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華英
摘 要: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的思維在認識活動中正從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發展,培養學生的數感是當前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的任務。鑒于此,本文將結合數感內涵,詳細論述小學生數感培養的具體策略,旨在對一線教學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小學生;數感;培養
隨著社會機械化和智能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當今的小學生特別是城市里的在數感認識方面存在著不少問題。在課堂上經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草的高度80米”、“筆的重量3公斤”、“一窩小雞有8.5個”,這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答案幾乎每個課室里都有發生過,許多學生的頭腦中一點“數”的概念都沒有。通過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調查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分析,發現:部分教師的教學觀念、策略并未得到根本的改變,學生良好的數感并未根本形成。鑒于此,提出了“小學生數感培養的實踐研究”這一課題,試圖開拓一條小學生良好數感形成的發展之路。
一、 數感內涵
簡單來說,數感就是對數的感覺,其屬于人類的一種基本素養。數感是建立數這一概念以及進行各項數學活動的前提。數感即對數的一種深入理解,然后內化成一種駕馭數的能力。它來自于數學實踐活動,又指導數學實踐活動。數感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①理解數的意義。②在日常生活中,能站在數學的角度分析、觀察客觀事物。③數感是學生基本的數學素養,而數感是可以培養的,因此幫助學生建立數感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④能選擇合適的算法解決問題。⑤使用數進行信息交流與意愿表達,可對結果正誤做出合理性解釋與判斷。數感是一種自覺、主動的理解數學運算的意識,是數學的基本修養,加強數感培養,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
二、 小學生數感培養的重要性
1. 數感培養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現實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撥打電話號碼、坐電梯、買東西等均會涉及數字問題,若學生缺乏數感,就無法更好地解決數字問題。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的數量問題無處不在。例如,菜市場買菜就涉及數量、單價等指標,體檢就涉及身高、體重等指標。若學生們缺乏數感意識,就會出現很多錯誤,例如,一只雞重2克,一只鋼筆長9米,一個小學生重100千克等錯誤,只有培養學生的數感,才能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各種問題。
2. 數感培養能全面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只有在具體的情境中,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探索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具體情境中提取問題的能力,需要良好的數感做指導。例如,在3.12植樹節,幫助父母計算出樹苗種植棵樹、株距、種植面積;幫助父母設計出行計劃、計算每月水電費等。培養學生數感,必須從小學生開始抓起,為學生和諧、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3. 數感培養能全面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數感屬于有機體的一種心智技能,其能開拓思維、發展邏輯思維能力。加強小學生數感培養,能開拓學生視野、幫助學生感受不同思維,進而全面提高學生創新意識。在數感培養過程中,合作交流、自主探索尤為重要,數感培養能全面提升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三、 小學生數感的培養策略
1. 在生活情境中培養學生數感
“從學生生活經驗中舉出的例子,將有助于他們把所學習的概念跟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事物之間建立起聯系來。只有當學生把所學知識與生活經驗聯系起來,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內化知識。”小學數學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加強數學生活化教學探究,能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更好地引導學生觀察周圍事物與生活,使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培養數感,進而促進學生綜合、全面發展。小學數學來源于生活,其涉及的生活知識素材龐大且豐富,故而,在備課階段,教師可積極挖掘生活素材,加強數學知識教學與學生日常生活之間的聯系,篩選通俗、易懂、學生感興趣的內容,更好地幫助學生進行數感啟蒙。例如,在進行“0”教學時,可以指導學生回憶在什么地方看見過這個數字?學生積極思考、踴躍回答:計算器上有,溫度計上有,手機上有,車牌號碼上有,門牌號碼上也有……通過將0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聯系,學生們會明白0這個數字除了表示沒有之外,還能在方向圖、溫度表上表示分界點,在手機、車牌、日歷等應用中,可與其他數字一起組成不同號碼,可以在尺子上表示起點……通過生活化教學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日常生活中的數字意義,幫助學生建立數感。
在培養數感過程中,還應充分考慮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小學生一般都喜歡新鮮的事物,作為老師我們只要在課堂上多加引導學生,拓廣學生的想象力,孩子們就會在生活中去關注發生在身邊的每一件事:如一片一片的稻田、一條一條的河流、一群一群的牛羊,飄落的樹葉多少是黃的多少是綠的,陽臺的花朵哪些是三瓣的、哪些是五瓣的,……這些他們生活中常見的東西無不包含在數字里面,讓學生對數慢慢形成良好的感覺。
2. 實際操作與實踐活動中培養數感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更應關注學生個人能力的發展,積極組織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更好地幫助學生培養數感。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主動性,積極爭取家長、學校的支持,更好地促進學生自由發展。通過各項實踐活動的開展,讓學生們在生活過程中發現數學知識,并在具體生活中檢驗數學知識,使知識得到升華。在課堂上學生缺少一些活動平臺,在課外我們可以多組織游戲和活動,既讓學生知道課本的東西,更要引導他們去感受身邊的數學;這就要求教學時不能只教課本上的內容,還要讓學生明白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如在認識千克、克以后,讓學生小組合作用臺稱結合估算實際稱量自己書包里的書本和文具的重量,進一步加深對千克、克等重量單位的認識。合作學習也是新課程改革的重要研究成果,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不僅能充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還能全面提升學生與人交往、團結協作的能力。在數感培養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年齡、性別、學習水平等基本情況,組建課下學習小組。例如,指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方式開展各種實踐活動,教師指導學生設計一個操作活動,讓學生在一堆比較均勻的碎石中,開展“看誰選的石頭最重”操作活動,學生很有創意地想出了各種五花八門的選法,有的用兩只手不停地比較手中的哪個更重,選重的一個;有的就找樣子看起來大的……學生通過相互比較,最后擇優選定了操作的方法。還可以指導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周末老師要帶領全班學生到公園劃船,有大船和小船之分,大船租金10元,可以做7個人;小船租金 8 元,可以坐5個人,共48名學生參加這次活動,每組設計一種租船方案,計算出所用錢數,比較哪種租船方案最佳。
3. 通過估算培養數感
在日常生活中,估算運用非常廣泛且頻繁,加強估算練習,對全面提升學生數感有重要作用。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指導學生多交流、多估算,全面提升估算意識,真正感受估算魅力,這對培養學生數感有重要作用。例如,多給學生準備估算的練習題,最好聯系日常生活,讓學生進行估算訓練。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也可以多開展估算活動,例如“比多少、比重量”,在估算活動中全面提升學生數感。筆者建議,應多加強比較理解,在比較中能更好地加深學生對數的理解,讓學生在比較中更好地理解“多”、“少”、“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等指標。例如,指導小學生觀察直尺數列,并讓學生說出某個數離哪個數遠、哪個數近;每學習一個自然數都要與之前學習過的數進行比較,更好幫助學生理解某一數字在自然數中的排列位置,加深學生對數的理解。
四、 結語
綜上所述,數感是學生基本的數學素養,而數感是可以培養的,因此幫助學生建立數感是數學教學的重要任務。本文以數感內涵以及小學生數感培養的重要性為切入點,從生活情境、實際操作與實踐活動、估算等角度入手,詳細論述了小學生數感的培養策略。
參考文獻:
[1]鄭錫瑜,趙玉玲.小學生數感培養策略淺談[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0,(06).
[2]許和英.小學生數感培養要做到“四關注”[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5,(09).
[3]崔春艷.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構建策略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旬刊,2016,(12).
[4]呂繼風.數學新課程教學中小學生數感培養的有效策略探討[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3,(01).
[5]尤書琴.課堂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數感的策略[J].基礎教育研究,2015,(02).
[6]饒建華.新課程理念下小學生數感培養策略探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5,(11).
[7]方小溪.核心素養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中計算器運用策略研究[J].教育視界,2016,(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