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正+浩博
自氣候溫潤的愛琴海沿岸出發
從西到東跨越遼闊的歐亞大陸
經過匯集了東西文化的香港
再進入機遇眾多的內地市場
蔡少霖先生帶來的希臘美酒
憑借別具特色的口感與味道
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喜愛
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中國是東方文明的主導者
借助葡萄酒架起的這座虹橋
兩種古老的文明得以碰撞、交融
沉淀出如美酒一樣醇厚的情誼
感受異域風情的韻味
酒恐怕是最能寄託人類情感的飲料之一,古希臘悲劇詩人歐里庇得斯於數千年前就盛讚過甘甜稠厚的葡萄酒:“無酒何謂愛?”曾說“科學雖沒有國界,但是學者卻有自己的祖國”的法國生物學家劉易斯?巴斯德也鍾情於美酒,因而說道:“一瓶酒所蘊含的哲理,勝於所有書籍。”正是歷史長河中出現的接連不斷醉心佳釀的名人,所以酒也沉淀出與眾不同、既可張揚又能含蓄的文化。
對於國人而言,最耳熟能詳的莫過於“拉菲、波爾多、伯萊尼”等產自法國的葡萄酒,而近年來澳洲的“西拉”、美國的“梅洛”也開始受到不少消費者的青睞。如今,更有蔡少霖先生引入的“莎塔里”貴族葡萄酒,乃希臘最負盛名的美酒,無論是甘醇美妙的味道,抑或背後厚重的歷史文化,相信都能給人帶來奇妙的享受。
“不同於其他國家比較商業化的葡萄酒,希臘的葡萄酒大多處在相對保守的釀造技術和收藏模式,當地人嚴格地按照過去幾百甚至上千年的傳統,遵循著承傳了幾十代人的工序,製成這種獨一無二的葡萄酒。”在2005年的一次參展上,蔡少霖先生邂逅到希臘的葡萄酒,隨即對這種榮獲展會金獎的佳釀產生了興趣。他品嚐了一瓶又一瓶產自伯羅奔尼撒半島、馬其頓及愛琴海諸島的美酒後,濃烈奔放的香味使他沉醉,入喉時的細滑醇厚和唇齒間久久不散的餘韻令他回味無窮。於是,蔡少霖先生對希臘葡萄酒的喜愛在不斷升級,從純粹的興趣發展成日後的事業。
引入葡萄酒界的“新貴”
2007年,蔡少霖先生與希臘最大的葡萄酒生產企業達成合作,把“莎塔里”貴族葡萄酒系列引入中國。在宣傳中,人們不僅可以看到有關產品的分類及簡介,更能感受到濃郁的文化氣息迎面撲來——“來自‘酒神的國度,擁有二千三百多年的釀酒歷史及優良的傳統釀酒技術……過去十多年來共獲得四十五項國際性大獎,包括一九八七年度法國波爾多酒品博覽會金獎……”,而後面一一列出的產品,每一種都份量十足:

“莎莉紅”產自希臘神話眾神居住的奧林匹斯山一帶的紅葡萄園,由於人們出於對神的敬意,一千五百年前已用類似法律的條文來規范及監管葡萄的種植和釀造的過程,所以此地的果園只能種植三種獨有本土葡萄,只釀造一種酒,因此莎莉紅產量較低,乃希臘葡萄酒中的珍品。
產自馬羅尼亞葡萄園的酒商標上都有一匹馬的標誌,暗喻著果園與特洛伊木馬發明者奧德修斯的密切關係,數千年前,在《奧德賽》等古籍中,此地出產的美酒即以成為灌倒獨眼巨人波呂斐摩斯而揚名希臘;隨後的古羅馬時期、拜佔庭時期,馬羅尼亞因葡萄酒形成了根深蒂固的酒文化,延續數千年至今仍鮮明如初。

北部的馬其頓過去雖被視為古希臘世界以外的蠻夷地區,卻在同樣嗜酒如命的菲利二世及其子亞歷山大大帝的不斷擴張中,完整地吸收了古希臘文化,因此當地葡萄園釀製的酒,在傳統的基調上也多了幾分凜冽。
哈爾基迪基是古希臘最有名的葡萄種植地,其中還有著名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第一個種植的葡萄實驗園,可見當地數十個世紀所沉淀的種植及釀酒技術,非一般同行可比。
位於基克拉澤斯群島最南端的旅遊勝地圣托里尼島,是許多遊客向往已久的旅遊圣地,同時也是世界著名的葡萄酒產地,其品質與當地藍白相間的建筑、通透無瑕的青天碧海相互輝映。
最為特別的,則是既有古希臘神話背景,又融合了東正教特色的阿託斯山上出產的葡萄酒,由於信仰的緣故,山上的葡萄由修道院中的僧侶種植,被視為最神圣的職責。而同受東正教影響的俄羅斯對山上出產的美酒青睞有加,不僅指定為克林姆林宮御用葡萄酒,曾是2012年5月7日普京總統就職典禮上的指定用酒,還得以在酒標上使用由拜佔庭帝國傳至沙皇時期並延用至今的雙頭鷹標誌,殊榮備至,可見一斑。
“在我眼里,希臘葡萄酒釀造工序是天衣無縫的,體現出無法用金錢衡量的價值,因為它從時間中不斷積累、升華,成為一種精神”。蔡少霖先生盛讚的希臘葡萄酒,代表著可以與商業化抗衡的文化力量,不以數取勝,而是以內涵吸引人。他希望人們在品味美酒之時,不僅在於那一杯純美的佳釀,還在於其強大的生命力,能貫穿過去、現在、未來,成為古老文明生生不息活力的代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