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珍
摘 要:我國初中教學問題主要就是問題的意識不夠強,并且思維能力在創新方面比較薄弱,為了在一定的時間內去完成每一個階段的教學任務,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面共同努力,總結出適合我國現階段的數學問題解決教學模式。
關鍵詞: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初中數學;課堂教學
一、 引言
我國現行的幾種教學模式的利弊對比分析過程中,結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提出我國現行的幾種教學模式的利弊。在數學課堂上我們首先要對問題進行解決,其次問題教學最關鍵的環節就是初中階段,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才可以提高課堂的效率。為了達到理想的數學成績,必須要對教育部門的教材進行統一的組織教學,這樣才可以利用課本中的課題學習。
二、 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的概述
1. 課堂有效教學
課堂有效教學是教師根據既定的教學目標,在一定的教學時間內,通過營造一定的教學情境,采用一系列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并在教學的過程中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和幫助,使學生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達到教學目標。課堂有效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有效率、高質量地完成規定的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有效教學是西方工業社會追求工作效率的原則在教育領域的延展,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課堂有效教學的理念也不斷地變化、發展和更新。課堂有效教學要求教師精心地設計各種教學活動和教學環節,注重學生的想法,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使教學變得更加有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2. 課堂有效教學行為
課堂有效教學行為是指教師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完成所要教授的內容,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所學內容所采用的多樣化的教學行為。這些教學行為旨在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活躍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為了使學生高效、有效地學習,教師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教學行為,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所學內容,提高學習效率。能夠使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并且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的教學行為就是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美國教育家曾提出了十種有效教學行為,包括五種關鍵行為和五種輔助行為。五種關鍵行為指的是授課清楚、條理清晰、任務引導、教學多樣、吸引學生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來、使學生充分理解所學知識;五種輔助行為是利用學生的力量和思想提問的藝術、組織結構、探尋和教師的情感投入。
3. 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有效教學行為
根據皮亞杰的觀點,初中生的思維能力已經進入了形式運算階段,與小學階段的學生相比,初中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得到迅速提高,注意力也變得更加的集中穩定。初中生所處的思維能力發展階段,要求初中數學教師要采用不同于小學數學的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截然不同,初中數學的邏輯思維更加嚴密,更具有抽象性。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轉換教學思維,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要開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善于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更深入地思考問題。初中數學要求學生不僅要學會教材上的內容,而且要通過大量的做題,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初中數學教師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開展分層教學,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學習初中數學知識。
三、 改進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有效教學行為的策略
1. 改善講述教學行為
講述行為是一種比較基礎的教學行為。教學行為具有單向性的特點。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初中數學教師要根據初中生年齡特點、心理特點選擇合適的講授行為,最大化講述行為的有效性。數學關注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因此教師的講述行為要有邏輯,清晰地講解清楚所要教授的內容。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適當的選擇合適的講述行為、教學內容、教學手段和教學策略。初中數學教師可以采用啟發性的教學語言、鋪墊性的講述,強調課程的重點和難點,啟發學生的思維,保證學生思維的連續性,實現課堂有效教學。初中數學教師要具有對知識美的表達能力,教師的講述行為還應融入情感色彩,有感情的語言會增加教師講述行為的魅力,增強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好感,改善學生對數學課枯燥乏味的印象。
2. 改善提問教學行為
初中數學教師還應改善提問教學行為,在課堂上數學教師應細心觀察每個學生聽課的情況,觀察他們的表情和動作,把握住時機,根據學生的情況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提問。數學教師可以先通過探問,降低問題的難度,將知識點化難為易,通過提問逐漸地使學生的思路變得清晰起來。教師應根據課堂教學的進展情況和學生的認識水平,在認真觀察學生反應的基礎上,靈活運用探問與追問的策略。運用多樣的提問方式,教師可以及時地了解學生聽課的情況,在學習課程的難點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給學生一些提示,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突破思維瓶頸,找到正確的解題思路,拓展知識的深度。提問還可以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便及時地調整教學方式與教學速度,確保學生學好每一節課的數學知識,掌握所學內容。
四、 培養中學生數學文化價值觀
培養中學生的數學文化價值觀,可以有效改變數學學習面貌,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鍛煉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不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數學文化價值觀,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正確學習方式。教育者應該將課堂變成學生解決疑難雜癥的地方,適當調整數學的授課目標,教授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在完成課程教學目標的同時,保證學生真正學會數學知識的內涵與精神,加快學習的進度與速度,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數學的方式。摒棄傳統教學中的師生關系,建立新型的師生授課關系,糾正學生過度懼怕老師的錯誤觀念,師生之間應該公平公正,師生之間共同進步互相學習。建立新時代的師生關系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首先不要認為師生之間為不平等的關系,師生之間是互相依存的共存主體,師生之間應該經常進行必要的溝通與交流。
五、 “問題教學”的作用
1. 節省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endprint
大多數的學生在老師進行錯題講解時,會在題目的旁邊進行一些細小的標注,但是這些標注記得過多就會顯得凌亂,不方便日后的翻閱和記錄。為了更好地掌握錯題的解題技巧,同時也為了節省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需要將錯題特別記憶。當復習的時候試卷會發生堆積,對于標注特殊記憶時就會沒有系統性,對于錯題進行查找時就會費時費力,將大部分時間都浪費在查找錯題上。所以要將做過的出現的數學錯題固定的記錄到一個本子上,方便學生在日后隨時翻閱。
2. 重點突出,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
俄國著名的教學活動家德爾斯諾斯基,曾經指出數學學科需要系統性的學習,數學知識就好比是一棵枝繁葉茂的參天大樹,各個節點都是他的知識融匯點。其中涉及到許多細微復雜的知識點,并且每個知識點之間都會有密切的聯系,為了更好的學習數學,需要對數學錯題進行集中的處理。在處理一些數學難點時,需要對每個知識點進行相應的掌握,長此以往就會形成較為完整的數學知識結構體系。同時也可以避免日后做題出現錯誤,如果在平常的學習中不將錯題聚集在一起,就會導致做一道忘一道的現象發生。
3. 便于交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通過記錄數學錯題,可以方便同學之間互相在學習方面的交流,激發學生在學習數學方面的興趣,學生會根據自己所出錯過的數學題進行認真的整理,自己整理的數學錯題集會,比任何一本數學資料都要寶貴。只有自己才會更了解自己,自己常常出現的數學錯誤,以及自己最熟悉的做題技巧。數學錯題集就好比是學生今后的復習資料,學生在日后也可以更加方便翻閱,學生之間也可以互相交流學習經驗。
4. 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
督促學生經常對自己的數學錯題進行記錄,也可以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學生要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對平常經常出現的數學錯題要進行集中的處理,在每一次考試之前都要翻閱一遍數學錯題本。及時對數學錯題進行集中處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學生養成課前認真預習的習慣,在課上學生必須認真聽講,積極的和老師進行互動。只有在課上積極的和老師進行溝通,在課下才可以全面的將錯題中所涉及的數學知識點記錄下來,不同的數學題型要進行不同的分類整理,同一種解題方法不同的解題技巧也需要進行分類整理,只有通過不斷的去積累數學題型,才可以更好地推動學生在數學上的學習和發展。
六、 結束語
從意識主體上實現共存意識、資源共同享有和共同進步,教師不單一是知識的傳授者,同時也是課堂紀律的監督者,要學會正確引導學生發展的方向,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進步。在課堂上適當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授課過程中要主動教授知識,并不是被動授課。
參考文獻:
[1]王愛霞.初中數學中的問題解決教學實驗研究[J].碩士論文,內蒙古師范大學,2007.
[2]宋小雅.信息技術環境下初中數學問題解決教學模式研究[J].碩士論文,河北大學,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