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意舜,侯雨婷,陳 文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 611731)
從“雙十一”看經濟發展
畢意舜,侯雨婷,陳 文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 611731)
最近幾年,“雙十一”購物狂歡節逐漸從一個小節日發展成為了一個震驚世界的消費狂潮,其龐大的消費額對國家經濟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與此同時,國家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在穩步提高,持續刺激國民的消費欲望,對消費市場的穩定有著重要影響。首先對當今“雙十一”和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進行背景介紹,然后采用統計學中擬合模型的相關知識分析“雙十一”銷售額與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間的關系,最后分析人均可支配收入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作用。
消費;“雙十一”;收入;經濟;預測
回顧“雙十一”的發展,2009年,天貓“雙十一”僅有0.52億的銷售額,但到了2016年銷售額達到1 207億元,翻了2 400多倍,年均增長率超過200%[1]。相比之下,一直被稱為全球最大的購物狂歡日的美國感恩節“黑色星期五”,2011年的銷售額盡管已經高達8.16億美金(折合人民幣為53.04億元)[2],但2016年卻只有52.7億美金(折合人民幣為342.55億元)[3],僅增長8倍,年均增長率僅45%。這說明,天貓“雙十一”期間創下的收益已經大幅超越“黑色星期五”,從而讓“雙十一”成為目前全球最大的購物狂歡節。
瘋狂的消費離不開穩定的收入。進入21世紀以后,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長率維持在7%~8%。然而世界銀行數據顯示,2014年、2015年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為7 520美元、7 930美元[4],全球排名分別為第60位和第69位,全球排名仍遠遠低于世界發達國家水平。盡管人均收入仍然落后于發達國家,但是憑借巨大的人口基數,穩步提高的人均收入已經大大推動了我國消費市場的快速發展。
人均可支配收入究竟對“雙十一”的交易額有多大貢獻,這種貢獻是否可以通過擬合模型量化?這就成為了本文將要探討的主要問題。
本文對模型的構建采取由表及里的思路,首先將分析年份與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間的關系,然后分析“雙十一”交易額與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間的關系,并用2016年的數據評價模型的預測精度,最后分析收入對消費的影響。
在本文的模型分析過程中,將涉及到部分參數概念,在此先進行說明:
R平方,用于衡量方程擬合優度,取值范圍在0~1;F,檢驗方程顯著性,是平均的回歸平方和與平均剩余平方和之比;df,自由度,其中df1為變量個數,df1+df2=樣本個數;顯著性(Sig),顯著性檢驗的值,小于0.05拒絕原假設,大于0.05則接受原假設。
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2009—2015年的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數據[4],借助SPSS軟件給出對應的擬合曲線模型。
以2009年作為第一年,收入以元為單位。第一年10 754元,第二年12 469元,第三年14 551元,第四年16 510元,第五年18 311元,第六年20 167元,第七年21 966元。
設自變量為第幾年,因變量為對應年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元)。構造擬合模型并給出部分參數:R平方為0.999,F為 10 531.015,df1為 1,df2為 5,顯著性(Sig)為 0.000。
模型具體表達式為:y=8 848+1 885.429x
由表達式可知年份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擬合模型為線性模型,R平方為0.999,顯著性小于0.005,說明該模型可信度極高,十分準確。
然后,將交易總額與當年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進行比較,分析人均收入與“雙十一”交易總額之間的關系,根據已有的2009—2015年的“雙十一”成交額統計數據[5],借助SPSS軟件給出具體的擬合模型以及對應的擬合曲線。
以2009年作為第一年,交易總額以億元作為單位。第一年0.52億元,第二年9.36億元,第三年33.6億元,第四年191億元,第五年362億元,第六年570億元,第七年912億元。
設自變量為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因變量為對應年份的“雙十一”交易總額(元)。構造擬合模型并給出部分參數:R平方為 0.997,F 為736.392,df1為 2,df2為 4,顯著性(Sig)為0.000。
模型具體表達式為:y=132 828 941 728.513-22 174 237.096x+920.255x2
由表達式可知,交易總額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擬合模型為二次曲線模型,R平方為0.997,顯著性小于0.005,說明該模型可信度極高,十分準確。
已知2016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3 821元[6],代入后得到的交易總額預測值為126 805 974 795.152元,約為1 268億元,與實際交易額1 207億元的相對誤差為5.3%。可見,該預測曲線的準確率高。
由預測模型,得出如下結論:當前,人均可支配收入與年份呈線性穩步增長關系,人均可支配收入與“雙十一”的交易總額呈現二次曲線的增長關系。這說明,在我國人口基數大的國情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會大幅提升市場經濟的發展潛力并提供充足的發展動力。僅從預測模型來看,國家政策應該更多地傾向于促進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以及刺激人民的消費欲望兩個方向,從而帶動市場經濟健康穩步發展。
在“十三五”規劃下,我國正在向著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的目標而努力奮斗著,為勝利完成這一目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保障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人均可支配收入、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是影響人民生活質量水平的重要因素,而其中“雙十一”消費額所反映的消費欲望一定程度地反映了人民群眾的幸福感,這兩大指標都有賴于市場經濟的蓬勃發展。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如何將人均可支配收入、人民幸福感、市場經濟發展這三大方向構成良性循環,將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的一個重大課題。
[1] 胡曉會.2016“雙十一”:最后的盛宴狂歡[J].房地產導刊,2016,(12):62-65.
[2]美國“黑色星期五”網購首破10億美元[EB/OL].中國時尚品牌網,2012-11-28.
[3]朱旌.網購點亮美國“黑色星期五”[EB/OL].中青在線,2016-12-01.
[4]世界銀行數據,http://data.worldbank.org.cn/.
[5]王蕾,徐燕麗,岑薪.“雙十一”購物狂潮中大數據的應用研究[J].內江科技,2016,(5):128-129.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http://www.stats.gov.cn/
F126
A
1673-291X(2017)34-0003-02
[責任編輯 吳高君]
2017-04-10
畢意舜(1997-),男,廣東廣州人,本科,從事統計預測研究。