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榮
【摘 要】中國傳統文化之美,不僅僅在古書里、在唐詩宋詞中,更應該在我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里。我們要以花為媒,以花悟道,在中國插花的研修過程中體會傳統文化精髓,提升民族文化自豪感。本文首先闡述中國文化對傳統插花教學的重要意義,然后分析傳統插花教學中文化相關問題,最后提出把中國文化帶入傳統插花教學的具體建議。
【關鍵詞】中國文化;傳統插花教學;分析;建議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深厚的思想底蘊,對人類文明的發展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而中國的傳統的插花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璀璨文化中的一顆寶石,有很長的歷史,融入了好多文化和人文的精神。
1 中國文化對傳統插花教學的重要意義
1.1 中國文化是傳統插花教學的文化基礎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豐富的中華文化儲備是傳統插花藝術創作的基礎。中國傳統插花集自然山川之靈秀,在五千年悠久文化沉淀的基礎上,形成了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傳統插花藝術,中國傳統插花的產生與古代的“天人合一”“君子比德”等思想關系十分的密切,另外,明朝的《瓶史》、《瓶花譜》等專著依然被國內外插花界所推崇。
傳統插花所用的花材、構圖等順其自然,“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并通過運用插花原理創作出來意境深遠的作品,如名為《枯藤、老樹、昏鴉》的作品,所要表現的就是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夕下,斷腸人在天涯。就用了一根枯藤代表古藤,用竹筒代表流水,因為有筒就有水,點出“水”的主題,用茶壺和非洲菊代表“人家”,這件作品,使人聯想到這樣一首古代的詩文,使人在欣賞插花之美的同時,徜徉在中國文化的古詩古韻當中。
1.2 中國文化可以促進傳統插花教學的完善
隨著素質教育的有序開展,教學實踐中的各個學科都在進行創新建設,不斷進行學科的完善。將中國文化引入傳統插花教學,能夠充實插花教學的內容,完善插花教學的課程體系,為插花教學工作提供了發展的契機。
1.3 中國文化能夠實現插花教學人才培養目標
中國傳統插花身負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盛名,承載兩千年歷史之深厚積淀,近年來,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藝術創造受到各方思潮的沖擊,動搖了傳統文化在插花教學中的基礎地位。
傳統插花教學的首要目標是培養插花技能人才,更高目標是通過人才的培養,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發揚,提升我國在國際上的藝術影響力。所以,在傳統插花教學中確立中國傳統文化的地位,是培養我國藝術人才的必然要求,是實現我國文化復興的重要保證。
2 傳統插花教學優化建議
2.1 增加實踐教學
插花藝術是一門既然重視它的藝術性,也重視它的技能性的學科,過去的插花課中,總課時30學時,其中理論課時就占了20個課時,在這種安排下,既要學生掌握系統的理論知識,又要熟練的掌握其操作,比較的困難而且理論課程過多會讓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插花作品本身就有很強的實踐性,可以適當增加實踐課時量,而理論的知識部分可以在課后給他們布置學習任務,讓他們再去補充。另外,為了增加他們的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感知,可以帶學生走出校園,到具有中國古典特色的園林公園去尋找插作傳統花藝的靈感。
2.2 注重教學反思
中國傳統插花的作品應該體現“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在考核中對待花材的態度和插作過程中的所變現出來的嚴謹治學的態度也是考核的標準之一,等到作品完成后,先其他同學提出自己的意見,然后教師再加以輔導指點,發現不足之處改進,學生通過同學和老師的點評后,總結經驗,不斷精進。
2.3 優化教學內容
為了提高傳統插花教學的質量,培養更加優秀的插花人才,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把中國傳統文化帶入插花教學實踐。具體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2.3.1 寓意與花材選擇
自古以來,我們中華民族就是熱愛真、善、美的民族,寄情樹木花草。中國傳統插花認為花材是有靈性的物體,以花傳情,以花達意,所以自古以來就賦予花很多象征意義,借以明志。
傳統插花對花材的選擇多以木本花卉為主,以具有美好和吉祥之意者為首選,突出花品、花格為最高的境界,如萬年青、取“萬古長青”之意;如玉蘭、牡丹、海棠,取“玉堂富貴”之意,表現其家中富貴;如梅、蘭、竹、菊,取名為“花中四君子” ,因為其花朵色淡香清,而且多生于幽僻之處,被看作是謙謙君子;如松、竹、梅,取意為“歲寒三友”,因其能耐嚴寒,而象征高尚的人格;如梅花、山茶花、水仙花、迎春花被稱為“雪中四友”,因其在百花寂寥,萬物凋零時,仍然能迎風綻放。
因此,在授課時,結合圖片和詩詞加深學生對花木的寓意理解,實踐課時準備有文化寓意的花材,確定主題選擇花材。
2.3.2 書畫與插花的結合
中國傳統插花是中國古老優秀的一部分,它以前的發展遵循繪畫的理論,借鑒著書法的技法進行創作的。中國國畫采用線條造型為主要表現手法,在插花創作中,花枝就像繪畫中的線條,或柔美、或蒼勁,通過不同的長短、粗細、軟硬、曲直、疏密等花枝進行自由的構圖,展現一葉一世界、一花一乾坤的藝術天地,對花枝的組合尊重生命自然的規律,主次分明。人間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都可表現入神。所以盡量引導學生將書畫的意境表現方法運用到傳統插花中去,用選擇后的形態優美的花枝展現深遠的意境之美。
2.3.3 環境與作品的結合
傳統插花特別重視畫面的完整統一,把作品與音樂、詩、書、畫、配件與插花作品的有機結合,容器與造型都要渾然一體,如唐朝時主張酒賞和花與畫的統一,五代時期主張焚香與賞花的統一,明朝時候主張喝茶與賞花的統一,體現了傳統插花是一門具有詩情畫意的多學科組合的高雅藝術。所以在進行插花創作時就要把環境的陳列考慮在插花設計之中,如幾架、底墊的承托、配件、書法和繪畫的點綴,構成傳統插花作品多層次的欣賞,要學生明白,傳統插花的環境布置同樣重要。
3 結語
在這個文化多樣、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國傳統文化面臨著傳承的問題。同時,在對傳統插花的研究和教學中,我們不斷發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價值以及對插花教學的指導意義。經過相關研究,以科學的方法將中國傳統文化帶入插花教學,促進插花教學的完善,培養更具文化底蘊的傳統插花人才,實現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復興。
【參考文獻】
[1]林紫玉,王少平.插花藝術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思考[J].河南職技師院學報,2013(19):14.
[2]韓韻.中國傳統插花藝術需要繼承和保護[J].中國花卉園藝,2008(5):26-27.
[3]彭延英,李本華.中國傳統插花藝術風格探討[J].南方農業,2010(10):44-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