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龍
摘 要:本文主要通過討論思維腦圖構建過程中多種中心詞選擇策略,比較不同選擇策略的特點,來拓展思維腦圖在高中教學過程中的運用途徑。
關鍵詞:高中生物;思維腦圖;中心詞;選擇策略
思維腦圖是一種把文字圖形化和聯系化的思維方式,其以簡潔的圖形結合文字,表現了復雜的知識結構,從而形象地呈現出各知識點之間的層次關系以及內在聯系。其能夠促進學生的有意義學習,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我所任教班級的調查初步顯示,學生覺得思維腦圖可以幫助其迅速理清知識思路,能夠促進學生主動對生物學知識的深入理解,建立概念與概念之間的聯系,更可以發現以前所忽略的某些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促進學生在整理思維腦圖同時進行學習反思,從而使得知識系統化、條理化,理清重難點,增加學習的信息和樂趣,更可以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等等。本文用于建立思維腦圖的軟件為Think Buzan有限公司開發的iMind Map 5.3.0。
一、 思維腦圖使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思維腦圖最大的特點是思維發散,這可以拓寬學生的學習思路,構建不同知識點之間的聯系,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認識。但是,選擇什么內容作為中心詞去進行發散又是困擾很多學生的攔路虎。有的老師采取的方法是,老師給出中心詞以及主干分支,讓學生完成剩下的構建。但是,這樣做達不到學生自我構建的目的,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二、 思維腦圖中心詞的選擇策略
學生在畫思維腦圖時不敢下筆的原因,是學生還不清楚思維腦圖的發散的靈活性——任何一個知識點或者問題都可以成為思維腦圖的中心詞。所以,教師在開展思維腦圖活動時,可以采取多個發散策略,來讓學生感受思維腦圖構建的多種可能性。
(一) 以知識點為中心詞的發散策略
比如,以“生物膜”這一知識點來進行思維發散。生物膜包括了細胞膜、細胞器膜以及核膜。以生物膜為核心所發散出來的知識點,即可以囊括本節的所有內容,思維腦圖以生物膜為中心詞,發散出生物膜成分、生物膜結構、生物膜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與運輸和細胞種類等五條主要概念枝干。
1. 該種思維腦圖的優點
(1)理清知識點之間聯系,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很好地去理清楚細胞膜、細胞器、細胞核之間的統一關系,對生物膜系統的由來、流動鑲嵌模型的適用對象、分泌蛋白的合成與運輸期間各種膜結構之間的融合原理,都有了更進一步的辯證認識,達到把各節看似孤立的知識點通過生物膜一詞有機地聯系在一起的目標。
(2)突破本章知識難點,有利于學生突破細胞器之間的協調配合這一知識難點,讓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內質網膜、高爾基體膜、細胞膜可以通過囊泡來進行融合的原理。
(3)進一步鞏固先前所學知識,由于剛學完各節內容,并且涉及的知識不僅包括需要識記的知識,比如各細胞器的結構、細胞核的結構、流動鑲嵌模型等,也包括了需要理解的知識,比如細胞膜的功能、各細胞器的功能、分泌蛋白的合成與運輸、細胞核的功能等,知識涉及面挺廣,而且需要花一定時間來記憶和理解運用,學生在掌握過程中由于掌握不透知識點,或者容易把某些知識點忽略,從而造成學習上的困惑。在復習的時候,建構知識點之間聯系的同時,也鞏固了上幾節課所學過的知識點,進行查漏補缺,可以促進學生構建知識的完整性和系統性。
2. 該種思維腦圖的缺點
如果以生物膜為核心,容易造成學生對本章節內容的主線理解不清,因為本章是從學生初中所學到的細胞的結構的進一步深化,整體思路是先從最熟悉的細胞膜開始,然后到細胞質,再到細胞核。其中在細胞質部分,是在原來非常簡略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新構建,而以上的思維腦圖沒有很好地表現出這一點,雖然突破了重難點,但是對其生物科學體系的構建的促進作用不明顯。
3. 使用建議
以某一知識點為核心的思維發散策略,比較適合在講授完生物膜結構以后再提出,方便學生把當堂所學的知識和過去的知識發生聯系,從而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
(二) 以章節主題為中心詞的發散策略
本章節主要是圍繞“細胞”這一主題來開展的,任何的知識點都離不開細胞二字,所以我們可以采用以“細胞”為核心的發散策略:以細胞為中心詞,發散出細胞質、細胞膜、細胞核、細胞分類、生物膜系統等五個主要概念枝干。
1. 該種思維腦圖的優點
(1)順應課本內容編排思路,按照課本內容編排為線索展開,順應學生對知識的學習順序,有利于學生回顧這段時間以來所學過的知識點。
(2)聯系初中知識,該思維腦圖是在初中所學的基礎上的進一步延伸,有利于學生對舊知識的回憶,同時更容易開展新知識的建構,利于學生對所學過的知識進行更新。
(3)有利于學生對生物學科形成系統性認知,該思維腦圖中心詞為細胞,而細胞在生物學科的知識體系里面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以細胞為核心,有利于學生逐漸形成生物學科的系統性知識,培養其學科素養,也為將來學習更深入的生物理論知識打下基礎。
2. 該種思維腦圖的缺點
該思維腦圖相比其他,就顯得面面俱到,過分發散,這樣不利于突破某些重難點,比如生物膜之間的協調配合及其基礎等,而且容易對生物膜系統的分類這一知識點的忽略。
3. 使用建議
以章節主題為中心詞的思維腦圖比較適合學完本章知識以后,對本章全部知識點進行分類和歸納,形成系統性學科概念。
(三) 以分類性問題為中心詞的發散策略
有些問題是涉及類型分類的,那么使用思維腦圖來整理就可以讓分類過程變得更加清晰。比如,以“細胞的種類有哪些”這一分類性問題作為核心進行發散,可以讓學生在復習第三章的同時兼顧回憶第一章《走近細胞》,對細胞的分類以及統一性再做回顧,思維腦圖如下:以細胞種類為中心詞,發散出真核細胞、原核細胞、一些考試常見的細胞等三個主要概念枝干。
1. 該種思維腦圖的優點
(1)聯系本冊教材知識,第一章的知識其實和第三章的知識聯系挺緊密的,如果只是講授完第三章知識,而沒有引導學生去關注一下第一章里面的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區別,學生容易孤立原核細胞的結構這一知識點,而且在原核細胞里面也出現了核糖體這一細胞器,所以這樣的思維腦圖,可以讓學生更好的理清本冊書第一章和第三章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學生對必修一知識的系統性學習。
(2)從宏觀例子到微觀結構,該思維腦圖更多地是從宏觀的例子入手,比如介紹原核生物種類、真核生物種類、以及一些具有特殊結構的細胞,再深入到微觀,方便學生從形象化的圖形入手,增加知識的趣味性和形象性。
2. 該種思維腦圖的缺點
設計內容較多,發散程度偏廣,涉及的知識點偏多,如果是在新授課時,學生可能不容易掌握當中的紛繁的聯系,而弱化了對重難點的突破。
3. 使用建議
以分類性問題為中心詞的思維腦圖有利于學生在學完若干個章節的知識以后,進行期中復習或者高考復習時使用。此方法能夠讓學生的生物思維得到充分的發散,加深其對本冊生物書的知識點的聯系和理解。
三、 總結
總的來說,思維腦圖作為一種梳理知識要點、構建知識網絡的工具,對于學生思維的發散性,理清知識之間的聯系,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我們在開發思維腦圖的時候,可以適當的根據不同的目的來引導學生進行思維發散的方向,這樣既可以達到課堂的教學目標,同時也增加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動手能力、思考能力。
參考文獻:
[1]東尼·布贊.思維導圖大腦說明書[M].張鼎昆,徐克茹譯.北京: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2]托尼.巴贊.思維導圖——放射性思維[M].李斯譯.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222-229.
[3]陳小梅.思維導圖在高中生物復習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技術,2010,(20):133-135.
[4]張珂.思維導圖在生物學習中的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1(02):77-7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