樣主動幫助小同學過橋的呢?重點指導讀好第4、5句,抓住重點詞“一個一個”“背過來又背過去”想象在大雨中,雷鋒背著同學來回地走在有水的小橋上的困難和辛苦,體會在這樣的天氣里和這樣的橋上,背著打傘的小同學來回走很多趟是很累的……教師范讀,學生自由朗讀,同座互讀,全班讀……就這樣學生在想象中、在靜聽中、在朗讀中切實地感受到了雷鋒熱心助人的精神,在人人參與的朗讀訓練中學習了詞句,讀懂了課文,又受到了思想教育。
(三) 圖文結合,激發想象。
低年級教材圖文并茂,熟讀時必須圖文結合,邊讀邊想象。如《小小的船》可啟發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聽老師范讀,讓小朋友想象,如果自己上了天,坐在彎彎的月兒上,劃著雙槳,蕩漾在星星閃爍的藍天中,是多么自由自在,多么愉快!學生有了這樣的感受,就能將詩的意境有感情地讀出來。
三、 正確評價,讓學生有興趣地讀
評價是聯系教師與學生思維、情感的紐帶,在激勵中成長、在反饋中提高、在調整中發展,已成為學生發展性評價的有效手段。如果教師能夠巧妙地運用口頭語言和體態語言的藝術,采用多元化的評價,就一定能夠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滿足學生的成就感,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如在上《火車的故事》時,這么長的火車車廂,一節連著一節,靠什么帶動呢?老師說:“請你把查資料后所了解的告訴爸爸?!币粚W生讀時添字漏字,老師摸了摸他的頭說:“哦,你們瞧我的小明激動得話都說不出來了,別急,慢慢來。 ”老師充滿期待,飽含激勵的目光望著他,第二遍讀正確了,老師接著說道:“你讀得很通順了,如果你能把自己完全當作是小明,把我當著你真正的爸爸,你一定會讀得更棒?!睂τ诶首x能力差的學生不僅要多給他們提供展示的機會,還要注意使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要準確有針對性,是好就說好,是錯就說錯,但要換個方式評價,千萬不能說:“你讀得太平淡了?!边@樣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以后連開口的勇氣都沒有。
《朱作仁談朗讀》一文中指出:“講解是死的,如同進行解剖,朗讀是活的,如同給傷口以生命。講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讀更能使人感受。”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發展思維的重要手段。朗讀和理解是互為因果的,讀為理解服務,理解反過來有助于讀。在教師的指導下,低年級學生可以通過朗讀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并能抒發自己的情懷,表達自己的見解,同時提高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
[2] 語文課程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